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辦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進一步推進我縣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保障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順利實施,根據《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發號)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省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方案(暫行)的通知》(府廳發號)精神及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編辦、省衛生廳《關于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渠道補償機制暫行規定》(財社號),制定本辦法。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推進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能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統籌結算的原則。綜合考慮政府舉辦的鄉鎮和社區衛生院(以下簡稱衛生院)各項收入和支出,實行統籌結算。
(二)堅持核定收支的原則。根據衛生院的服務任務,合理核定其經常性收入和經常性支出,經常性收支差額實行補助。如有余額,在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不變的前提下納入財政專戶管理,留下年度繼續使用。
(三)堅持績效考核的原則。根據衛生院的服務任務完成情況、患者滿意度、居民健康狀況等指標進行量化考核。考核結果與財政補償掛鉤,工作人員考核結果與工資性收入掛鉤。
三、實施目標
以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為契機,推進衛生院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管理體制、補償機制為一體的綜合改革;實現“四個確保”,即確保衛生院正常運轉,確保醫務人員收入不下降,確保醫務人員收入與當地事業單位年人均收入相一致,確保醫改及基本藥物制度惠民工程順利實施;建立“四項長效機制”,即建立全員聘用的用人機制、任務考核的績效機制、多渠道的補償機制、全方位的監督管理機制。
四、補償范圍
年青龍、吉村中心衛生院為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試點衛生院。在嚴格界定功能、核定編制、核定崗位、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的前提下,補償其經常性收支缺口。其他衛生院根據上級部署及全縣基本藥物制度進展情況再適時確定。
五、工作機制
(一)建立全員聘用的用人機制
1、核定編制
縣編辦根據社區人口、鄉鎮總人口數和上級編制部門下達的編制控制指標,按照規定的比例核定衛生院的編制,并報縣政府審批。
2、崗位設置
縣衛生局在編制內,根據服務對象、基本醫療、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任務,設置衛生院人員崗位。
3、人員聘用
衛生院依據核定的崗位,公開選聘,競爭上崗,合同管理,實行“定編定崗不定人,能進能出全員聘”的人事管理制度。
(二)建立任務考核的績效機制
1、建立內部考核機制,考核結果與個人績效工資掛鉤。
縣衛生局根據有關規定制定衛生院內部崗位績效考核標準,并監督指導考核工作。考核內容主要是基本醫療、基本藥物制度、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數量、工作質量等完成情況,以及勞動紀律、醫德醫風等。工作人員績效工資的發放與考核結果掛鉤。衛生院采取不同崗位不同基礎工資和績效工資,適當拉大差距,以提高工作人員積極性。
2、建立外部績效考核機制,考核結果與財政補償掛鉤。
按照衛生院公益性原則,由縣衛生局牽頭,組織縣財政局、人勞社保局、發改委、醫保局相關部門參加進行考核,考核內容主要是基本藥物制度、公共衛生服務、醫療保險實行情況、人事財務管理情況、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等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和群眾滿意度等。
六、經費保障機制
(一)規范衛生院年度收支預算。按照“核定任務、核定收支、核定補助、績效考核”辦法,在縣衛生局核定衛生院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的基礎上,縣財政局科學合理核定其收支預算,收支預算差額根據衛生、財政等有關部門績效考核結果確定。
1、收入的核定。
收入包括經常性收入、財政經常性補助收入、財政專項補助收入(包括設備和房屋改造等財政投入)、其他收入。經常性收入內容:包括療服務收入、藥品收入、醫療保險基金補助收入等;財政經常性補助收入包括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收入、重大公共衛生服務收入、人員基本工資全額保障補助資金、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補助資金、財政其他經常性補助各項收入。
年醫療服務收入根據前三年(年、年、年)醫療服務平均收入情況,綜合考慮物價、經濟、社會平均發展水平等相關因素確定。以后年度根據上一年度數和省里確定的增長率確定;藥品收入根據藥品采購價格和合理用藥數量及衛生機構提升服務能力等因素核定;
