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鎮勞力轉移爭創就業模范縣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晉人社廳文件精神,我市被確定為首批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創建單位。為了確實搞好我市的創建工作,推進農村勞動力平等就業、素質就業和穩定就業,擴大轉移規模,提高轉移質量,鞏固轉移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創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是實施統籌城鄉就業戰略的重要舉措,是珍惜和挖掘農村勞動力資源、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育新型農民的重要手段,是不斷增強農民增收能力的根本途徑。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創建工作,要緊密結合我市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實際,認真把握當前我市農村勞動力流向的現實狀況,把我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工作,納入城鄉經濟協調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城鎮化的進程之中,納入經常性的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勞務輸出等就業服務工作之中,納入積極就業政策體系的完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扶持政策的落實之中。按照山西省人社廳創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的具體標準,加強組織領導,明確任務目標,強化工作考核,穩步推進我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的創建。
二、任務目標
創建工作要在深入調查研究摸清底數的基礎上逐漸展開,重點抓好“建庫、設臺、出策、組網、拓渠、多型、造勢、創牌、考績”等重點目標的落實,主要有九個方面的內容。
1、建立勞動力資源信息庫。要通過市、鄉、村三級聯動,下鄉上門入戶調查,逐村逐戶逐人采集信息,不留死角,注重零轉移就業家庭的信息采集,建立起覆蓋城鄉的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勞動力輸出信息庫、就業狀況信息庫、勞務需求信息庫,以基礎數據為依據,實行年度更新、動態管理、數據指揮,為農村勞動力有效轉移打下堅實基礎。
2、完善勞動力轉移培訓平臺。多層次、多渠道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務工素質和就業能力,是促進單純勞務輸出向技能型轉移的重要手段,根據農民工的就業特點以及不同行業、不同工種的技能要求,針對性的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施分類培訓、中短期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大力開展“訂單、定向、定崗、定點”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勞動就業部門要與財政、農業、工會、婦聯、共青團等部門協調配合,相互穿插,整合培訓資源,建立多種形式的培訓平臺,要充分利用民間的培訓資源,打造穩定的培訓基地,形成人社部門、社會各職能培訓機構和鄉村組織共同參與的培訓轉移就業體系。
3、落實各項培訓、職介、輸出的財政補貼政策。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忻州市各級政府出臺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扶持政策,全面落實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創業培訓、職業技能堅定、職業介紹和勞務輸出等財政補貼政策,提高就業專項資金使用效率,擴大政策扶持效應。按規定落實鼓勵和支持農村勞動者自主創業的市場準入、場地安排、稅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政策,完善操作辦法,提高審批效率。
4、鞏固公共就業的服務網絡。要確實加強市勞動就業服務機構的建設,在財力上予以大力支持,發揮其在就業服務方面的主導作用,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免費提供優質服務。鄉、村兩級基層平臺建設,要按照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抓好硬件建設,工作經費由財政納入預算,年終一次性列支。要建立市、鄉、村三級轉移就業信息服務體系,確實做到“服務下延、信息上傳”,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網絡。
5、拓展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渠道。大力組織異地轉移就業,加強與輸入地信息溝通、政策協調和工作配合,建立多層次、全方位、制度化的雙向對接機制,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鼓勵各類職業中介
機構、職業培訓機構加強聯合,開展跨地區、跨行業協作。擴大勞務輸出,積極引導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發揮當地重大投資項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經濟園區建設項目吸納就業的作用,拓寬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渠道,發展農村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擴大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特色經濟,形成公共投資、產業發展帶動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的良性機制。要扶持自主創業,加強農村勞動力創業培訓,鼓勵和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健全創業服務體系,構筑綠色通道和創業服務平臺,為農村勞動者提供項目推介、創業培訓、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服務。
6、創新創建工作的方法和模式。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為目標,完善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和勞動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統籌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建立健全職業培訓補貼與培訓質量、就業效果掛鉤的機制。在抓好培訓的同時,開發適合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服務項目,創新服務形式,提高服務質量和效果,完善農村勞動力就業信息調查統計制度,建立農村勞動力就業狀況動態管理機制。改善農民工勞動條件,保障生產安全,逐步實現農民工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等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建立健全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長效機制。
7、打造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品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要突出品牌效益,提升我市勞務輸出的品位,重點在同川水果販運、閆莊鋼結構焊接、子干解村建筑建材、新原西鎮金屬容器加工以及煤炭機械設備制造等行業,培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基地,打響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品牌。
8、強化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發動宣傳。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必須要有宣傳造勢為先導,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廣泛宣傳全國就業形勢和勞動政策,鼓勵和激勵群眾走出家門、進城務工、外出創業,不間斷地開展送崗位下鄉活動,在鄉鎮的集會上設點招工,由鄉村勞務信息員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及時把用工信息送到農民手中。
9、健全勞動力轉移就業考核體系。建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統計指標體系,完善相關統計制度,定期對創建工作進行統計匯總和分析,加強對創建工作的考評,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主要任務指標納入當地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作為政府有關部門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創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是一次嶄新的工作任務。我們一定要按照山西省人社廳創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的具體標準,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各自的任務目標,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全面提升創建水平,為我市推動轉型跨越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