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領導林業會議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的這次全市林業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圍繞市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建世界水電旅游名城的宏偉目標,總結我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五年來的林業工作,全面部署今后一個時期加強生態建設,加快林業發展的各項任務,努力推進*林業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市委、市政府對這次會議非常重視,佑才同志對會議的開法,作出了重要批示,有明同志作了書面講話,傳豪同志還要講具體意見。下面,根據會議安排,我先講幾點意見。
一、總結成績,正視差距,增強加快推進*林業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過去的五年,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五年,也是*林業變化最大、變化最快的五年。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改善三峽*生態環境,維護三峽大壩生態安全”作為全市林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貫徹中央、省委《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精神,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總要求,堅持生態優先,依法治林,科技興林,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林業生態建設之路,為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提供了可靠的綠色生態屏障。
一是造林綠化面積擴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十五”期間,我市堅持停、封、退、造、改、遷“六管”齊下,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不斷加強綠色通道建設、農田林網建設和城市林業建設,森林面積大幅增加,林種結構更加優化、林分質量不斷提高,森林的生態功能顯著增強,全市林業出現了“三增長”(森林面積增長、活立木蓄積量增長、森林覆蓋率增長)、“三下降”(三峽庫區水土流失面積下降、土壤侵蝕模數下降、境內長江輸沙量及庫區泥沙沉積量下降)的良好態勢。
二是重點工程建設順利,質量管理不斷規范。天然林保護工程5年共完成公益林建設任務154.5萬畝,關閉木材經營加工企業177家,調減木材采伐指標322.05萬立方米,減幅達55.8%,生態移民4900戶17281人。建立健全了市、縣、鄉、村四級森林管護網絡。退耕還林工程自2000年啟動以來,共完成退耕還林127.17萬畝,占總規劃的61.5%,糧食、現金、種苗補貼等政策得到較好的貫徹落實。野生動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市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小區34個,市級自然保護小區3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127.5萬畝;三峽植物園成為三峽地區珍稀瀕危植物基因庫;*大老嶺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和興山龍門河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保護區成為三峽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標志性工程。以江河防浪林、路渠護坡林和農田林網建設為重點的長江防護林工程成效顯著,生態效益開始顯現。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為*林業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高效經濟林基地建設,帶動了干鮮果、茶業和中藥材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力促進了山區農林產業結構的調整。
三是森林資源得到保護,依法治林成效顯著。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建立健全了林業行政執法、森林資源管理、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體系,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管理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調動了社會各方面參與造林綠化、保護森林的積極性。五年共依法查處了10730件破壞森林資源案件,森林火災損失率始終控制在0.03‰以下,創造了連續15年無重特大森林火災的優異成績。森林病蟲害防止率和監測覆蓋率提高到92%以上。林地林權管理得到加強,林木、林地權屬得到落實。林業普法深入人心,全市公民依法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和自覺性得到增強。
四是林業基地建設步伐加快,林業產業方興未艾。全市結合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建成速生豐產林基地205萬畝,各類經濟林基地216萬畝,各類藥材基地193萬畝。全市千畝以上的基地達到123個,500畝以上的基地達275個。小溪塔、茅坪、百里洲等三鄉鎮分別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柑桔之鄉、中國臍橙之鄉和中國砂梨之鄉,涌現了天麻大鄉下堡坪、梔果大鎮都鎮灣、木瓜大鎮榔坪、金水柑大鎮半月、茶葉大鎮采花、香菇大鎮茅坪場等一大批綠色產業大鄉大鎮。全市林業年總產值已達到3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1.4%。農民林業年純收入由1999年的330元增加到2004年的487元,全市有13.6萬戶農民從林業龍頭企業中受益。“林莊經濟”異軍突起,民間資本大量投向林業,林莊經濟大戶迅速崛起。種苗花卉、森林蔬菜、森林家禽和野生動物養殖呈蓬勃發展之勢,走出了一條充分保護和利用森林資源、發展林業產業的新路子。
