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市*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與*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如下,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全市上下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四化”發展理念,圍繞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創新發展的主題,大力實施項目帶動、工業興市、產業強市戰略,全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與此同時,全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良好,財政收入超額完成年初預算,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財政改革深入推進,財政支持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的職能作用進一步發揮。
*年,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236.97億元,增長1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6.31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6.4%,比上年可比增長(下同)17.1%。地方財政收入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85.89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6.7%,增長18.6%。全市財政支出完成134.65億元,增長31.8%。
全市地方財政收入主要項目完成情況是:
——工商稅收635684萬元,完成預算的110.4%,增長22.1%。
——耕地占用稅、契稅65993萬元,完成預算的103.4%,增長17.6%。
——基金收入104269萬元,完成預算的103.9%。
全市財政支出主要項目完成情況是:
——基本建設支出36469萬元,剔除中、省預算內基建專款改列省級支出等不可比因素后,增長9%。
——企業挖潛改造支出50358萬元,剔除撥付市工業資產經營公司資本金等不可比因素后,增長28.7%。
——科學事業費和科技三項費支出13638萬元,剔除上年支出中專項用于科研杰出貢獻獎勵等一次性支出后,增長11.9%。
——農、林、水利和氣象支出65956萬元,增長44.2%,主要是增加了新農村示范村建設和都市農業建設支出。
——城市維護建設支出280894萬元,增長61%,主要是上年項目結轉支出較多。
——教育支出191090萬元,增長35.5%,主要是增加了農村學生“兩免一補”資金。
——衛生支出57582萬元,剔除上年行政事業單位離休人員醫療費超支一次性補助支出后,增長24.8%。
——文體廣播事業費支出24554萬元,剔除上年支出中的數字電視和古遺址大會等一次性支出后,增長17.3%。
——社會保障支出63525萬元,增長28.9%。
——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經費94926萬元,增長24.8%。
——行政和公檢法支出255419萬元,增長15.9%。
*年,市級地方財政收入完成47.02億元,完成預算的106.3%,增長1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7.82億元,完成預算的107.4%,增長18.3%。市級財政支出77.97億元,增長35.6%。
市級地方財政收入主要項目完成情況是:
——工商稅收264789萬元,完成預算的114.7%,增長24.4%。
——契稅18646萬元,完成預算的104.9%,增長23.7%。
——國有資產經營收益378萬元,未能完成預算。主要是市天然氣總公司等單位國有產權轉讓后,收益實現及劃款手續尚在辦理之中,尚未形成即期收入。
——行政性收費46643萬元,完成預算的108.5%,增長15.8%。
——罰沒收入23625萬元,完成預算的107.5%,增長16.6%。
——教育費附加收入5954萬元,完成預算的94.5%,增長13.2%,主要是東航西北分公司等企業在轉為外資后,按政策免征了教育費附加。
——排污費收入4499萬元,完成預算的102.3%,剔除上年清理收入等一次性收入后,增長6%。
——其它收入13622萬元,完成預算的128.5%,剔除上年戶外廣告等一次性收入后,增長33.9%。
——基金收入92058萬元,完成預算的101.9%,增長3%,主要是受土地調控政策滯后影響,國土出讓收入下降。
市級財政支出主要項目完成情況是:
——基本建設支出35280萬元,剔除中、省預算內基建專款改列省級支出等不可比因素后,增長11.7%。
——企業挖潛改造支出48778萬元,剔除撥付工業資產經營公司國家資本金等不可比因素后,增長27.9%。
——科學事業費和科技三項費支出9501萬元,剔除上年支出中專項用于科研杰出貢獻獎勵等一次性支出后,增長9.5%,增幅較低,主要是一些項目安排較晚,結轉下年支出。
——農、林、水利和氣象支出45444萬元,增長59.6%,主要是增加了新農村示范村建設和都市農業建設支出。
——工交商等部門事業費支出17322萬元,增長12.6%。
——城市維護建設支出225612萬元,增長66.2%,主要是上年項目結轉支出較多。
——環保和水資源支出2699萬元,增長2.3倍。
——教育支出34543萬元,增長19.2%。
——衛生支出25525萬元,剔除市級農村合作醫療補助經費改列區縣支出以及上年行政事業單位離休人員醫療費超支補助等一次性支出因素后,增長11.4%。
