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改革試驗區相繼布局 四大區域新格局形成 2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我國設立的改革試驗區承擔著不同的探索任務。最早批準的上海浦東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著重探討的是政府職能的轉變,希望把經濟體制改革與其他方面改革結合起來,探索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06年5月設立的天津濱海新區,探討的則是新的城市發展模式,其目的是在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推動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中心環節,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提高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
設立成渝改革試驗區,則是為了探索改變中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希望形成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機制,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最終使農村居民、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家屬在各個方面享有與城市居民一樣平等的權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和同質化的生活條件。它將進一步增強西部地區城鎮的產業集聚功能和綜合承載能力,優化城鄉資源配置和產業的有效整合,全面推進成都經濟區、成渝經濟區建設,促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再上新的臺階。
而最新設立的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圍繞“兩型社會”,希望在解決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問題上有所探索,避免走“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探索內生型經濟發展道路,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內生型發展模式,促進中部地區崛起。
循著4個試驗區成立的先后順序,我們不難看出,試驗區的設立正在從圍繞經濟發展向更看重和諧社會建設轉變。這也是最近幾年國家大政方針所在。
目前,改革試驗區一體化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如武漢城市圈內存在著城際高速公路收費、跨城公交遲遲沒有進展,通信同城收費、統一區號久談不妥等。這些問題除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外,都是由行政區劃導致的,需要通過綜合配套改革逐步加以解決。
但我們更欣喜地看到,加強東西南北各區域協調機構之間的合作,已在我國區域合作機制創新中形成新的突破。中部地區圍繞國家中部崛起的戰略,正在著力解決經濟發展的二元結構矛盾,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以此來推動經濟快速發展;振興東北戰略實施4年,東北發展活力明顯增強,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造加快,“老工業巨人”正在重振雄風。
目前,在全國區域經濟格局中,各大區域之間的合作日趨密切,相互之間的種種“壁壘”正在被打破,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將隨著分工合作的深化和經濟資源的整合而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