五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林業,林業自身建設躍上新臺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林業工作,先后頒發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多個重要文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林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加快*林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營造了良好氛圍。市級領導每年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對推動全民義務植樹造林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各縣、市、區及各鄉鎮黨委、政府將林業作為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擺在重要議事日程,落實在具體工作之中,為全市林業快速發展提供領導、組織保證。全市林業機構和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各級林業部門按照“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總要求,認真開展思想、組織、作風、業務、制度等五大建設,全面加強自身建設,工作作風進一步好轉,行政效率和業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林業系統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林業行業的社會地位進一步提升,社會各界為林業服務的意識進一步增強。我市先后榮獲“全省荒山造林第一市”、“全省綠化達標市”、“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市”等稱號。與此同時,市林業局也先后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林業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森林防火先進單位、全省文明單位、全省紅旗林業局。
我們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整體上講,我市仍然是一個林業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森林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還比較脆弱,與滿足社會需求,改善人居環境、服務三峽工程和建設世界水電旅游名城的目標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全市森林資源人均占有量偏少,森林林分質量不高;植樹造林質量不平衡,整體綠化水平不高;林業產業規模較小,科技含量較低,林業經濟實力不強,林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仍然偏低;亂砍濫伐、亂墾濫占、亂捕濫獵、亂采濫挖等破壞森林資源的現象時有發生;林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林業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難以適應形勢發展需要。我市是長江三峽、長江葛洲壩和清江隔河巖等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生態地位極為重要,林業建設的任務十分艱巨和繁重,全市上下一定要增強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充分認識加快林業發展是改善生態狀況、確保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建設世界水電旅游名城的必然要求,是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務必做到全黨重視、全民動員、全社會辦林業,促進全市林業建設再上新臺階、再創新水平。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推進*林業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以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以鄧小平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對長期發展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升華,是我們黨在新世紀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新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現代化建設始終要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又是一項緊迫的任務。我們要順應發展形勢,更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思路,切實把科學發展觀貫徹于林業發展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
堅持科學發展觀,林業部門要體現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精神上。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這個綱領性文件,是我國林業建設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各級黨委政府務必把思想統一到《決定》精神上來,把林業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認識加快林業發展的重要性、艱巨性,承擔起改善生態和促進產業發展的雙重使命,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中正確定位林業,科學規劃林業,加速發展林業,努力實現*林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林業部門要體現在貫徹落實市三次黨代會精神上。市三次黨代會是我市在新世紀新階段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為*今后五年的發展確立了建設世界水電旅游名城的宏偉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林業部門肩負著神圣使命和重大職責,“金色三峽、銀色大壩、綠色*”已成為全市人民的共識和愿望。因此,我們要以建立比較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為目標,按照可持續發展和分類經營的要求,堅持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兩手抓,努力增加森林資源,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建設山川秀美的*,使*成為林業資源大市、產業大市。