——文體廣播事業費支出12062萬元,剔除上年支出中的數字電視和古遺址大會等一次性支出后,增長13%。
——其他部門事業費支出79106萬元,增長36.3%,主要是城建部門事業費支出改列本科目。
——社會保障支出39675萬元,增長30.4%。
——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經費29520萬元,增長13%。
——行政和公檢法支出117128萬元,增長17.2%。
——政策性補貼支出15376萬元,增長3.9倍,主要是落實成品油價格補貼政策增支。
——其他支出42119萬元,剔除撥付市商業銀行增資擴股資本金后,增長31.9%。
由于*年財政決算正在編審之中,預算執行結果待決算編審結束并報陜西省財政廳批復后,再報市人大常委會審議。
過去的一年,各級財稅部門主動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深化財稅改革,大力組織收入,保證重點支出,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一)財政收入增速加快,收入結構明顯改善。在全市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基礎上,各級財稅部門完善稅收征管體制,推進信息化建設,優化稅收征管服務,強化重點稅源監控,加強非稅收入征管,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實現了較快增長。與年初預算相比,全市地方財政收入超收5.81億元,超預算6.4個百分點;與上年完成數相比,增收12.34億元,可比增長17.1%,增幅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特別是稅收收入,在全市宏觀經濟持續向好的支撐下實現入庫70.17億元,增長21.7%,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達72.9%,比2005年提高了4.3個百分點,比年初預算提高了2.2個百分點。
(二)籌資力度進一步加大,財政促進經濟發展的職能作用逐步增強。籌措資金1.2億元,運用財政貼息、以獎代補等政策手段,引導企業加大投入,促進了五大主導產業發展。撥付專項資金2261萬元,用于獎勵招商引資戰略、名牌戰略、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推動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投入科技創新資金1.79億元,重點支持了重大科研項目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籌措并爭取中、省資金6.57億元,支持了國有企業改組改制、政策性破產企業職工安置和企業分離辦社會工作的順利開展。撥付建設資金4.34億元,保證了401個文教、衛生、農林、水利和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完成財政城建投資20.79億元,向金融機構融資52.8億元,保證了城市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改造項目的順利實施。
(三)以新農村建設為重點,財政支農工作邁出新步伐。市財政支持“三農”投入完成13.01億元,增長26.4%,主要是,籌措資金8000萬元,專項用于新農村重點示范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補助和引導。安排資金9000萬元,用于都市農業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支持了多種經營的發展,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制定了新農村建設投融資財政補助政策和財政支農投入考核辦法,初步建立了多元化支農投入格局。安排補助資金5000萬元,用于農村公路建設,新修和改造農村公路187公里。投入資金7524萬元,用于“大綠工程”建設,支持了生態環境改善和防災減災。撥付資金3462萬元,用于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和貧困戶搬遷。捆綁“以工代賑”、“甘露工程”、“人飲解困”和“防氟改水”等項目資金,支持農村小城鎮供水基礎設施建設,緩解了農業和農村生產生活用水困難。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等補貼資金9300萬元,比上年增加3222萬元,全市10個縣區、152個鄉鎮、2956個行政村、近90萬種糧農戶受益。發放農村低保金1899萬元,保證了16.4萬農村低保對象按時領取保障金。
(四)加大對和諧社會建設的投入,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切實加大對社會事業發展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一是支持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安排城鄉困難群體救助資金7614萬元,保證了我市幫扶困難群體八項政策的落實。撥付資金8770萬元,基本完成了國企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并軌工作。撥付失業保險金2億元,保證了46769名失業人員按時足額領取失業保險金。發放城市低保金1.75億元,保證了16.2萬城市低保戶的基本生活需要。發放小額擔保貸款和再就業資金3354萬元,扶持了1146名下崗職工開展創業自救,幫助3000多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撥付資金4541萬元,解決了部分困難企業軍轉干部的生活困難。