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立足村情創特色 圍繞優勢促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xx村位于x西南,地處閩贛兩省邊沿山區結合部,全村67戶,321人,耕地面積610畝,有林地面積26101畝,其中竹林面積4000余畝,轄區內歸龍山自然保護區10888畝。近年來,紅寮村在上級黨組織的關心和支持下,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要求,緊緊圍繞鎮黨委、政府提出“突出紡織產業、主攻主導產業、帶動優勢產業、推動項目實施”的經濟發展思路,結合村情,因地制宜,團結帶領村民積極探索經濟發展路子,逐漸形成做大做強以竹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黨的建設工作上新業績。主要做法是:
一、抓班子,促工作落實
村要興、民要富,關鍵在支部。紅寮村作為革命基點村,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視,2004年下派省社科院干部—蔡天明,到該村掛任第一支部書記。村黨支部廣開渠道,選賢任能,把工作經驗豐富、政治立場堅定、懂經濟、會管理、群眾信任、秉公辦事、能帶領群眾致富的優秀黨員推到村級領導崗位,使現任領導班子都是生產管理的經濟能人。同時,黨支部建立了嚴格的支部記事程序和規則,充分發揮整頓效能,支委班子合理分工,分組包干,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良好的工作機制,促進各項工作的落實。
二、理思路,促經濟發展
黨支部一班人認識到要實現全村的共同富裕,必須選準一條適應本村村情經濟發展的路子,黨支部班子成員,在充分調整分析優劣的基礎上,針對本村實際情況,制定村經濟發規劃,明確發展目標,提出立足資源,做大做強竹業產業的發展經濟思路。
調整產業結構,走科技興竹之路。村黨支部把竹業產業作為群眾增收、集體增財的主導產業抓,從強化宣傳、推廣科技、明確責任、示范帶動、健全機制方面切入,請浙江竹業專家盧林富授課、山場指導,提出適應本村生林發展的一系列措施。組織一批竹農到永安實地考察學習取經,村干部、黨員先帶頭上山竹林撫育。把山當田耕,把竹當菜種,建立豐產示范竹林基地,增強竹農科技興竹的意識,使全村農戶對竹林的經營觀念有了前所未有的轉變,也涌現了一批想管山、愛管山、會管山的人轉讓承包更多的竹山。
三、增財源,擴基礎設施,
該村山高路遠,地處偏僻,從歸龍山到村的主干道,全長僅3公里,坡陡彎急,路窄難行,雨天一身水,晴天滿身灰。一直以來,給全村村民的出行帶來極大不便,也一直影響外來客商的駐足不前,更是困擾村兩委班子和村民“謀發展、增財源”的路子的主要因素。村黨支部充分意識到,要使全村人民增財,必須解決路的問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列入了村工作的主要任務。該村兩委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全體黨員在村支部的帶領下,一邊認真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一邊以實際行動把先進性教育活動與村實際相結合,積極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又經多方向上爭項目、引資金,鋪設了村部至歸龍山寬3.5米、長3公里的水泥路面,引進外商投資承包油房下600畝毛竹林,開通了凹子下至油房下竹區公路全長7公里、寬3.5米。通過鎮村努力,開通了歸龍山移動通網絡,戶戶裝上了固定電話,在家也可以和全國、全球親戚朋友通訊了。
四、抓制度,促規劃管理
紅寮村黨支部緊緊抓住團結這一主題,做好制度的建立和規范管理,同時,在民主生活會上,把支部工作落實環節切實擺到桌面上來講,正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使黨員干部端正思想作風,把手中的權利用到為民謀利上,把黨支部建設成為群眾滿意的支部。同時,村黨支部認真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把涉及全村發展大局的重大決策、經濟項目、財務收支、農村低保等及時向群眾公開,讓群眾參與知曉,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通過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增加工作透明度,也增強了村民對村黨支部的信任感,“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融洽了干群、黨群關系。
雖然在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在新的形勢下,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主要是產業結構單一,受自然、交通的影響制約了經濟的發展,黨員干部和農村的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村級集體經濟舊秩序人以提高等。這些問題都將在今后的工和中需加以克服和解決,也將按照上級的有關要求,與時俱進,使村級經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上新一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