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服裝品牌市場調研策劃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調查主題:
由于當代社會服裝消費水平越來越高,品牌越多,為了了解**服裝品牌以及各高校大學生對服裝品牌的追求。
當今消費者對流行的判斷更趨于理性化,對于各種流行潮流,現在的人們不再象以往那樣的盲從和追捧,相比較而言,消費者的服裝消費正在呈現出個性化,更多人開始注重能夠體現自我魅力和風格的服裝。
尤其在年輕的新生代中,他們更善于接受新事物,他們個性張揚,也樂于大膽嘗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人們審美觀進步的一種體現。
所以我們特地展開了這次的調研。
二、背景環境:
隨著社會的發展,**市作為**的省會,而且著穿在**的美譽,所以這次我們的市場調研是主要以下沙為中心。
在了解各高校的大學生對服裝品牌的追求的情況下,更能達到了解高校學生對服裝品牌追求的不同的特點,能及時的掌握市場對各消費者消費的特點。
對服裝品派的追求又是否都有著重視自我追求的個性的特點,還有在一些洋品牌的強勁又是如何的呢?
面對全球化市場中所帶來的激烈競爭以及消費行為日趨理性和注重品牌的消費者,品牌在人們的生活中也越來越被重視。
衣、食、住、行是人類生活的四大元素。人們把“衣”放在首位,可見衣服對于我們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衣物的要求也不再是遮羞御寒之用,它的功能角色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如今的都市人追求時尚,展現自我,服裝的發展也漸漸淡化了它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功能,其裝飾功能似乎已成了服裝的靈魂。
而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的作用也越來越強,尤其是在服裝行業中。品牌就好比人的名字,把它和其它同類商品區別開來了,在區別的同時,成功打造自身品牌的服裝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和追隨,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品牌作為是一種商品綜合品質的體現和代表,在追求時尚品位的消費觀念占主導的今天,服裝商品的購買率一定程度上就取決于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
品牌知名度越高,其購買的人群范圍越廣。在繁多的服裝品牌的銷售點中,最具市場親和力的是連鎖專賣的品牌經營模式,而且也越來越多的人大都喜歡對品牌的追求。
那么,消費者在購買服裝時的考慮因素有哪些?哪些產地的服裝最受歡迎?**品牌服裝市場的發展趨勢又是怎樣的呢?
所以就目前服裝市場結構及消費狀況我們對**的服裝品牌進行了此次的調研。
三、目標確定:
**是**的一個代表,也可以是中國的城市的一個代表。
市場調研是以服裝品牌為中心,在了解高校大學生對服裝品牌的發展的新趨勢的情況下,也希望能達到了解高校大學生對服裝品牌的服飾的需求狀況(消費心理、基本情況、消費觀點以及消費水平等);更希望能了解到市場對消費者的供應品牌服裝的狀況(競爭狀況、銷售努力等),還有市場上的一些打折情況的消費方法對消費者來說是有多大的影響。
四、目標內容:
1、大學生大都是追求什么樣的服裝。
2、在服飾方面追求的個性如何。
3、對服裝品牌的了解有多少。
4、在對服裝品牌的追求同時又要求有怎么樣的消費水平。
5、對追求服裝品牌是有怎樣的消費觀點。
6、經營者對服飾品牌的銷售抱有什么樣的態度。
7、品牌服飾對消費者有何的影響。
8、市場競爭越來越強,經營者又是用什么樣的方法來打響自己的品牌的,而他們的銷售道路是如何的。
五、調查方法及調查單位的確定原則:
(一)采用觀察法、抽樣調查、訪問法、問卷調查、以及采用二手資料。
(二)**服裝品牌面臨的政策:二手資料(從網站上查一些相關政策調查的資料)、訪問法(**是一些品牌服裝的經營者、銷售者)
高校大學生消費(消費者環境):抽樣調查(100份問卷,抽樣率大約為1%左右),性別、年級比例調查~~|——|~~抽樣:注意各校學生的性別、年級比例。
行業競爭狀況和利潤空間(經營者環境):觀察法、訪問法(確定調查的單位),采用非隨機抽樣的重點調查。
六、調查資料整理和分析方法:
1、用EXCEL統計法分析。
2、實地調查結果分析和二手資料研究想結合。
3、最后應用多種分析方法。
七、調查步驟和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總體方案論證、初步設計出調查問卷。
4月4日~4月8日。
第二階段:收集一些必須的二手資料。
4月4日~4月10日。
第三階段:確定調查項目、完成問卷修改和制作。
4月9日~4月10日。
第四階段:進行實地調查。
4月11日~4月25日。
第五階段:統計調查資料、分析調查結果、撰寫調查報告。
4月26日~4月30日。
八、資金預算及項目安排:
(1)調查問卷設計與制作(100份問卷)
(2)調查報告撰寫打印費用
(3)交通費用與其它費用。
九、小組成員確定和工作安排:
(一)小組人數:李艷、王萍、孫飛福、蔡建波、袁塏倫、芮成鋼。
(二)分工合作:
1、制定總體方案:李艷。
2、調查項目、調查問卷的設計、修改和制作:王萍、蔡建波負責,全部參與。
3、集二手資料:孫飛福。
4、實地調查:李艷、王萍、孫飛福、蔡建波、芮成剛、袁塏倫。
5、統計調查資料:袁塏倫、芮成剛。
6、分析調查結果、撰寫調查報告:李艷、王萍。制作幻燈片:芮成剛、袁塏倫、蔡建波。
十、調查項目、調查問卷:(后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