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為推進我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既是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需求,同時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目標的具體體現。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農村文化建設,創造性地落實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滿足廣大農民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從而實現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和問題
近年來,我縣的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基礎差,底子薄,農村文化事業發展還相對滯后,為基層提供的文化總量仍偏少,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還較多。
1、陣地建設已起步,但普及率不高。僅占全縣農村總數的18%。
2、文化活動有所活躍,但與農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難以滿足需求。
3、文化建設機制正在形成,但還不配套,有待進一步完善。政府、村(居)、群眾三大主體的結合與協調發展尚缺乏一套有效的運行機制。比如投資機制問題,政府補一點,具體要補多少?怎么補?集體出一點,要在哪里出?能否出的出?群眾籌一點,要怎么籌?誰來籌等等的問題還欠明確、欠規范。
4、文化資源配置不平衡。基層農村文化資源稀缺,群眾文化生活貧乏。在我縣的農村特別是廣大山區,農民群眾看電視難、聽廣播難、看電影難、看戲難、讀書報難,仍然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基層文化單位條件艱苦,部分文化站仍處于無場地、無器材、無隊伍、無活動的境地,工作很難開展。
(二)履行政府職能,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
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政府部門必須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這包括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扶貧攻堅計劃,納入干部晉升考核指標,以確保農村文化建設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只有切實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落實有關部門責任,加強督促檢查,這項工作才能得到更好開展,使廣大農村和農民得益,從而在農村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1、抓規劃。各級政府部門都應該對所轄區域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作出整體的、長遠的、符合實際的規劃,并按規劃認真實施。在具體操作中,各地要注重發展農村特色文化,實施特色文化品牌戰略,要樹立新的建設理念,探索新的建設模式,發展新的建設內容,引進新的管理機制,做到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實現一地一品、一村一品的目標。
2、抓投入。現行的農村文化建設中政府投入基礎上的效果和方式主要存在以下三大問題:一是投入量太少;二是投入機制不配套;三是投入效果有待提高。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投入與需求不成比例;二是投入的領域不夠全面;三是投入方式過于單一,僅限于給錢、給物,關鍵是要給人才、給政策;四是投入渠道過于狹小,應該是多渠道、多途徑的;五是缺少投入的績效評估機制,花錢多辦事少的情況時有出現。因此,要建立健全的投入機制,加大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
3、抓指導。指導公益性文化單位的改革發展和創新,指導社會文化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根據省市委文化體制改革方針,今后五年要加大文化體制改革力度,要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使各個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單位在經營上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在資源上實現優化配置,在業務上能更多地傳播健康精神文化產品;進一步調動文化事業單位、企業單位和文化專業人才、經營人才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為我縣新農村文化建設服務。
4、抓引導。主要是引導全社會力量辦文化,引導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要實行扶持、傾斜、鼓勵政策,采取適度有序的管理措施,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和健康發展。使文化產業真正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