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政噸糧縣創建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園區管委會,縣政府有關部門:
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進一步提升我縣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縣政府決定,在全縣范圍內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整體推進活動,促進糧食均衡增產,實現建設“噸糧縣”目標,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深入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整體推進活動建設噸糧縣的重要意義
糧食事關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近年來,我縣把發展糧食生產擺在“三農”工作的重要位置,通過穩定面積、依靠科技、主攻單產、增加總產,糧食連續八年豐收,綜合生產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69.5萬畝,平均單產445公斤,總產30.9萬噸。其中,小麥播種面積30萬畝,平均單產399公斤,總產11.98萬噸;玉米播種面積29.2萬畝,平均單產576公斤,總產16.8萬噸。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年,奪取糧食豐收,對促發展、保供給、強民生意義重大。各鄉鎮(園區)、各部門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形成共識,合力推進,深入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整體推進活動,確保全年糧食增產豐收,為高標準建設“噸糧縣”夯實基礎。
建設“噸糧縣”,我縣已具備諸多有利條件:一是糧食產量穩定在較高水平。我縣小麥、玉米年兩季合計單產975公斤,同比年增60公斤,增幅為6.6%。實現“噸糧縣”,兩季合計單產需要增25公斤,增幅為2.6%,具有可行性。二是農業政策投入力度逐年增大。從中央到省、市、縣高度重視農業,近年來逐年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小麥、玉米良種補貼實現全覆蓋,年我縣爭取國家良種補貼項目資金1000多萬元,為“噸糧縣”建設提供了良好機遇和項目支撐。三是農業自然資源優勢明顯。我縣無霜期200天,年平均日照2464個小時,平均氣溫12.6度,平均降雨487毫米,雨熱同季、光照充足,是小麥、玉米生產的適宜區域,具備小麥、玉米再創高產的氣候條件。四是農業生產條件較好。水澆地占總耕地面積的80%,小麥、玉米播種和小麥收獲全部實現了機械化,玉米機收率達到25%,為“噸糧縣”建設提供了基礎保障。五是農技推廣服務網絡健全。我縣擁有縣級農業技術推廣中心、6個鄉鎮農技推廣區域站,初步形成了縣、鄉、村、戶集電視、電腦、電話、短信、廣播為一體的多形式、全方位農業科技服務模式,為“噸糧縣”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和服務保障。六是糧食高產創建上探索了成功經驗。近年來,我縣在開展“百、千、萬”糧食高產創建活動中,成功總結出一套糧食高產穩產核心集成技術體系。年,縣只里鄉萬畝小麥高產創建示范片平均畝產為516公斤,百畝高產示范方平均畝產569.8公斤,為實現“噸糧縣”目標提供了技術儲備。在用足政策和資源條件優勢的基礎上,把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的成功經驗廣泛推廣,在全縣范圍內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整體推進活動,是建成“噸糧縣”的切入點和重要推動措施。
二、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
(一)指導思想。認真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國家、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科技為支撐,以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為重點,以建設“噸糧縣”為目標,統籌規劃,整合資源,集約項目,集中力量,集成技術,由片到面,整體推進高產創建,全面提升全縣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二)任務目標。總體目標:全縣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9萬畝左右。其中主要糧食作物小麥和玉米播種面積穩定在59萬畝以上,總產達到30萬噸。小麥單產達到440公斤以上,玉米單產達到580公斤以上,實現“噸糧縣”(小麥、玉米兩季單產合計1噸)。具體任務:高產創建示范方,建成習村小麥萬畝示范方和玉米萬畝示范方各一個,建成安香小麥萬畝示范方一個。領導干部高產示范田,由縣、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按照縣級3000畝和鄉級1000畝的要求,各抓一塊領導干部高產示范田,小麥平均單產達到600公斤,玉米平均單產達到700公斤。
三、突出工作重點
