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林業局季節森林防火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森林防火
(一)關于落實“兩個機制”。一要落實火源管理機制。嚴格的說,火源管理應該算作一個系統,但經過反復考慮,稱之為機制更確切。大家都知道,火源管理就是管住火、管好火,那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希望大家共同探討。我個人的意見是:第一,要探索方式方法。以往,大家在火源管理上,比較一致的是按照火源管理辦法,管上山采集山貨的、勘探作業的、種地生產的,等等。今天我給大家提出一個新課題,就是森林防火火源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問題?希望各地結合工作實際,在秋防中認真研究,進行深入探討,下次會議我將聽情況介紹,具體看看各地采取了哪些好招法、積累了哪些好經驗、取得了哪些好成效。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感覺大家對火源管理重點管什么的問題比較明確,但怎么管還不是很清晰,或者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我一直認為,火源怎么管這件事抓好了,森防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在這方面,我還強調那個觀點,就是在讓林區所有的農民群眾、管護工人,包括林區長住人員,轉變為防火人員上下功夫。大家仔細地想想,現在林區管火的人員,也就林場那幾十名職工,管火的措施就是在交通路口站兩個人、架一條桿,或者騎輛摩托進進山、入入林,畢竟是少數人管多數人。相反,如果在目前林區約40萬人口中,有20萬人參與到管火看火中來,我們的火源管理和森防形勢就可想而知了。我覺得這是我們應該嚴肅對待、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另外,我給大家提兩點建議,一點建議是對重點部位的火源實行市場化管理。面向社會,公開招標,簽定合同,明確目標,確定期限,法律公證。承
包期限雙方協商,但我認為至少應五年以上,承包人負責雇人管護,發生火災承擔責任,并根據災情嚴重程度,適當扣減管護費用。希望大家仔細研究研究,如果真能把重點區域火源看住管住,每年拿出點資金也值。舉個例子來算算,你每年花幾十萬元費用把重點區域管好了,少發生一起火災,這點費用就省出來了。另外,從這幾年工作中我也感覺到,一到秋季出現火警或發生火災時,大家都很激動,領導也是這得抓,那得打,著急上火,分散精力。希望大家從今年開始,調整一下工作方法,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防護上,別春天一到,一片春意盎然,什么都忘了,覺得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小了,投入一定的管護費用不值得了,但一發生問題,想抓又來不急了,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我的中心意思是,希望各縣(市)區要舍得投入,拿出一些資金,對重點區域面向社會,公開招標,簽訂合同,管好火源,如果每年火情火警和小的火災控制在3或5起,三年內無重特大火災發生,花錢買平安也是必要的。另一點建議是要把農村的群眾調動起來管火。我總是強調,現在是少數人在管火、多數人放火,有的即使不放火,對防火也不在意、不注意。說真的,黑河的火很難管,大興安嶺地區和伊春市都可以封山,黑河卻不行,因為我們這里農林交錯,到了春季,不讓農民進山耕種不行,讓他進山就有危險。所以,我們就涉及讓他進山后,怎么進行有效監督和管護的問題。我想最為有效的辦法是調動更多人的積極性,參與防火管火。這些年我就有這樣的體會,一到森林防火期,每天疲于奔命,哪有火撲哪,但就沒有想想這個地方是誰管呢?責任該誰擔呢?今后,每片林、每座山都要落實管護人,賦予一定權利,發現隨意弄火或火情火警,管護人就有權進行處罰。第二,要實施嚴格獎懲。以前,我們對林區內的地營子、作業點等,都進行宣傳教育,開展“三清”和“三查”,并預收防火抵押金,但我感覺力度不夠,效果不佳。今年,各地要組織林業、防火、公安等部門,對林區內各種作業點,逐點巡查,簽訂合同,嚴格管理,制定具體的處置辦法和處罰標準,發現火災,一定重罰、嚴懲、狠處,讓他們不敢弄火。這方面工作開展起來需要人力、精力和物力,但真正到位了,火源就能管住了,后續壓力也相對減輕。第三,要推進森林托管。近年來,嫩江縣和愛輝區實行森林托管機制,將一定面積的林地指定管護人,落實管護責任,年末支付工資,有效地調動了管護人的積極性,有的還動員子女一同上山巡查或管護,效果相當不錯。