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把握三個重點 破解三個難題 不斷提升社區黨建整體水平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進一步加強社區黨建工作,黑龍江省泰來縣在對社區黨建工作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牢牢抓住社區黨組織隊伍建設、社區黨員管理和共駐共建三個黨建工作重點,創新方法,有效破解了社區干部選拔難、黨員作用發揮難、組織活動難三個難題,不斷提升社區黨建工作整體水平。
第一,拓寬渠道,選齊配強社區黨組織工作者隊伍。為了解決社區工作吸引力不大,社區黨組織工作者難選拔的問題,縣委組織部首先提升社區黨組織的級格,改社區黨支部為黨總支,總支書記崗位提格為副科級;同時,各鄉鎮黨委也改變了以往只從鄉鎮干部中硬性下派的選人用人方式,進一步拓寬選人渠道,采取了競爭上崗、公開選拔等措施,堅持從原有社區黨員干部、從復員軍人黨員、從下崗職工黨員和大中專畢業生黨員等不同群體中廣泛選拔,擇優錄用符合任職條件的黨務工作者。目前,全縣社區黨組織工作人員中,大專以上學歷所占比例為78%,年齡結構、知識結構、智能結構都得到了進一步優化,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明顯提升。
第二,因人施策,對社區黨員實行分類管理。針對社區黨員廣泛性、復雜性、流動性、交叉性的特點,堅持以人為本,因人施策,實行了對黨員的分類管理。一是對直屬黨員實行“直管”。對社區黨總支直屬的黨員,主要通過健全完善各項工作目標管理考核機制,不斷強化他們的“在黨意識”和組織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通過搭建平臺,充分直屬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二是對在職黨員實行“協管”。對社區轄區內的在職黨員進行摸底調查,登記造冊,掌握基本情況。針對“工作單位不在本社區但家住在本社區、工作單位在本社區但不在本社區居住、工作單位和居住地都在本社區的”三類在職黨員的具體情況,分別制定和明確他們所在單位和社區黨組織的主管和協管責任,共同制定在職黨員工作目標,通過定期反饋,及時溝通,統一考核,共同評價在職黨員的工作業績和現實表現。三是對流動黨員實行“情管”。對流動黨員全面推行“一帳三制”的“情管”制度,即建立流動黨員基礎臺帳,與他們建立結對幫扶制度、上門服務制度和補過組織生活制度,讓外出和外來的流動黨員都時刻感受到黨的溫暖和關懷,自覺主動地靠近黨組織。四是對離退休黨員實行“統管”。在離退休黨員比較集中的地方建立單獨黨支部,較分散的地方建立聯合黨支部,對他們實行社區黨組織統一管理,研究制定黨支部工作和活動目標,對他們重點進行退黨不褪色教育,使他們退休不忘本,退位不變質,自覺發揮余熱。五是對下崗黨員實行“聯管”。主要是與這些黨員原單位黨組織建立聯席制度,建立以社區管理為主、原單位管理為輔的“聯管”制度,共同組織開展培訓活動,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根據其特長幫助推薦工作,使他們實現再就業。
第三,聯手共建,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為了整合社區資源,發揮駐區單位及社會各界在社區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推行了聯手共建和諧社區舉措。一是建立社區黨建工作聯系點。在社區建立了縣領導、駐區單位“一把手”聯系點,聯系人定期深入社區搞調研、講黨課,幫助社區解決實際困難。二是選派黨建指導員。從縣委組織部、所在鄉鎮黨委熟悉熱愛黨務工作的后備干部中共派駐了18名同志任社區黨建指導員,幫助社區開展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共駐共建機制。組建了社區黨建工作協調會。由社區所在黨委牽頭,駐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參加,負責對全區黨建工作的協調,研究社區黨建共建、齊抓共管工作。在社區,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活動共建、工作共擔”的目標和“平等、資源、協商”的原則,由社區黨總支牽頭、駐區單位黨組織參與,成立黨建聯系會,圍繞社區的地域性、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等問題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