(一)縣、鄉、村三級聯創,抓好示范方(田)建設。小麥、玉米高產創建示范方(田)建設是實現“噸糧縣”生產目標的重要抓手。采取“縣、鄉、村三級聯創,以鄉為主”的原則,著力抓好高產創建萬畝示范方建設。一要抓好地塊、人員和標牌“三落實”。高產創建萬畝示范方要選擇具有區域代表性、農田基礎相對較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地方。每個示范方必須明確一名所在鄉鎮(園區)黨委或政府領導為行政負責人,明確一名業務熟悉、技術過硬的專家為技術負責人。各高產創建萬畝示范方要樹標立牌,明示種植品種和技術路線,擴大宣傳效應。二要抓好生產“八統一”。各萬畝示范方內要實行統一品種、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整地播種、統一播后鎮壓、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收獲“八統一”生產模式。
(二)推廣優質高產品種,集成推廣增產技術。良種與良法配套是實現糧食高產的技術保障。一要大力推廣優質高產品種。今年全縣小麥主推品種有濟麥22、石新828、藁優2018、石麥18、石麥15、石優17、良星99,玉米主推品種有鄭單958、浚單20、蠡玉35、蠡玉37、冀玉12號、石玉9號,各鄉鎮要根據當地生產、生態特點,確定高產創建示范方(田)的主導品種。各高產創建萬畝示范方和領導干部示范田內良種覆蓋率、統一供種率均要達到100%。二要集成推廣增產技術。小麥生產重點推廣深松耕、適期播種、測土配方施肥、半精量播種、等行距種植、播后鎮壓、“一噴綜防”和適時收獲等技術。玉米生產重點推廣免耕播種、等行密植、化學調控、適時晚收、機械收獲等技術。各項增產技術要在高產創建萬畝示范方和領導干部示范田先行一步。三要抓好微噴水肥一體化技術試驗示范。抓好2個小麥、玉米微噴水肥一體化示范田,摸索組織管理模式,探索和集成相關技術措施,為實現糧食高產再高產和節本增效提供技術儲備。
(三)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構建支持保護體系。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抓好農資供應和市場監管,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一要搞好農田水利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綜合開發,著力抓好只里、南橋、翟營3個鄉鎮的3萬畝高標準糧田建設。二要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組織編制全縣糧食生產保護區規劃,劃定一批基礎條件好、生產水平高的糧食生產區域進行永久保護。積極推進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復種指數。積極推進規模化種植和糧食生產合作組織建設,提高種糧規模化和社會化服務水平。對缺乏勞動力的農戶,要通過代耕、代種等方式,杜絕耕地撂荒,確保糧食播種面積69萬畝以上。三要全力抓好農資供應和市場監管。搞好各種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調運和儲備,優化電力調度,保障種子、化肥、農藥、柴油等物資供應和用電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業執法體系,關鍵農時季節,農業、工商、公安、質檢等部門要聯合行動,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維護農資市場秩序,保障糧食生產。
(四)搞好技術指導服務,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全面推進科技進村入戶,確保各項技術措施落到實處。一要組建農業專家服務團。農業部門都要組建一支由栽培、植保、土肥、種子等方面專家參加的服務團,關鍵農時季節,開展田間會商,因地制宜提出針對性生產管理建議。積極吸納駐石科研、教學單位的專家、教授參與高產創建,開展技術協作攻關,提升技術水平。二要組織農技人員下鄉進村。關鍵農時季節,農業部門要組織農技人員包片包村到戶,駐村蹲點,組織各類技術培訓,開展技術指導服務,技術入戶率要達到100%。三要組織召開現場會和觀摩會。每個高產創建萬畝示范方都要在關鍵農時季節、關鍵技術環節,組織1-2次由周邊農民參加的技術管理現場會,在收獲前組織1次觀摩會,充分發揮高產示范方的輻射帶動作用。
四、強化保障措施
(一)認真落實惠農政策。按照“政策公開、據實核算、直補到戶、陽光操作”的原則,縣、鄉兩級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嚴格規范運作程序,確保不折不扣把中央、省、市出臺的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落到實處。要加大農業保險工作力度,調動和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要按照國家、省、市統一安排部署,落實好糧食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完善實施預案,適時啟動,保持糧價合理水平,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二)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各鄉鎮(園區)、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不變、渠道不亂、各負其責”的思路,圍繞國家加強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的重點投資方向,積極謀劃建設項目,爭取更多的國家投資支持。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確保財政支農支出高于經常性財政收入增長幅度。切實搞好涉農資金整合,加大農業基礎建設和糧食生產資金投入。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搞好銀企合作,加大對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和糧食加工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推進高產創建活動順利開展。
