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產業局文化建設匯報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市信息產業局認真貫徹落實“*”重要思想和黨的*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宣傳先進文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方面開拓創新,真抓實干,探索出一些經驗,取得了一定成績,下面我代表市信息化產業局就參與*市文化建設所作的工作向各位領導和專家做如下匯報:
一、充分發揮政府網站文化宣傳的主陣地作用
*政務網于2002年9月建成開通。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促進工作的“橋梁”,對外開放的窗口。在宣傳*形象,擴大*知名度,彰顯水城歷史文化風采,為領導提供決策,為百姓提供服務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大運河、東昌湖、光岳樓、山陜會館等歷史文化古跡。*政務網作為政府門戶網站,在宣傳*現代文明和歷史文化方面責無旁貸。我們配合市里的一些重大活動,開辟了“向孔繁森同志學習”、“創建文明城市、爭做文明市民”、“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紀念長征勝利七十周年”、“黨的*屆六中全會”等專題欄目,及時做好先進性文化的宣傳。同時,在*概況、水城旅游、水城之窗等欄目中,以翔實文字圖片,介紹*的歷史淵源、地名演變、歷史名人以及各類名勝古跡和特色旅游文化,展示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對歷屆文化旅游節進行了全程展示,介紹了*當地的知名作家和文學作品以及特色民間藝術。全方位地展現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昔日的輝煌和當今精神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在“天南地北水城人”欄目中,對季羨林、孫大石、張海迪、徐本禹等當代*名人和模范人物進行了詳細介紹。
從*年開始,我們連續三年和新華網聯合對江北水城文化旅游節進行全程網上直播,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優勢,現場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報道,大大提升了*知名度,提高了網站訪問率。*年文化旅游節前夕,我們在網上組織了我為水城旅游文化節獻計獻策活動,通過網絡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建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共收到信息400多條,其中有很多好的建議,也有一些網民提出了中肯的意見,這些意見建議經整理提交給了市政府辦、市節慶辦。*、*連續兩年,進行了人大政協“兩會”的網上現場直播,開了我省網上直播“兩會”的先河。為配合“兩會”的召開,我們還專門開辟了網上意見建議欄目,收到大量很好的意見建議,經整理后提交給“兩會”秘書處和市主要領導,市主要領導對網民們的意見和建議給予高度評價并做出重要批示,責成相關部門限期答復和辦理。據統計,兩年的“兩會”網上直播,共播發信息近2000條,訪問量達20000多人次,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除此之外,我們還在*年聯合市文化局等部門,舉辦了首屆“江北水城網上攝影大賽”,共在網上收到作品100余幅,評出獲獎作品近30幅,這些圖片,深刻反映了*的歷史文化變遷和新時代*的嶄新風貌,展現了江北水城卓越秀美的獨特風光。
二、積極開展信息市場監管工作
*和*年,參加了由市委宣傳部統一組織,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門聯合進行的專項治理,對全市網吧、電子游戲經營場所和電子出版物進行清理,加大巡查密度和執法力度,重點檢查中小學校、幼兒園周邊的經營性網吧,針對違法、違規經營的場所,發現一家,查處一家。通過專項治理,凈化了我市網絡文化環境,清除了大量非法電子出版物。我們還在專題欄目中開設“關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專欄,大力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介紹各地先進經驗和做法,旨在使青少年遠離非法網絡場所,自覺抵制不良網絡文化的侵蝕。
*年以來,我們通過各電信運營商,摸清了全市140多家互聯網站的情況,下一步我們將對這些網站進行跟蹤調查管理,對不符合規定、違法信息的網站,責令其限期整改,對限期沒有完成整改或整改措施不力的,協調相關電信運營商進行關停。同時我們和公安等部門聯合,對網絡詐騙、網上賭博等違法犯罪行為進行跟蹤調查,并嚴肅查處。
按照聊政辦字[*]39號《關于進一步做好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文件的要求,對各縣市區及市直各單位現有正版軟件、盜版軟件的種類、數量進行了摸底調查,并聯合市新聞出版局下發文件,開展檢查督促。
三、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根據我單位特點,所涉及的文化建設主要是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但對有些網站的管理超出了我們市級部門的權限。比如一些當地人員經營的網站,域名注冊管理和運行空間都不在我們當地,造成管理上的空白。對一些不良網絡信息和網上論壇的監管,由于人力所限根本無法做到全部實時監控。
四、參與文化建設總體思路
1、進一步發揮政務網的文化宣傳主渠道作用。在網站上對先進文化建設的宣傳力度要進一步增大,以營造全社會人人關心先進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并建設網上文化社區,為廣大市民提供網絡環境下的文化活動園地,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
2、大力開展文化資源信息化建設。借助我市接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良好機遇,發揮我市歷史文化悠久的特色,推進文化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建設1個市級中心、9個縣(市、區)分中心、100個基層網點的文化信息網絡平臺。市、縣、鄉、街道和社區圖書館或文化館、基層網點的聯網系統,實現數字文化信息資源的廣泛傳播與利用。重點建設*雜技、戲劇、剪紙、繪畫、書法、音樂、文物等文化資源數據庫。加強建設*數字文化網,網上圖書館、網上影劇院、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展覽館,實現文化信息、文化宣傳、文化交流數字化,把文化信息網建設成在省內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文化網站品牌。實施校地共建數字圖書館,利用*大學圖書館豐富的數字圖書資源,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建立*市數字圖書館。開展信息亭建設,在市區主要街道、旅游景點、繁華地帶,分期分批建設多個信息亭,利用多媒體形式,將文化、旅游、科教、餐飲、娛樂、購物等信息其上,為公眾查詢各類信息提供便利,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