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域教育建設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提高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縣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政府主導、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以辦好每一所學校、關注每一個學生為著眼點,以改善農村學校和城縣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為重點,科學規劃,協調行動,整合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推進素質教育,建設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逐步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協調發展,促進教育公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統籌規劃的原則;堅持教育公益,教育公平的原則;堅持改革創新,科學決策的原則;堅持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
三、基本情況
目前,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4所。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校39所(含小學37所,初級中學2所),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5所(含高中1所,幼兒園4所)。在校學生8394人,在園幼兒2234人,在編在崗教職工991人。
全縣中小學校舍建筑總面積為95459平方米,其中:小學校舍建筑總面積為35097平方米,中學(含高中)校舍建筑總面積為55634平方米,幼兒園(含民辦)校舍建筑總面積為2028平方米。
四、總體目標和任務
力爭利用8年的時間,通過擴建小校舍、添置設施設備,大力改造鎮中心小學,改善寄宿制學校寄宿條件,努力使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之間在基礎設施、教育裝備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基本均衡。在全縣基本消除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從根本上解決“大班額”、“大宿舍”問題,解決借讀、擇校問題,解決學生飲水難、洗澡難、冬天吃熱菜飯難問題。使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基本合理完善、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辦學差距明顯縮小,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
五、主要建設內容
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由縣政府統一規劃,統籌安排,主要涉及學校布局、基礎設施、教育裝備和后勤保障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學校布局。本著“小學向鄉鎮集中,初中向城鎮集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原則,逐步對全縣中小學布局進行調整。做到減少學校數量,擴大校均規模,集中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指導思想。
(二)基礎設施建設。校舍建設要符合國家和省上規定的標準,建立完善的校舍維修長效機制。大面積消除危房,保障學生在安全的校舍學習生活。生均占地面積和生均建筑面積要符合規定,努力解決部分學校規模過小、學生過多、班容量過大、學校嚴重超負荷運行的狀況。所有學校都要按照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具備規范的實驗、閱讀、活動場所和活動條件。中心小學有單獨的自然教室、儀器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美術室、微機室、體育器材室等專用教室;所有初中有滿足教育教學需要的實驗室、準備室、儀器室、計算機教室、體育器材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所有生活用房和行政用房要達到國家標準;所有中心小學要有250—400米環形跑道操場,所有初中要有250—400米環形塑膠運動場。
(三)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理科實驗室裝備規范》等四個教育行業標準的通知精神,統籌規劃,多方籌資,實施全縣中、小學實驗室建設并全部達標;在全縣深入開展遠程教育工程建設,實現“班班通”,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在全縣實施圖書室標準化建設工程,按國家標準配齊中、小學所需圖書;加強中小學體、藝、衛器材設備設施建設與更新;加強全縣教育網絡建設,切實推進教育電子政務工程,努力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建好資源庫,合理運用資源。實現我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
(四)后勤保障。學校后勤保障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要實現《關于進一步完善農村寄宿制中小學后勤保障設施的意見》中的規定,達到“精細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的目標。
六、建設安排
在充分調研,摸清底數的情況下,結合我縣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教育發展的水平,集中利用年至年八年的時間,實施全縣中小學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共分四個階段完成。
(一)調查摸底階段
縣教育局負責對全縣學校現狀開展全面調查摸底,掌握基本情況。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對轄縣內學校情況的摸底調查。
(二)制定整體規劃階段
縣政府組織縣教育局、縣發改局等相關單位,在前期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制定全縣學校標準化建設總體規劃。
(三)建設實施階段
教育主管部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根據全縣學校標準化建設總體規劃,結合實際情況,按照“基本標準”對所轄學校進行統計和分類,安排本轄區內標準化學校建設進度,制定具體的規劃方案和分年度實施計劃,并上報縣政府同意后實施。
(四)檢查驗收階段
所建學校竣工后,由縣政府組織相關單位組成檢查組對該校進行檢查驗收。
七、保障措施
(一)明確職責,加強領導。縣委、縣政府專門成立由縣長任組長,常務副縣長、分管教育的副縣長任副組長,政府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縣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把實施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工作作為今后全縣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全縣上下一定要統一認識、加強領導、統籌規劃、周密部署,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努力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工作,促進全縣義務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
(二)制定規劃,狠抓落實。各鎮人民政府及各學校都要制定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的具體實施方案。要按照省定的標準化建設項目、內容及要求,逐條、逐項進行自查,針對各自工作的薄弱環節,確定工作重點,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要將標準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危房改造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在提升義務教育水平的同時,促進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三)多方籌措,落實經費。經費落實是此項工作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縣政府按照義務教育新的管理體制要求,承擔義務教育的主要責任,認真使用好國家和省下撥的校舍維修改造資金、寄宿制學校建設資金及其他專項資金,使其在標準化建設中充分發揮作用。財政部門要按照省核定中小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準,統籌安排中小學所需公用經費,全額納入財政預算,確保學校正常運轉。要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興學育人的積極性,積極發揮各鎮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在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中的作用;大力倡導社會團體,通過各種方式支持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吸引各種社會力量投資教育,促進民辦中小學健康發展,推進標準化建設。不斷完善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增加政府對教育的經費投入和專項投入,確保教育經費“三個增長”,提高本級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所占比例,提高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生均經費標準。
(四)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實施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需要黨委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有關方面的通力合作及大力支持。縣教育局作為主要組織實施單位要切實承擔起主要工作職責,指導各鎮、各學校開展工作;教育督導部門要加強對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的督導、檢查、評估和指導,推動該項工作規范有序的進行;各鎮黨委政府及學校要整合資源,開拓創新,全力以赴,圓滿完成標準化建設工作的各項目標和任務。
(五)強化監督,確保質量。為確保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組織召開全縣中小學項目管理督辦會。所有學校建設項目必須做到“五要”,即:要全面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要切實加強對重點建設項目的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要嚴格執行建設程序;要全面落實各項工程管理制度以及工程招標、工程監理、合同管理等各項管理制度;要強化工程監管機制,對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進行經常性檢查,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同時要求學校必須把建筑檔案納入綜合檔案統一管理,規范建檔,保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