(三)開展高產創建競賽。在全縣開展糧食高產創建競賽活動,對在高產創建工作中成效突出的百畝示范方、千畝示范田、萬畝示范方及種糧大戶和高額豐產田進行獎勵。有條件的鄉鎮(園區)要安排專項資金,對糧食生產能力提升快的種糧大戶進行獎勵,充分調動農民群眾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積極性。
(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各鄉鎮(園區)、各有關部門要總結推廣在組織領導、政策落實、資金投入、工作機制等方面好的做法,特別是對高產創建活動的好經驗進行廣泛宣傳,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宣傳部、電視臺要多視角、多層次對整體推進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及“噸糧縣”建設進行報道,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五、加強組織領導
(一)強化責任落實。各鄉鎮(園區)要站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高度,強化對高產創建整體推進活動的領導和指導,縣政府將抓好糧食生產、實現“噸糧縣”目標作為衡量各鄉鎮(園區)領導干部工作實績、工作獎懲的重要依據,納入對各鄉鎮(園區)領導班子年終考核內容。各鄉鎮(園區)主要領導要負總責,分管領導要具體抓,明確責任,精心組織,嚴密部署,統籌安排,把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縣政府成立由縣長任指揮長,主管副縣長任副指揮長,農工委、發改局、財政局、農業局、水務局、農發辦、國土資源局、糧食局、科技局、統計局、氣象局、供電局、縣社、財險公司等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各鄉鎮(園區)也要成立相應組織,統籌推進工作開展。
(二)強化協調聯動。糧食高產創建整體推進活動是一項系統工程,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發改局要積極對接國家、省、市惠農資金投向,會同農口部門統籌規劃,積極爭取,分項實施,重點向糧食核心區和高產創建示范區傾斜;農工委要進一步加大糧食生產龍頭企業扶持力度,延長糧食產業鏈條,促進種糧農民增收;財政局要廣辟資金來源,多方籌集資金,為糧食高產創建和“噸糧縣”建設提供資金保障;農業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制定和組織實施糧食高產創建整體推進活動實施方案;水務局要加快以節水灌溉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建設,健全防洪保安和抗旱服務體系,提高防洪抗旱能力。農發辦要加大糧食主產區中低產田改造力度,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合理安排國家中低產改造項目資金,確保向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區傾斜。糧食局要全面落實國家糧食調控政策,健全和完善政府對糧食市場的調控體系和機制,發揮國有糧食企業和骨干企業在糧食收儲購銷中的重要作用;宣傳部、電視臺要全力搞好高產創建整體推進活動和“噸糧縣”建設工作的宣傳報道;縣社要搞好農用物資供應服務;氣象局門要搞好農業氣象預報、農業氣象災害的監測評估,健全氣象防災減災體系,提高監測預警能力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財險公司要努力提高小麥、玉米保險的承保率,不斷探索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新機制;供電和石油部門要確保糧食生產的電力和石油物資供應;其它有關部門要依據部門職責在高產創建整體推進活動和“噸糧縣”建設中提供相應支持和服務,確保組織領導到位、部門服務到位、增產措施到位、政策扶持和資金到位。
(三)強化督導檢查。在關鍵農時季節,縣政府將組織督導工作組,對各鄉鎮(園區)進行督導檢查,推動各項措施落實。年內,縣委、縣政府將在小麥、玉米生產的關鍵時期,組織觀摩調度,對示范方(田)的建設水平進行綜合考評。各鄉鎮(園區)、各有關部門要強化責任意識,在各個環節、各個階段進行督導、考核、現場觀摩和經驗交流,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推動各項措施全面落實,調動各方面的工作積極性,促進糧食高產創建整體推進活動的順利開展,確保糧食生產上臺階,實現建設“噸糧縣”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