今年秋防中,各地要借鑒兩縣(區)經驗,落實托管機制,不斷擴大規模。第四,要加強隊伍建設。專業隊伍是提高火災預防和撲救能力的重要保證。我們的林場、鄉鎮、村屯,都要加強專業隊伍建設,認真落實經濟責任,把火源管理、火災預防、火災撲救等工作研究明白,搞清搞懂,心底有數,發生火災真正實施有效撲救,并且到位。大家都知道,火源管理是第一位的,也是我們年年講、經常講的。上次會上我就講過,你在道口設個卡、站兩人、撂根桿,嚴格的說,車輛到了道口,司機下來登個記、簽個名,雖然也起到了管理火源的作用,但作用不深,只是警示進入林區的人員和車輛,森林防火期到了,就好象稻谷成熟后,農民在地里扎個稻草人,給穿件衣服,鳥一看見就害怕飛走了一樣。至于車輛進山沒有、入林沒有、車上帶沒帶火柴都不知道,出現問題根本無從查處。今后,必須加強,建立專業隊伍,采取有效辦法,增強站卡作用,嚴管真查狠抓,起到事半功倍作用。二要落實森防保障機制。森防保障機制,涉及交通、信息、車輛、經費等諸多方面。在這里,我想重點強調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撲防兵力要擴充。日前我得到的信息是,省里原來計劃新增的3000名兵力,如果能夠落實,計劃給黑河1000名。我的想法是針對今年的大環境,新增兵力保證給大家,市里的撲火經費如果年末有結余,也用于購置設備發給各地,市里保證不占用。在兵力補充方面,去年愛輝區組建季節性村民撲火隊的做法給我們很好啟示,每到防火季節,每個村組建15至20人的季節撲火隊,財政發給兩至三個月工資,不著火也給,調動村民參與防火的積極性。如果全市每個鄉鎮參與的村民達到300人以上,我們的兵力將會得到明顯擴充。第二,撲防工具要提檔。上次防火會我也講了,在物資保障上,嫩江縣購買的日本滅火機風力強、馬力大、性能好,每臺才3000多元,購置100臺才30萬元。據介紹,一條幾十米的火線,一名專業隊員背一臺這樣的風力滅火機,就能及時撲滅。其他各縣(市)區,籌集點資金,購置100臺,既能實現機具提檔升級,也能提高火災撲救戰斗力。第三,運兵運輸要及時。做到這一點,必須有運輸車輛做保證。各地要高度重視運輸車輛配備,該更新的必須更新,該購置的抓緊購置,不僅要做到數量足,還要做到檔次高,保證兵力及時上去。
(二)關于完善“五個系統”。一要完善網格管護系統。各縣(市)區要把結合實際情況,將林地具體劃分為若干網格,不是說形式上的網格而是實戰上的網格,一旦發生火災,點擊網格就能知道林相、道路、林地、山地、村屯、草塘等各方面信息和相關地理信息,一目了然,非常清晰,便于指揮。嫩江縣在這方面做的很好很實,希望大家借鑒一下,抓緊完善。二要完善防火通信系統。對通訊系統,總的要求是利用今明兩年實現全覆蓋,對講機和移動手機都不存在死角。會后,各地要組織林業、防火、通訊等部門,認真研究,加以完善,消除盲區。三要完善觀察瞭望系統。在這方面,對目前沒有達到瞭望全覆蓋的地方,我給大家一年的時間,力爭到2010年實現全覆蓋,不能有死角,并且站到哪個角度都能瞭望到林區情況。同時,每個縣(市)區都要盡可能地建立幾套視頻監控瞭望系統,在易發生火災的地方,塔上安裝視頻瞭望系統,全市力爭利用兩至三年時間全部安裝到位。四要完善生物阻隔系統。對林區內道路、河流及林火阻隔帶,各地要抓住時機,科學指導,徹底打燒,力爭燒透燒凈,降低火險隱患,為明年春防創造條件。五要完善防火稽查系統。市編辦討論定的30個編制,現已到位了20人,開始建立防火稽查系統。各地要根據工作需要,確定編制,組建隊伍,今秋必須上崗,從包保領導到一般干部,從林場職工到責任人員,全部實行稽查。另外,關于指揮系統,我沒特意提出,因為這些系統都與防火行為的指揮關系密切,這些系統建立和完善了,指揮系統就能科學有效地運轉。
(三)關于建立“一個體系”。就是要建立森防實戰能力評估和檢驗體系,對各地森防工作抓得好不好,進行嚴格的綜合評估和檢驗。市防火辦負責體系建立和評估檢驗,出現火警火情和發生火災后,按照體系進行評估,及時通報相關情況,絕不能不了了之。在體系指標確定上,要做到以下六點:第一,信息反饋要及時準確。哪著火了,馬上報來,火場地點、面積、火勢及火場風力等情況,必須全面掌握,并初步確定所需兵力。在這方面,各地要抓緊抽調精兵強將,成立火情偵察隊,具體負責火情偵察工作,落實人員、任務和責任。一旦發生火災,迅速開展偵察,及時準確地報告火場中心地理坐標和火情火勢,報的不及時、不準確就是失職。第二,兵力跟進要快速。要建立兵力評估機制,確保發生火災后,兵力能夠梯次快速跟進,提高撲救戰斗力。第三,兵力部署要周密。火場指揮員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不僅能夠有效地指揮調動各方,還要科學地部署兵力和指揮撲救。第四,阻隔系統要有效。要按照標準,合理建設林火阻隔系統,一旦發生火災,有效阻隔林火,防止出現山火入村和火燒連營。第五,火災撲救要不過夜。今后,各地要把火災撲救不過夜作為一個口號和要求,明確提出,堅持下去。第六,后勤保障要有力。發生火災,后勤保障必須及時跟上,絕對不能因機械、油料等問題,影響火災撲救。
