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發展肉牛業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肉牛生產是我縣畜牧業的重點組成部分,也是幫助群眾致富的骨干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的扶持發展,當前我縣肉牛業發展總體態勢良好,但也存在著產業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力不強等突出問題,為了加快肉牛產業化開發步伐,盡快形成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格局,促進農民增收,根據市《肉牛改良方案》和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畜牧產業發展的意見》精神,特制定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按照創建“畜牧大縣”戰略目標要求,以建成肉牛特色產業為重點,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培育和開發肉牛產業市場主體為著力點,以“一村一品”工程建設為依托,以科技入戶和示范村建設為載體,以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實施主體培訓為核心措施,切實轉變肉牛生產增長方式,發展規模與提高質量并重,抓點示范與全面建設并舉,促使肉牛產業盡快形成規模,發揮顯著效益。
二、奮斗目標
從年到年,利用五年時間,通過實施肉牛開發工程,使肉牛存欄量從現在的3.3萬頭增加到5萬頭;基礎母牛存欄達到3萬頭,年育肥出欄高檔肉牛1萬頭(西門塔爾及紅安格斯改良牛),肉牛產業年產值達到1.5億元。
建成河北、李家河、溫水、火燒寨等10個年存欄4000頭的肉牛重點鄉(鎮);建設西涼灣、業家山、白家灘、雙場等10個肉牛存欄達500頭以上的基地村,屆時年出欄肉牛100頭,每個基地村建成10頭以上規模養牛示范戶20戶。
三、布局規劃
在鄉鎮(辦)開展西門塔爾、紅安格斯肉牛改良工作。在李家河鄉山城、業家山;火燒寨鄉茍家寨、糧食溝;新集川鄉鐵馬河、南坡;河北鄉西涼灣、候家寺、蘭家堡、白石等村興建10個肉牛基地村,形成我縣以北部山區為主的肉牛產業帶。
四、發展措施
(一)狠抓品種改良,保護基礎母牛,全面提升改良效果。在工程實施區域實行黃牛肉用改良,對改良后代分類登記,適度育肥,提高等級,規模經營,確保優質、高產、高效目標的實現。建立基礎母牛保護機制,采用政府引導、企業支持、協會管理等多種方式,大幅度提高基礎母牛存欄量,擴大肉牛改良覆蓋面,促使肉牛基地早日建成。
(二)實施項目支撐,加強技術推廣,提高工程建設科技含量。畜產局要按照全縣肉牛改良方案,從品種引進、冷鏈建設、凍配改良、科技培訓、育肥方案、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為肉牛開發工程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積極實施技術推廣項目,不斷提高肉牛產業的技術含量,引導重點鄉、示范村和規模養殖戶快速、健康發展。
(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依托中介組織,推動肉牛產業快速發展。在工程實施期間,縣上將協調農行、信用社等信貸部門每年發放500萬元貼息貸款,對存欄8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重點扶持,加速肉牛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步伐。在肉牛生產重點鄉鎮和專業村成立肉牛協會(合作社),統一組織生產、收購和銷售,保護肉牛養殖戶切身利益。
(四)主抓典型,示范引導,創造良好的肉牛產業開發環境。縣上扶持興建占地20畝、存欄500頭的肉牛育肥示范場2個,肉牛育肥示范場享受奶牛小區優惠政策和補貼政策。通過示范場的輻射帶動,激發干部群眾發展肉牛的熱情,形成畜牧業新的發展熱潮。著力開展以肉牛雜交改良、規范化舍飼養殖、肉牛異地育肥、農作物秸稈飼料化開發利用、人工牧草種植等為主推技術的科技培訓工作,大力推廣肉牛生產新成果、新經驗,轉變干部群眾思想觀念,開拓視野,增強其肉牛生產的積極性。
(五)開發草業,奠定基礎,確保肉牛產業穩步、健康發展。建立“糧——經——草”三元種植結構,立草為業,綜合開發;加大天然草原植被恢復與保護,提高牧草產出率和品種質量;大力提倡綠化滅荒、舍飼養畜,提高肉牛養殖效益和集約化水平。通過多渠道、多層次開發,滿足肉牛生產對優質牧草資源的需求,為肉牛業“一村一品”、特色養殖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六)加強領導,強化協調,為肉牛產業開發提供保障。縣級各職能部門和有關鄉鎮應高度重視并切實支持肉牛產業化開發,從資金投入、目標考核、技術管理、宣傳引導等方面全力扶持肉牛開發工程的實施,協調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實際困難,使其早日建成生效;農業、土地等部門在肉牛生產用地上予以優先支持,確保順利實施;各有關鄉鎮要成立組織管理機構,確定專人,明確責任,積極搞好宣傳教育,制定項目實施方案,開展協調配合。同時縣畜產局成立“肉牛生產技術協作組”,切實搞好肉牛產業的發展規劃、技術推廣、疫病防治、設施建設等工作,依靠技術進步,加快肉牛業發展。
(七)落實任務,夯實責任,建立肉牛產業開發長效機制。縣上將肉牛開發工程任務以目標責任制形式下達有關鄉鎮、部門,并定期進行督查,通報情況,交流經驗,年終按存欄規模、肉牛出欄、群眾增收等情況進行考核評比,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