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實施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關于進一步加快數字城市建設的通知》、《關于加快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全面推廣應用的通知》)和省測繪地理信息局《關于深入推進全省數字城市建設工作的意見》的統一部署及蘇州市政府的要求,進一步落實省測繪地理信息局《關于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推廣項目立項的批復》,全面推動我市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的重要意義
“數字城市”是“數字中國”、“數字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是數字城市的核心組成部分。落實和推進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是向政府各部門、社會各行業和公眾提供權威地理信息工作服務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城市地理信息資源共享、避免重復投入重復建設的必然要求,是落實四級節點建設的重要基礎,對我市夯實城市地理信息基礎、提高城市管理與決策水平和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務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的目標內容
(一)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現狀概況。
近年來,我市在推進“數字”建設中形成了一些相應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地理信息在國土、住建、城管、公安等一些部門管理中發揮作用,使開展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具備了一定的基礎。
“十一五”期間全市地理空間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地理空間數據信息采集生產多家單位各自建設,地理空間數據資源較為分散、陳舊和精準性較低,信息集成共享度不高,未能形成統一、權威、標準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二是地理空間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重復開發,重復投資,已建設的GIS系統各自獨立,未能建立供政府各部門使用的“政務版”和供社會公眾使用的“公眾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影響了“數字”、“智慧”建設的廣度和深度;三是地理空間信息化建設支撐體系尚不健全,信息化的相關政策、標準和規范的制定滯后,重建設輕維護、重管理輕服務和更新維護不到位的問題比較突出。
通過數字地理空間框架的建設,能夠豐富和完善全市基礎地理空間數據,使分散在各個專業部門的地理空間信息資源進行集中整合,建立健全地理空間數據共建與共享的機制政策和更新與維護的體系制度,拓展和深化應用系統建設,形成社會化服務能力的地理空間信息資源,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民生。
(二)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總體目標。
從滿足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空間信息需求出發,立足現有基礎,通過整合更新等多種技術途徑建設多尺度、多分辨率、多類型和多時相的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體系;采取共建共享的模式搭建地理信息公共平臺,為各類用戶提供權威的、標準的地理信息服務,為城市發展和精細化管理提供空間信息支撐;在此基礎上構建行業示范應用系統,強化應用服務功能,全面提升信息化條件下全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研制全市地理空間框架應用相關的標準規范和政策,形成業務化、長效運行維護和管理機制,為資源管理、服務調度、運行監控及適時更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地理空間框架建設主要內容。
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主要包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建設、典型應用示范系統建設、運行支撐環境建設和標準規范與政策機制建設。
1.地理空間框架數據庫建設。
在市現有測繪數據及相關成果的基礎上,通過航空攝影、正射糾正等成熟的作業手段,遵循國家標準和測繪行業標準,更新與完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在更新過程中,根據現有數據情況統一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和1985國家高程基準。數據內容有:全市域約666平方公里0.1m分辨率真彩航空攝影及DOM生產;全市域約666平方公里1:1000DLG數據修補測及整理建庫;全市域約666平方公里地名/地址數據采集建設(利用公安、民政等共建共享單位數據,補充更新);多尺度、多時相基礎地理數據集成與入庫;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建設與完善。各項目范圍以最終完成實際面積為準結算。多尺度包括1:1000、1:10000、1:50000。
2.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建設。
依托更新完善后的國家級、省級和市縣級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通過信息提取、實體加工、地理編碼、整合重組等技術處理,建立全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涉密版、政務版和公眾版數據集,并開發網絡化的平臺服務系統,形成市唯一的、權威的、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具體內容包括:平臺服務數據加工處理;平臺交換管理系統研發;平臺數據配置管理系統研發;運行維護系統研發;平臺服務系統研發;天地圖·建設。
3.典型示范應用建設。
以地理信息空間框架數據庫為地理信息公共平臺,以應用為主導,共建共享為原則,實際業務需求為準繩,先期在市國土局、住建局、城管局、公安局、交通局等部門(系統)開展典型應用。
4.運行支撐環境建設。
為保證地理空間框架基礎平臺安全、持續、穩定地運行,由市國土局和市住建局設立專門機構負責全市地理空間框架基礎平臺的運行維護,并對現有設施加以改造。根據系統運行服務對象的差異,分別對數據中心涉密數據服務區、政務外網服務區、互聯網服務區和局域服務區配置存儲設備、服務器設備、專業輸入/輸出設備、網絡設備、安全設施設備、平臺支撐軟件、備份系統軟件和網管系統軟件等軟硬件支撐環境。具體為:軟件支撐環境配置;硬件支撐環境配置;網絡支撐環境配置;安全支撐環境配置。
5.標準規范與政策機制建設。
在國家標準規范和指導性政策文件的基礎上,結合現有的《市基礎地理信息分類代碼表(試行)》和《市地理信息系統圖層分類標準(試行)》等實際情況,研究和制定市地理空間框架相關的標準政策體系,保障項目建設成果的長期有效利用。具體內容包括:市地理信息公共平臺數據規范;市地理信息公共平臺服務規范;市專題地理數據整合、交換和共享管理辦法;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與使用管理辦法;市地理空間框架管理機構及職能;市地理空間框架運維資金投入管理辦法。
