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場經營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場經營總體要求:在確保土地使用性質不變的前提下,按照產品結構適應機關食堂需求的原則,優先保障機關食堂供應,其次供給機關住宅小區和市場;堅持因地制宜向綠色生態發展種植、養殖的原則,走協調發展的道路,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增長。
一、自主經營模式
在基礎設施按照規劃要求投資建設的同時,設立農場管理機構,配備一定比例的管理、專業技術和后勤保障人員,招收種養合同工人若干名,工資按照局要求統籌分配支付。種養品種根據農場規劃要求和機關食堂需求進行生產,食堂以保護價收購農場種養產品,實行定購、定產、定銷。農場農產品在供給機關食堂有富足的前提下,再延伸供給機關住宅小區和市場。
利弊分析:該經營方式由于掌握了經營主動權,種植產品的質量能夠保證安全,種養品種能夠與機關食堂的需求相統一。弊端是發展壓力較大,招進的員工和技術力量與投資初期產生的效益不能成正比,見效時間慢,不利于農場長遠發展。
二、農場外包經營模式
農場不設立管理機構,不配備管理、專業技術和后勤保障人員,引進市場機制,完全用社會化模式經營。采取招投標形式,將農場全部或分塊承包給有種植、管理、經營經驗的企業與個人,確定租賃期限,簽訂租賃協議,要求承包者根據農場規劃實施投資建設,按照機關食堂需求進行生產,農產品優先滿足機關食堂需求。
利弊分析:該經營方式沒有投資風險,經濟收入穩定。弊端是監管困難。農場承包后,從業人員的聘用、物品采購、利潤控制、經營狀況都是承包者說了算,對種植和養殖的農產品安全、質量等監督管理很難按照要求標準落實到位,而且承包經營者為追求利潤,急功近利,難免會存在短期行為。
三、自主經營包產到人模式
該模式實質為“管理機構+農戶模式”方式,主體為農場管理機構,配備相應比例的管理、專業技術和后勤保障人員,將農場分包給有種植、管理經驗人,實行責任到人,分片包產到人的方式,明確分包人責權利關系。農場管理機構負責提供水電、種苗肥料、種養工具、技術指導和產品銷售,分包人負責招收工人進行生產,以及對生產工人的管理,并按照農場管理機構的要求實施種植和養殖。農場管理機構設立種養考核指標,對分包人生產目標、生產職責和任務、生產要求,實行公正考評和獎罰,分包人及其工人的工資實行底薪和績效獎勵的方式給予支付,通過激勵政策和鼓勵措施,實現責權利的有機結合。
利弊分析:該經營方式既有經營主動權,又能便于監督管理,既能明確責任,又避免了管理上諸多不利因素,產品的質量安全也有保障,有利于農場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