今年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是實現市三次黨代會確立的宏偉目標的開局之年,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林業系統的工作任務十分繁重,重點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進一步加快造林綠化步伐。退耕還林工程要嚴格按照工程建設的各項要求,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確保國家投資用出成效;在完成當年任務的同時,要抓好前幾年退耕還林地的補植、管護工作,鞏固還林成果;不折不扣地落實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切實保護退耕農民的合法權益;認真篩選、規劃申報項目,繼續爭取國家的支持。天然林保護工程要嚴格執行制度,建立完善和加強森林管護機構,加強封育管理;繼續抓好天保區內的植樹造林,增加森林資源。長江防護林工程要認真抓好國債長防林項目的實施,做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兼顧。高效經濟林工程要按照市場需求和區域發展規劃,選好選準適銷對路的主栽品種,壯大經濟板塊,擴大規模效益。速生豐產林工程要充分利用世行貸款、林業貼息貸款、企業自籌、民營林業及社會投入,大力發展周期短的工業原料林,為木材加工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料。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工程要加快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完善自然保護區功能,提高保護水平和管理級別;加強種質資源的保護和管理,防止境外有害生物傳入,切實保護好三峽庫區的珍稀瀕危動植物。同時,要進一步加強重點地區生態公益林的營造和管護力度,實施嚴格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繼續抓好平原綠化、綠色通道和城郊林業等生態工程建設,積極探索全民義務植樹的多種實現形式,全面推進造林綠化。
第二,要進一步加快發展林業產業。林業兼具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效益,既是一項關系國家生態安全的公益性事業,也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產業。我市山地面積大,加上氣候濕潤,資源豐富,發展林業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抓好林業生態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名優特林果茶等商品林業和加工業,建立起與山區資源相適應的林、工、貿一體化的產業體系。要圍繞加工業建設商品林基地,以種植業促進加工業;圍繞商品林基地發展加工業,以加工業帶動種植業,實現加工業與基地建設的良性互動,推動農林產業結構調整,走出一條山區農民依靠林業產業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一是要圍繞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國家重點工程,積極幫助農民大力發展替代產業,這一點務必高度重視,否則,在重點工程建設完工之時,農民沒有后續產業增加收入,后果難以設想。只有把結構和林種的經濟性調整優化,才能實現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當樹上產品高于地下產品的價值,農民發展林業的保障增強了,積極性就會更加高漲。在發展林業產業中,要引導農民用市場經濟的觀念經營森林,讓干果、鮮果走向市場,賣個好價錢,讓市場反作用于農民發展林業,從而達到“農民得利,國家得綠”的目的。二是要建設一批大型商品經濟林基地。要按照“一縣一品”、“一鄉一鎮一品”的發展思路,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利用荒灘、荒坡、荒山、“四旁”周邊等,突出抓好經濟林基地建設。基地建設要搞好規劃,突出特色,嚴禁占用基本農田。三是要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在資源相對集中,工業基礎條件較好的地方,規劃布局一批林產工業企業,促進木材加工業的發展。扶持一批市場潛力大、競爭力強的名牌產品,培育一批帶動農民致富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四是要積極開展森林生態旅游。高標準、高起點加快森林旅游景區景點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精心組織旅游線路,打造旅游精品,組裝配套森林旅游資源,讓森林旅游成為林業的重要支柱。五是抓好“林莊經濟”的發展。按照“林莊經濟”“一片林子、一棟房子、一欄豬子、一群雞(鴨)子、一塊園子”的基本模式,大力總結推廣發展林莊經濟的經驗和典型,進一步研究出臺扶持“林莊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使“林莊經濟”更具*特色和特點,以其示范和輻射效應,帶動更多的農民、更多的民間資本投身林業。六是要抓好野生動物的養殖。擇優扶強增殖龍頭產業,對有一定基礎的養殖大戶在政策上給予支持,使他們在短期內成為全市養殖大戶、產業龍頭。
第三,要進一步加強林業法制建設。堅持依法治林,把林業建設的全過程納入法制軌道,是加快林業發展的基本方針和重要保障措施,也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市的具體體現。要根據新的形勢及時制定和完善與國家法律、法規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規、規章,為加快林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要積極推進林業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整合執法力量,實行綜合執法,提高執法水平。加強森林警察隊伍建設,不斷規范征占用林地、木材采伐、運輸、經營加工和野生動物獵捕、馴養繁殖等行為。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適時開展集中和專項打擊行動,主動加強與工商、公安、海關、監察、環保等部門的合作,形成嚴厲打擊違法犯罪的合力。保護林業生產經營者合法權益,維護林業生產的秩序。進一步加大對《森林法》等林業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加強林業法制教育,增強全民依法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為*林業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四,要進一步深化林業改革。深化林業改革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要通過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加快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和林業自身特點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林業發展增強動力與活力。一是實行林業分類經營管理體制,按照國家《公益林認定辦法》,科學劃定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別采取不同的管理體制、經營體制和政策措施。公益林要按照公益事業進行管理,以政府投資為主,吸引社會力量共同建設,嚴格控制采伐;商品林要按照市場機制運作,主要由市場配置資源,政府給予必要扶持,實行靈活多樣的經營利用形式逐步實行自主采伐。