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拓展黨建領域打造社區服務平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赤馬港辦事處營里社區地處陸水河以北,面積3.5平方公里,駐社區單位38家,轄15個居民小區,現有居民3936戶、14898人;社區黨總支下設6個支部,黨員683。近年來,營里社區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居民區黨支部為基礎,從增強社區黨組織的親和力著眼,從發揮社區黨組織的創造力著手,從提升社區黨組織的影響力著力,不斷拓展社區黨建工作領域,創新社區黨建工作機制,打造社區服務平臺,努力探索社區黨建工作新方法、新路子,使社區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03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社區建設最佳示范社區”。
在辦事處黨委的領導下,營里社區以共駐共建為契機,整合社區各種資源,不斷拓展社區黨建工作外延,大力構建社區服務網絡體系,努力增強社區黨組織的親和力。社區黨總支經常與駐區單位聯系,開展共駐共建共創活動。近年來,在駐區單位司法局、勞動局、土管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共投資21萬元,建設了社區服務辦公大廳,配齊了黨建、計生、民政、司法等綜合服務窗口,添置了老年人活動健身器材,建好了5個戶外健身活動場所,成立了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社區警務室。在社區黨總支的帶領下,各駐區單位都成立了黨員活動室,并且使黨員活動室做到了“五有”(有房子、有牌子、有桌椅、有電視機、有VCD)。通過抓社區服務陣地建設,使社區黨總支開展活動有了主陣地,使社區黨員發揮作用有了主陣,積極開展“五個延伸”活動,即社區黨建向非公有制組織延伸、向流動黨員延伸、向離退休黨員延伸、向在職黨員延伸、向小區樓棟延伸,大力拓展轄區黨支部工作范疇,使社區黨建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延伸到社區內每個單位、每個黨員,初步形成了以社區黨支部為核心、社區全體黨員為主體、社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社區共建、資源共享”的社區黨建工作網絡體系。同時,在社區每個支部都開通了服務熱線,實行24小時值班,要求做到“要服務,請呼我”,并做到隨呼隨到。同時,在6個黨支部還建立了黨員信息卡、服務意愿信息庫、黨員責任區、示范崗,要求每個支部在社區醒目位置設置了標識牌,制作了便民服務卡,將社區干部的姓名、電話以及社區服務項目和服務內容等印在卡片上,發放到千家萬戶,僅2003年,6個黨支部就發放便民服務卡3千余份。
為了加強對居民小區每一位黨員的管理,充分發揮黨員在居民小區中的帶頭作用,營里社區按照黨員的不同類別,探索出了一系列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辦法和模式。對離退休黨員,重點是豐富他們的生活,發揮他們的余熱,把他們組織起來參與到小區建設、社區服務中來,并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長,開展棋畫、舞蹈、太極拳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對在職黨員,重點是發揮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引導他們樹立一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并要求他們開展“一幫一”幫扶活動,實行一名黨員幫助一名貧困居民擺脫貧困;對流動黨員實行守法經營教育,通過法制講座,典型引路等方式,教育他們成為守法經營的模范;對下崗職工黨員和失業黨員實行再就業培訓,并根據他們的特長和愛好,分門別類引導,使他們各自掌握一定的技術,提高他們再就業的能力,幫助他們早日實現就業愿望。去年,營里社區各黨小組共為27名下崗職工黨員和失業黨員解決了就業問題,此舉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使社區黨組織與社區居民的距離更近了,心貼得更緊了。
自社區黨總支成立以來,營里社區緊緊圍繞“以人為本、服務居民;上為政府分憂,下為居民解難”的工作思路,不斷創新黨建工作機制,打造社區服務平臺,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在服務社區群眾中的創造力。社區黨總支成立了以總支書記為組長的社區建設領導小組,設立4個專班分別負責社區內的服務管理工作,為服務社區居民提供了組織保障。為了方便黨員參與社區服務,結合社區實際,把黨支部建在小區、黨小組建在居民樓,使支部貼緊生活,黨員貼緊群眾;為了搭建社區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服務的平臺,社區黨總支成立了在職黨員聯絡站,使他們下班后能及時進入社區,時時處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了發揮駐社區單位黨組織在服務居民中的作用,營里社區牽頭成立了“營里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以社區黨總支為召集單位,38個駐社區單位黨組織為成員單位,為維護社區居民的共同利益而坐在一起溝通信息、交流經驗、協調步調、研討課題,實現了優勢互補、雙向服務、創建共抓、成果共享。對于有愿望、有能力參與社區服務、社區管理的黨員,營里社區安排了多種多樣的黨員活動方式,設立“黨員先鋒崗”、劃定“黨員責任區”、開展“黨日活動”,使他們能夠經常參與服務社區居民的活動。對于年老體強的黨員,社區黨組織在每個月的“黨員活動日”定期組織他們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參與公益勞動或文體活動。對于行動不便的黨員,社區黨組織采用電話溝通和登門走訪等方式,通告有關要求,送去學習資料。
此外,在社區黨建中,營里社區堅持以拓寬社區服務領域,優化社區服務質量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民生為目標,開展便民利民服務活動;以解民憂為重點,開展幫扶濟困服務活動;以民需為信號,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活動;以民樂為追求,開展社區文化服務活動;以民安為抓手,開展社區治安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為社區居民辦實事、辦好事,不斷提升社區黨組織的社會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區經濟發展,受到社區居民的一致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