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省委十屆四次、五次全會和市委三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按照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管理制度,創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績效,激活存量資金,用好增量資金,構建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進一步規范政府行為,防范財政風險,實現有效監督,提高資金效益,逐步建立與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財政制度。
二、基本原則
遵循現代國家治理理念。按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著力構建規范的現代預算制度,并與相關法律和制度的修訂完善相銜接。健全財政法律制度體系,注重運用法律和制度規范預算管理,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劃清市場和政府的邊界。凡屬市場能發揮作用的,財稅等優惠政策要逐步退出;凡屬市場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政府包括公共財政等要主動補位。著力推進預算公開透明。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將公開透明貫穿預算改革和管理全過程,充分發揮預算公開透明對政府部門的監督和約束作用,建設陽光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堅持統籌安排、協同推進。既要注重總體規劃,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又要考慮外部環境和制約因素,實現與其他管理體制改革的有序銜接,合理把握改革的力度和節奏,確保改革順利實施。
三、改革內容和責任分工
(一)完善政府預算體系,積極推進預算公開。
1.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明確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收支范圍,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確的政府預算體系,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一般公共預算的統籌力度。從2015年1月1日起,按規定將地方教育附加、文化事業建設費、殘疾人就業保證金、從地方土地出讓收益計提的農田水利建設和教育資金、轉讓政府還貸道路收費權收入、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復費、水利建設基金、船舶港務費、長江口航道維護收入等11項政府性基金轉列入一般公共預算。對繼續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的支出項目,一般公共預算可不再安排或減少安排,避免交叉重復。對政府性基金項目中結轉較多的資金,可按規定調入一般公共預算。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的比例,到2020年達到30%。加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力度。加強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按照國家和省上統一部署,做好基金結余的保值增值,實現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可持續運行。
2.健全預算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加快推進項目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支出標準在預算編制和管理中的基礎支撐作用。嚴格機關運行經費管理,加快制定機關運行經費實物定額和服務標準。加強人員編制管理和資產管理,完善人員編制、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機制,健全增加財政供養人員由本級機構編制、組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等部門聯動審核的機制,通過預算控制用人規模。嚴格按照政府收支分類體系科學編制政府預決算和部門預決算,并進一步細化編制到經濟分類。
3.積極推進預決算公開。按照“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的要求,全面公開除涉密信息外的所有預決算信息。擴大公開范圍,市級和縣(區)應主動公開政府預決算;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均應公開本部門預決算,所有財政資金安排的“三公”經費都要公開。細化公開內容,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預決算支出和部門預決算支出應全部細化公開到功能分類的項級科目;專項轉移支付預決算按項目公開;部門“三公”經費決算應細化公開因公出國(境)團組數及人數,公務用車購置數及保有量,國內公務接待的批次、人數、經費總額等信息。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財政政策公開,按經濟分類公開政府預決算和部門預決算,并逐步將部門預決算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嚴格公開時限,政府預決算應在本級人大或其常委會批準后20日內、部門預決算應在本級政府財政部門批復后20日內向社會公開。對預決算公開過程中社會關切的事項要及時研究,對不合規不合理的,要規范整改、完善制度,并及時回應。
(二)改進預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
1.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財政部門會同各部門研究編制三年滾動財政規劃,要堅持政策導向,統籌當前長遠,對未來三年重大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分析預測,對規劃期內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項目,研究政策目標、運行機制和評價辦法。中期財政規劃要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及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相銜接。強化三年滾動財政規劃對年度預算的約束。推進部門編制三年滾動規劃,加強項目庫管理,健全項目預算審核機制。提高財政預算的統籌能力,各部門規劃中涉及財政政策和資金支持的,要與三年滾動財政規劃相銜接。市、縣(區)財政部門應于2016年前會同本級相關部門研究編制本級三年滾動財政規劃。
2.改進年度預算控制方式。一般公共預算審核的重點由收入安排、平衡狀態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各縣(區)政府依據法定權限作出決定或者制定行政措施,涉及增加或減少財政收入或支出的,應在預算批準前提出并在預算草案中作出相應安排。強化支出預算約束,各縣(區)政府向本級人大報告支出預算的同時,要重點報告支出政策內容。預算執行中如需增加或減少預算總支出,必須報經本級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收入預算從約束性轉向預期性,根據經濟形勢和政策調整等因素科學預測。加強債務管理,一般債務和專項債務規模納入限額管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則編制,不列赤字。
3.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牢固樹立統籌兼顧、勤儉節約、量力而行、講求績效和收支平衡的預算管理理念。根據經濟形勢發展變化和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的需要,設立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一般公共預算執行中如出現超收,超收收入用于化解政府債務或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如出現短收,通過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或其他預算資金、削減支出實現平衡。各縣(區)政府因自然災害等造成的收支缺口,可通過申請上級政府臨時救助實現平衡,并在下一年度預算中歸還。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如出現超收,結轉下年安排;如出現短收,通過削減支出實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