二是明晰林業產權,促進森林資源向森林資本轉變。要保持林權長期穩定,依法保障林地、林木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對權屬不清的林木林地和退耕還林地,要盡快確定權屬,頒發林權證。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培育林地和活立木市場,采取承包、租賃、轉讓、拍賣、協商、劃撥等多種形式,鼓勵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合理流轉,變林業的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堅持“誰造誰有誰受益”的政策,切實維護林業生產者的林木所有權、林地使用權、經營自主權和財產處置權。三是堅持多種所有制形式發展林業,要鼓勵、引導和支持農戶、城鎮居民、科技人員、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的干部職工和私營、外商等非公有制經濟,以獨資、合資、合作、特許等多種方式參與林業建設,廣泛吸納各種民營資本投入林業產業開發。四是繼續深化國有林場改革。在確保國有林場資產不流失,森林資源不破壞的前提下,整合國有林場資源,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可以通過個體承包、職工參股、托管經營、租賃、拍賣等多種形式推動國有林場資產重組,搞活林場經濟。要按照國家社會保險有關政策和屬地管理原則,解決國有林場職工的養老、醫療、失業、公傷、生育等社會保險。國有林場的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應按照國家扶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政策,由當地政府納入統一規劃,同步實施。
三、加強和改進對林業工作的領導,不斷開創林業工作的新局面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強調指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首先要提高黨領導發展的能力。林業是一項事關全局的工作,各縣市區一定要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的精神要求,按照市三次黨代會確定的宏偉目標,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充分認識林業工作的重大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創新思路,創新機制,轉變作風,改進方法,狠抓落實,不斷開創我市林業工作的新局面。
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新時期的林業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綜合性較強,必須用創新的思路、改革的辦法、系統的觀念來抓林業工作。各級黨委政府是本地區林業建設的責任主體,政府的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要切實承擔起責任,在思想和工作上做到“四個到位”。一是認識到位。要進一步提高對林業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增強抓好林業建設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二是責任到位。各級領導要把林業當作公益事業去抓,當作經濟項目去抓,當作增加農民收入的措施去抓,當作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大計去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認真落實各級領導目標責任制,建立健全林業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和造林質量、工程資金使用的責任追究制度,自覺接受監督。三是政策到位。《決定》提出的各項林業政策,各級政府、相關部門都要認真落實。通過政策杠桿,對管住的堅決管住管好,該放開的一定放開放活,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四是工作到位。各級領導要定期到林業部門檢查工作,研究新情況,制定新措施,解決新問題,把林業發展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要多方增加投入。林業要發展離開投入不行,林業投入大、周期長、見效相對較慢。要通過完善政策的途徑來加大對林業的投入。各級政府要把公益林建設、管理和重點林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納入本級財政預算,落實國家和省林業重點工程項目的配套資金和管理費用,保障工程順利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要逐步增加資金規模,以工代賑、農業綜合開發等支農資金,要適當增加對林業建設的投入。國家規定的綠色通道建設范圍的交通、水利工程,要將造林綠化費用列入工程預算,與工程建設同步實施。城鎮建設工程必須要有綠化規劃設計和專項資金安排。大中型水庫要結合工程管理,從收取的水費中安排相應的資金用于庫區綠化。要落實《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管理辦法》,將活立木資源轉化為林業建設資金。適當放寬個人造林育林貸款條件,擴大面向農戶和林業職工的小額信貸和聯保貸款。
要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要加強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強大工作合力。各級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在推進義務植樹和城鄉綠化過程中,要充分履行組織協調、宣傳發動、督促檢查、評比表彰等職責,綠化委員會各成員單位要認真搞好部門綠化,共同推進社會造林,各個部門尤其是涉林部門都要牢固樹立重林、扶林、富林、強林的觀念,把支持林業發展當作義不容辭的責任,密切配合,通力協作,積極支持林業改革和發展。各級工會,婦聯、共青團和民兵、學生及其他社會團體,要發揮各自優勢,動員和組織力量開展造林綠化。
要加強林業和生態安全宣傳。各地要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運用各種宣傳手段,擴大宣傳范圍,增強宣傳效果,不斷提高全民生態安全意識。新聞媒體要將林業和生態安全宣傳納入公益性宣傳范圍。各類學校、農村村組、城市街道和居民委員會要以適當的形式,普及林業和生態安全知識,動員全社會參與林業建設,形成“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良好局面。
同志們,*林業形勢喜人,前景美好,任務艱巨,需要我們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只要我們勵精圖治,真抓實干,就一定能夠共同創造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宏偉大業,就一定能夠實現再造*秀美山川,建成世界水電旅游名城的宏偉目標!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