三、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的基本原則
(一)總體設計,整合資源。
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由市國土局牽頭,會同市經信委、住建局統一組織實施。本著節約、高效、共享的原則,按照統一的技術標準,并在統一底圖的基礎上,統一城市地理空間框架信息,統籌整合現有基礎網絡、數據資源和信息平臺。
(二)需求導向,提升應用。
按照國家和省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的要求,以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需求為宗旨,不斷補充完善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對現有信息系統和平臺進行升級,開發和推廣各部門和各行業的應用,提升地理信息服務應用的深度、廣度和效益。
(三)共建共享,及時更新。
各鎮(區)、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公眾根據權限共享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成果,并依托政府數據信息中心,在不斷完善機制的基礎上,加強政府各部門專業數據的在線交換和及時更新,保證各政務平臺基礎空間數據的權威性和統一性。
四、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的組織實施
(一)組織領導。
市政府成立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領導小組,負責項目建設的組織領導和總體協調工作。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政府辦公室分管副主任和市經信委、國土局、住建局主要領導任副組長,成員單位為市發改委、經信委、科技局、公安局、民政局、財政局、人社局、國土局、住建局、城管局、交運局、水利局、農委、文廣新局、環保局、旅游局、安監局、統計局、民防局、地稅局等部門。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國土局,由市國土局主要負責人兼任辦公室主任,市經信委、國土局和住建局分管負責人任兼辦公室副主任。
(二)部門分工。
市經信委負責信息化項目的扎口管理,牽頭完善數據共建共享機制;負責項目建設相關協調工作,并根據申報和項目條件將項目列入市信息化重點推進項目。具體實施政務版、公眾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網站節點建設,上線及日常維護等工作。
市國土局作為測繪地理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經信委、住建局等部門共同進行項目設計,組織實施及相關標準規范的編制和審定,組織申報、評審與驗收工作;負責實施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完善基礎空間數據庫建設;對已有的公共基礎地理信息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日常地理信息數據更新和平臺的運行維護。
市公安局、民政局、財政局、人社局、城管局、交運局、水利局、農委、文廣新局、環保局、旅游局、安監局、統計局、民防局、地稅局等部門,負責采集和提供本單位專題地理信息數據,并維護其部門管理信息系統。
市財政局負責相關經費落實。
(三)運行維護。
為保證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工作持續更新和長期正常服務,由市國土局和住建局負責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運行維護,由市經信委負責政務版、公眾版(天地圖·)地理信息公共平臺的運行維護。運行維護機構主要履行以下職責:
1.及時解決數字地理空間框架運行期間出現的技術問題,保證24小時不間斷服務。
2.建立切實可行的共建共享機制和更新維護計劃,形成數字地理空間框架運行、維護和更新的長效機制。
3.開展技術人員知識和技能培訓,為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和服務提供人才保障與智力支撐。
五、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的實施計劃
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建設周期計劃20個月(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分為申報階段、啟動建設、項目實施和竣工驗收四個階段建設實施。
(一)申報階段(2013年10月~12月)。
1.市政府成立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領導小組,負責項目建設的組織領導和總體協調工作。
2.由市國土局準備申報材料,會同市經信委等部門編寫項目建議書。
3.由市政府向上級有關部門申報“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推廣城市”立項。并經批復同意。
(二)啟動建設(2014年1月~4月)。
委托數字城市建設技術支持單位省測繪工程院編寫項目設計書,經上級有關部門審查、評審并批準后,市政府啟動項目建設并完成招投標工作,確定項目技術支持單位。
(三)項目實施(2014年5月~2015年2月)。
由市經信委、國土局、住建局牽頭,技術支持單位實施,主要完成包括相關標準規范的制定以及相關軟硬件采購(2014年5月~6月);完成全市域666平方公里0.1m分辨率真彩航空攝影及DOM生產,全市域1:1000DLG數據修補測及整理入庫,地名地址采集建設,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建設,政務版數據集加工處理,完成公眾版數據集加工處理等工作(2014年6月~10月);完成項目軟件硬件等支撐環境建設、政務版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公眾版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平臺典型示范應用系統建設(2014年6月~2015年2月)。
(四)竣工驗收(2015年3月~8月)
1.試運行。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完成后,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及典型示范應用系統投入試運行。
2.竣工驗收。項目穩定運行后,組織對工程成果的立卷建檔材料按有關要求和標準進行整理歸檔,由市政府向上級有關部門提出竣工驗收申請。
六、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的經費概算
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推廣項目,由省測繪地理信息局、蘇州市國土局、市人民政府共同投資建設。
依據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頒布的《測繪生產成本費用定額》、《測繪生產成本費用定額計算細則》、《測繪生產困難類別細則》等規定,參考地方測繪市場價格情況,結合實際需求,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總經費預算為1454萬元,其中省測繪地理信息局配套經費123萬元;市政府本級投入資金預算為1331萬元,分年度納入市財政預算(項目以實際軟硬件采購和完成面積為準結算)。
數字地理空間框架項目建成后,根據項目的實際運行需求,其正常運行的數據更新和系統維護經費,由市財政在每年的專項經費中統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