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縣界線檢查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縣級行政區域界線第二輪聯合檢查的通知》要求,為鞏固市、縣縣級行政區域界線勘定成果,加強界線管理,確保界線聯合檢查工作順利完成,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以國務院《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為依據,認真貫徹自治區民政廳關于開展邊界聯檢工作的有關通知精神,嚴格執行《市人民政府與縣人民政府聯合勘定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維護兩縣(市)行政區域界線的法定性﹑嚴肅性﹑穩定性。
二﹑組織領導
“靈永線”聯合檢查工作在市和縣政府共同領導下開展工作,分別成立兩個工作小組,市檢查工作小組由李海峰副市長擔任組長,市民政局、國土資源局及梧桐樹鄉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縣檢查工作小組由達英副縣長擔任組長,縣民政局、望遠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本次聯檢工作由市牽頭、縣配合,兩縣(市)民政局分別提供有關勘界成果資料,共同組織開展聯檢工作,并形成聯檢成果資料和聯檢報告上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及民政廳。
三、聯檢工作內容
(一)聯檢的范圍:市與縣兩縣(市)縣級行政區域界線及起止點;按照法定程序批準的行政區劃調整的界線。
(二)聯檢的依據:自治區政府批準的《市人民政府與縣人民政府聯合勘定行政區域線界協議書》及其附圖﹑界樁成果表﹑界樁登記表等;按照法定程序批準的行政區劃調整的決定和勘界資料。
(三)聯檢的內容:在實地詳細核對界線及標志物等有無變化,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雙方共同提出處理意見并進行處理。
1、檢查遵守行政區域界線和依法執行界線協議的情況,有無違反協議越界耕種、開發、建設等現象。
2、檢查界線兩側地貌﹑地物是否有明顯變化,界線實地位置是否清晰可辨。地貌﹑地物若有明顯變化,致使界線模糊不清不能辨認時,應詳細記載地貌﹑地物變化情況,并組織力量對界線兩側地貌﹑地物進行修測或補測,以保證界線實地走向清晰易辨。
3、檢查界樁是否丟失、損壞。對丟失、損壞的界樁,由管理一方商毗鄰方后重新設立或修復。完好無損的界樁,需清除周圍雜草、遮擋物,并用紅漆對文字進行重新描繪,并做好界樁的拍照工作。發現界樁有移動的,由管理方會同毗鄰方共同將界樁恢復到原位。
4、檢查行政區劃調整的界線。對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的行政區劃調整的界線,雙方共同進行核查,埋設界樁,簽訂協議。
四、聯檢步驟和時間安排
1、2011年8月初,由市牽頭,會同縣共同擬定《市縣縣級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工作實施方案》;
2、8月中旬,召開兩區(市)聯合檢查第一次聯席會議,共同商榷界線聯檢工作,做好聯檢前的準備工作;
3、9月底前完成界線、界樁(方位物)等外業檢查工作,填好聯檢記錄表,起草聯檢報告,并將聯檢工作報告分別報送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時抄報市民政局、自治區民政廳。
4、10月底前完成“靈永線”聯檢資料匯總,上報市民政局、自治區民政廳。
五、聯檢要求
1、聯檢當中雙方要向鄉(鎮)、村干部和群眾宣傳《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行政區域界線界樁管理辦法》,嚴格遵守法定行政區域界線,增強依法治界的觀念,努力消除邊界地區引發糾紛隱患,確保邊界地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雙方嚴格按照《通知》中規定內容、程序和要求,認真做好行政區域界線聯檢的各項工作,及時妥善解決好聯檢中發現的問題,確保聯檢質量。
2、對地形地貌變化較大、影響界樁實地位置認定的地方,雙方共同補測重新認定界樁實地位置,并將認定成果資料報雙方上級人民政府。
3、聯檢中要認真編寫聯檢記錄和聯檢報告。聯檢記錄包括:聯檢起止時間、雙方參加人員、界線長度、界線變化、界樁情況(附實地界樁照片)及邊界糾紛和資源矛盾處理情況。
聯檢中發現的損毀、丟失的界樁,經兩縣(市)聯合檢查小組協商后確定補設方案,并將方案和補設成果資料上報市民政局、自治區民政廳。
4、聯檢形成資料,包括聯檢記錄、界樁檢查記錄表,需報送紙介質、電子檔案各一份,由牽頭單位負責匯總制作上報兩縣(市)市民政局、自治區民政廳。
五、經費支出
此次“靈永線”聯合檢查工作經費,由市、縣各自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