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清明知識教學實踐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教學目標:
2.通過對清明詩的學習,訓練詩歌鑒賞的方法.
3.了解民族節日文化中所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
二,教學過程:
(一)默寫有關清明的詩歌: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你在清明節參加過哪些活動
祭祖,掃墓,踏青,春游
通過閱讀你了解到清明節還有哪些活動呢
蕩秋千蹴鞠植樹插柳放風箏
(三)簡介清明節的來歷:
春秋……晉獻公的妃子驪姬……奚齊……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介子推.……割自己的肉,用火烤熟了給重耳吃.十九年,重耳——晉文公.
晉文公忘介子推.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下令舉火燒山,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四)有關清明的詩文你讀過哪些請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交流.
1.寒食寄京師諸弟(唐)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精要賞析]
[問題檢測](1)后人評論該詩時,認為第二句的"獨"字有很重要的作用,你的看法是怎樣的,加以評述.
(2)該詩最后一句頗為精妙,請你談談它的妙處.
[參考答案](1)"獨"交代了自己的處境,從而寫出了孤獨寂寞而思鄉念家的思想感情;是上句"空"的延伸,又是下句"想"的伏筆,起到了承上啟下,穿針引線的作用.
(2)末句以景作結,景中見情,表達了對諸弟,對故園的懷念,思歸之情,藏深情于行間,見風韻于篇外,含蓄蘊藉.首句寫身邊事,眼前景,末句遙想寒食故園的景色,首尾呼應,自然圓合.
2.寒食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青煙散入五侯家.
[精要賞析]
[問題檢測]
古人評價此詩說:"此時看似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繪,并無一字涉及評議,但詩人情感已蘊于其中."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
[參考答案]
全詩初看,確是注重寒食景象的描寫,但民間,宮中寒食之景的對比,也寫出權臣的特權,暗含諷刺,表達出作者對唐王朝后期宦臣當權的政治弊端的不滿.
3.寒食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寒食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官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精要賞析]
[問題檢測]
(1)說說孟詩開頭一句寫景的作用.(2)從抒情方式和詩的內容兩個角度比較兩詩的不同.
[參考答案]
(1)以樂景寫哀情.為后句寫自己遠在他鄉,在孤獨貧寒中過寒食節作反襯.
(2)抒情方式上說,孟詩"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是直抒胸臆,韓詩中寓情于景,寄情于事,含蓄委婉.
從內容上說,孟詩表現是自己在他鄉的貧寒生活;韓詩描繪的則是上層社會達官顯貴在寒食這一天的生活情景,其內涵就較為豐富.
(五)自讀詩歌: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遷移訓練]
我國每個節日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請從下面幾個節日中任選兩個,各用一句話表現它們的特點,表達要富有意蘊.
[示例]重陽節:拄杖登山老夫聊發少年狂.
清明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樹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四青年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秋節:
答題示例
清明節:
雨也紛紛淚也漣漣,思也悠悠意也綿綿.紛紛清明時節雨,點點滴滴落心頭.杏花村里酒飄香,清明時節人斷腸.
逝者的生命在我們的心中續延,我們的思念如同細雨綿綿.
植對節:今日栽下千棵樹,來年形成萬里蔭.種下綠色的希望,創造幸福的未來.樹木樹人,百年大計.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植一棵樹,增一抹綠色,添一份期待.
中秋節:兩岸共賞月,一心盼團圓.月到中秋圓,親人心相連.月亮圓月餅圓,年年歲歲盼團圓.菊花香桂花香,時時刻刻望故鄉.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一縷英魂萬古傳.龍舟競發千帆舞,汩羅江畔吊屈平.
六,思考話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節日就是一種文化,我們每一次慶祝節日,都是在有意無意中延續這種文化.面對圣誕節和情人節,面對端午節和中秋節,我們學子們的態度卻呈現出強烈的反差:重"洋"節而輕"土"節.
請以"土節和洋節"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