財政經常性補助收入根據上年度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人員基本工資全額保障、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補助資金確定。年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補助資金根據、、三年藥物加成平均值及預計當年基本藥物銷售成本核定。
核定衛生院三年平均收支水平時應遵循“調增(減)原則”即對前三年誤入帳的及大額的正常的一次性款項應調增(減)。
2、支出的核定。
經常性支出內容:包括核定編制人員經費(含績效工資)、藥品成本支出、醫療服務支出、其他經費等各類支出;財政經常性補助支出包括用于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的人力和物耗支出(按照縣下達的工作任務、補助標準計算)等。
人員經費支出按照人事等有關部門確定的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編制人數核定,對參加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等制度的鄉鎮衛生院,還包括社會保險的單位繳費部分。衛生院工作人員工資平均水平要與當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相一致。
藥品支出根據藥品中標價格和合理用藥數量核定。
年醫療服務支出根據前三年(、、年)醫療服務平均支出情況(扣除人力成本),綜合考慮物價、經濟、社會平均發展水平等因素確定。以后年度根據上一年度數和省里確定的增長率確定。
其他支出:結合縣財力及衛生院發展狀況,適當安排設備、房屋等更新補助資金。
3、離退休人員管理:衛生院離退休人員經費按原渠道由縣財政安排,由縣統一管理分級核算,不列入衛生院收支范圍。
(二)建立多渠道經費補償機制。為保障衛生院改革順利進行,確保經費落實,建立由衛生院服務收入、縣財政補助(補償)收入、醫保基金補償收入、衛生院提高服務質量,積極創收、上級財政獎勵等渠道形成的資金來源。
1、財政補償:(1)編內在崗人員基本工資補償。按縣政府[]307號抄告單文件依據,保障衛生院在編在崗人員基本工資。(2)基本藥物補償。依據衛生院年度基本藥物銷售成本,按15%的標準加成補償。(3)核定收支差額后的補償。衛生院的年度收支計劃,經財政審定后,其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額由縣財政再補償。(4)其他財政性資金補償。
縣財政核定的財政補助資金采取月均預撥70%,年終統一結算辦法。核定衛生院的收支差額,由縣財政根據考核結果及有關規定計算分配、一次下達。
2、醫保補償:
鼓勵衛生院使用基本藥物,降低藥品報銷基數,既使人民群眾得到實惠,又使醫療保險基金減輕負擔。為加大推廣使用基本藥物力度,基層醫療保險藥事服務費按參保人員基本藥物使用總量的15%,由醫療保險基金按月實際發生額計算直接補償。具體辦法由財政局商人勞社保局、醫保局、衛生局操作落實。
鼓勵患者到衛生院就醫,對參保人員使用基本藥物其報銷比例在原定非基本藥物報銷比例10%的基礎上再提高5%,由醫保基金補償,最高比例控制在95%以內;
3、逐步探索通過購買服務等辦法,如增加購買居民檢查、治療等項目,從中獲取適當補償。
4、適時調整醫療服務技術收費或藥事服務費予以適當補償。
5、基本建設補償:衛生院基本建設與發展建設支出,由縣政府根據衛生院發展建設規劃統籌安排。
七、風險和激勵機制
1、風險基金:從年開始,衛生院按其業務收入的2%按月提取醫療風險基金,專項用于衛生院醫療事故賠償,防范債務風險。醫療風險基金在經常性支出中列支。
2、激勵機制:鼓勵衛生院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改善服務,進行創收。在核定收支、核定補助不變前提下,衛生院取得的利潤,50%用于事業發展,50%用于發放績效工資。
3、獎勵制度:由縣衛生局牽頭組織縣財政局、人勞社保局、發改委、醫保局對衛生院每三年進行一次評比,對連續三年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名列前茅并獲省市級通報表彰的衛生院進行獎勵,獎勵資金從上級財政下達的經費中安排。
八、監督管理機制
1、各有關部門要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加大對衛生院的檢查監督力度,充分利用媒體等監督作用,防止藥品加成問題反彈,確保醫改及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的惠民工程順利實施。
2、縣財政部門要及時核定其收支和補償額度;及時撥付補償資金;加強對衛生院的收支進行監管。對衛生院年度收支節余、納入財政專戶管理留單位下年度使用。
3、人事勞動保障和衛生部門要及時督促醫保經辦機構,按規定向衛生院劃撥醫保基金所負擔的補償資金和各項醫療保險支出。
4、縣衛生局在堅持預算管理權不變、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不變、財務審批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集中管理、分戶核算”的原則,健全和完善衛生院財務管理的會計核算和監督體系,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不得截留、轉移、挪用資金,同時要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組織實施對衛生院的績效考核工作。
5、衛生院要加強和完善內部管理,建立以服務質量為核心、以崗位責任與績效為基礎的考核和激勵制度。要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提高醫療醫技和服務水平,讓人民群眾受益和滿意;依法組織收入,加強支出管理,確保全面完成收支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