二、關于造林綠化工作
今年造林綠化工作起步早、見效快,春造林、秋驗收,年末考核、兌現獎懲,今后就這么抓,造一塊驗收一塊。總的感覺今年各縣(市)區和市林業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造林綠化開展得不錯。但是,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影響,成活率不高,較高的遜克縣為89.2%,較低的愛輝區為40.9%,其他各縣(市)也不一樣。各地和各相關部門,要利用秋季時間,做好補植補造和明年造林綠化準備工作。具體地講,要抓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件事:要全力抓好秋季補植補造和造林整地工作。今年是綠化黑河大地的關鍵年,一定要“開好頭,打好底”,保質保量完成今年造林綠化任務。一要抓好秋季補植補造,提高成活率和補栽率。經核查,今春我市人工造林成活率平均不足70%,造林不合格面積8.7萬畝,需補植面積2.7萬畝。任務完成不好或成活率較低的地方,要繼續抓,保質保量完成造林任務,成活率達到85%以上。二要突出村屯“四旁”和林網造林,轉變造林觀念。北安市實施雨季補植補造6.3萬株,成活率達到90%以上,為我市雨季補植和秋季造林提供了經驗。各地要轉變造林觀念和方式,全力抓好“四旁”造林,鄉村道路要有護路林,基本農田要有防護林,護村林要達到連片閉合,村屯街道兩側要有行道樹且花灌草相結合,達到省驗收標準。沒有達到標準的地方,要實施雨季補植和秋季補造。三要加強技術指導,進一步提高成活率。在秋季造林工作中,各地要繼續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指導組,深入造林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幫助把好造林質量關,提高造林成活率。四要堅持不懈地進行檢查,認真兌現獎懲。今年9月份,市造林綠化指揮部組成了6個督查組,深入各縣(市)區,對今年造林綠化工作進行了檢查驗收。秋季造林結束后,還要組成若干個驗收小組,逐地逐片進行檢查驗收,根據結果,兌現獎懲。希望各地認真做好自檢、自查和自驗工作。
第二件事:要認真做好明年造林綠化各項準備工作。明年造林綠化工作,重點工程是依托國家“三北四期和三北五期”、“兩荒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建設,全力推進北安、五大連池農田防護林工程,愛輝、遜克和孫吳界江防護林工程和嫩江速生豐產林整地退耕還林工程。總體要求是突出“早”字,即思想早發動、計劃早安排、地塊早落實、資金早籌措、苗木早準備、人員早培訓。各地、各部門要圍繞上述工程,按照總體要求,認真做好準備工作。一要精心做好規劃設計。各縣(市)區要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落實好造林綠化樹種、地塊和面積,以及造林整地工作。二要認真抓好苗木調劑。今秋補植補栽所需苗木440萬株,加上明年19.3萬畝人工造林,全市苗木需求總量約4900多萬株。各地要盡快籌集墊付資金,盡早落實所需苗木,滿足造林綠化需要。三要加大造林資金投入。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造林綠化的同時,抓住國家加強生態建設契機,積極爭取政策、項目和資金。同時,探索設立造林綠化專項基金,建立造林綠化投入長效機制。四要積極營造濃厚氛圍。要深入開展“綠在身邊”和“城鎮進四園”、“農村綠四旁”等綠化美化活動,引導群眾參與造林綠化,營造濃厚氛圍,形成社會風尚。五要努力提供組織保障。市里明年將繼續把造林綠化工作納入“績效工程”,實行目標考核。各縣(市)區要切實加強領導,落實任務責任,建立長效機制。
第三件事:要繼續打擊毀林毀草開荒和盜伐林木行為。各縣(市)區要加強對林地資源管理,建立更加嚴密的管護措施,對林地及林間濕地、草地、耕地地運用“衛片”,設置“戶口”,特別是對林間土地要逐戶登記,實行定位定量管理。各縣(市)一定要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力度,通過一到兩年的努力,實現“衛片”戶口全覆蓋。同時,要繼續嚴厲打擊毀林開荒和盜伐林木行為,對毀林毀草開荒和盜伐林木的,不僅沒收所得,令其恢復植被,還要從重處罰。近期,市里將組織召開一次打擊毀林毀草開荒會議,進行具體研究和部署。
同志們,抓好今秋森林防火和造林工作,對維護全市社會安全穩定和完成造林綠化任務,非常關鍵。希望全市上下認清形勢,扎實工作,確保全市秋季森防工作取得新成績,造林綠化工作實現新突破,以優異成績向國慶6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