二是支持教育事業發展。撥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和“兩免一補”資金17246萬元,全市64萬農村學生受益。撥付資金6251萬元,用于中小學布局調整、寄宿制學校建設、山區學校定點建設以及消化中小學危房改造欠賬。籌措資金470萬元,解決了2700名農村特困群體子女入學困難,緩解了困難群眾子女“上學難、上學貴”問題。三是支持衛生事業發展。安排資金6173萬元,用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戶縣、臨潼、長安、高陵四區縣約176萬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農業人口的89%。落實引導資金1017萬元,用于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建設和重大疫情防治。發放救助金549萬元,主要用于城六區城市醫療救助試點,緩解了困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四是支持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完成文體廣播事業費支出24554萬元,重點支持了文化
體制改革、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村鎮文化室建設和全民健身廣場建設,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文體生活。
(五)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實施激勵政策,緩解縣鄉財政困難。完善與收入增幅掛鉤的困難縣補貼政策,落實市對困難區縣收入增長激勵機制。提高村級補助標準,確保村級組織正常運轉。落實“三獎一補”、“兩保兩掛”、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及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政策,下達各類轉移支付補助和獎補資金8.14億元,所有困難區縣在實現當年工資按時發放的同時,提前8個月完成了歷史陳欠工資消化任務,困難區縣人均財力由上年的1.96萬元提高到2.44萬元,增長24.5%。
(六)財政改革步伐加快,財政管理進一步規范。啟動了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完成了預算科目調整、新舊數據轉換等各項工作,為*年使用新科目編制預算奠定了堅實基礎。部門預算改革推廣到全市13個區縣。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順利推進,支付范圍由去年的27家擴大到162家。制定了全市發電企業發電環節增值稅分配體制、地稅稽查收入入庫辦法、管戶移交劃轉和財政利益調整辦法(試行),完善了連鎖經營企業及共建園區稅收調庫辦法。財政績效評價試點工作開始啟動,完成了科技三項費、旅游宣傳促銷經費、農村廣廈工程專項經費、大綠工程經費等七個專項支出的績效評價分析,提出了改進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具體措施。金財工程建設步伐加快,成功實現了市與區縣財政網絡連接,為財政改革提供了技術保障。在高陵縣開展了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并取得階段性成果,為擴大試點積累了經驗。
(七)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依法理財水平進一步提高。完成了452個單位的收費項目和財政票據年審,對26個單位的過渡戶進行了清理撤并。完成了區縣救災救濟、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醫療衛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資金的專項檢查,對城六區契稅收入、市級禽流感防治、科技三項費和市基投公司利用政府信用貸款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重點檢查。在全市200個企事業單位開展了《會計法》執法檢查。政府采購領域反商業賄賂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進一步促進了政府采購工作的開展,全年政府采購金額達到5.39億元,節約率8.6%。完成財政投資評審項目87個,審定額24.96億元,審減2.65億元,審減率為9.6%。
*年,我市財政預算和財政工作在圓滿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的同時,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支撐財政收入增長的骨干企業偏少,財政增收主要來自于房地產業、建筑業等一次性稅收,財政持續增收基礎尚不牢靠。二是財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收入較快增長所增加的財力遠不能滿足支出增長需求。三是財政資金緊張與鋪張浪費現象同時存在,財政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四是部分縣鄉財政仍很困難,鄉村債務特別是基層“兩政一教”債務負擔較重,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任務仍十分艱巨。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并采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