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局民營經濟表彰會講話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市委、市政府把民營經濟表彰動員大會放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期間套開,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對民營經濟的高度重視。今天下午,孫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請同志們認真學習領會,貫徹落實。下面我講四個問題。
一、為什么要加快發展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是與國營經濟相對應的經營方式概念。它有"三化"特征:即產權主體多元化(且以自然人資本為主體),職工身份社會化,經營者選擇市場化。近幾年我們搞企業改革、轉換機制,都強調"領導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要實現這三句話,必須以"三化"為基礎。首先是產權清晰。企業改革不只是三項制度安排(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勞動制度),應該還有一個很基礎的"產權制度"。如果企業的產權都是國有的,怎么讓職工能進能出?干部都是上級考核、任命的,上起來容易,下起來就難了。工資是按上級文件標準制定的,怎么做到能高能夠低?所以,沒有產權主體多元化,這三句話也落實不了。第一,產權主體多元化。我認為,自然人資本、私人資本在企業資本構成中應占到"半壁江山"甚至更多一些才叫"產權主體多元化"。第二,職工身份社會化。必須真正讓企業在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上自主配置人力資本和勞動力資本,而不是企業所需的人非到人事局、勞動局辦手續不可。第三,經營者選擇市場化。也就是讓企業能夠自主、依法產生經營者,選聘經營管理人才。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一個企業辦得好壞,最關鍵的一是機制,二是班子特別是經營者。機制好比是路,經營者好比是車。再好的汽車(高素質的經營者)沒有好路跑不出高速度;同時,再好的路(機制),沒有好車子(經營者),還是老牛拉破車,速度也跑不起來。經營者的優秀與否是動態的,很難一次就選準,皇帝選太子也很艱難,可能要選好幾個。所以,需要有一種機制:讓不好的車不敢上路、上不了路,萬一車子在某一段時間出了問題,能夠自動在旁邊停下來,讓后面的好車超過去。這種機制的建立靠什么?靠市場!我們在座的很多企業家,都是靠市場機制選出來的。
民營經濟發的領域應是全方位的,包括工業、商業、建筑、鄉鎮企業以及農業公司等等。也就是說,在競爭性領域,地方經濟要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為什么要旗幟鮮明地提出這個口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第一,加快發展發營經濟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落實社會主義根本任務、實踐"三個代表"思想的客觀需要。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三個代表"的第一個代表就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在計劃經濟框架里,靠高度統一的國家計劃來分配資源、發展生產。現在是市場經濟,就要依靠和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實踐證明,行政配置資源的效益遠遠不如市場。我學經濟學后有四句話體會,第一句話是"用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既講節約又講效果",如回天公司為提高企業知名度,臨時租用兩個小時的豪華套房,接待完客人之后就搭地鋪,董事長和職工住在一個小房間里,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第二句話"用自己的錢辦別人的事,只講節約不講效果"。豆腐渣工程就這么制造的。第三句話"用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只講效果不講節約"。公款消費即源于此。第四句話"用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既不講節約也不講效果"。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之所以困難,過去相當一部分國有商業銀行,之所以有那么多不良資產,很大程度上與此現象有關。當前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必須按經濟規律辦事,按市場法則辦事,切實通過市場來配置資源。在競爭性領域,有了自然人資本后,根據經濟人理論(馬克思也說過"物質利益原則是永恒的"),每個人都會主動關心自己資本的保值增值,使自然人的資本與國有資本共同積累、集中、增值、放大,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從而改善人民的生活,實現"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有先進的制度文化、機制文化、體制文化等。所以說,要把發展民營經濟提高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上來認識。
第二,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是貫徹落實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的必然要求。十五屆四中全會的決議明確指出"積極探索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國有資本通過股份制可以吸收和組織更多的社會資本,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因此,發展民營經濟是落實四中全會精神,實施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的具體措施。
第三,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是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縮短與發達地區差距,實現市委提出"發展經濟,富裕人民"目標的重要途徑。中國社科院統計表明,各地人均GDP高低與民營所占比重呈"正相關"關系,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經濟發展就比較快,老百姓就比較富裕;反之,經濟發展就比較慢,老百姓的收入就低。浙江、廣東等地的民營經營成份高達90%以上,所以,群眾比我們富,這一點大家都有感性認識。
第四,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是轉變政府職能,提高中觀經濟管理水平,建設商家必爭之地的重大舉措。經過近幾年努力,我市民營經濟的比重有所提高,*年是25.8%,去年大體是51%(在經濟總量中剔除中央、省屬企業后的數據),但在全省并不高,與浙江、廣東等發達地區相比比重更低。正因為我市的民營經濟發展得不很快,所以相當一批國有企業還沒有走出困境,沒有條件給下崗職工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各地財政收入不夠厚實,企業也感到稅賦較重,因為我們要保證這么多人吃飯,必須要應收凈收。所以,從襄樊的實際來看,要實現市委提出的"發展經濟,富裕人民"目標,必須加快民營經濟的發展。從政府轉變職能來說,我們這一級政府處在總理和經理之間,主要是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商家必爭"首要是"必爭商家",只有把環境搞好,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商家必爭之地才能從理論變成現實。
二、怎樣加快發展民營經濟
我市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必須立足我市產老工業基地、資產存量大、軍轉民試點城市的實際,通過改革、改制,引進民營資本的方式發展民營經濟。這里我用"九個一批"來啟發大家的思路。
第一,國有股權或國有資產(包括集體所有制的股權和資產)出售轉讓一批。象金環公司過去國有股占55%,社會流通股45%,現在將國有股中的29%轉讓給民營泰躍公司,讓其相對控股。我們鼓勵和支持把現有的國有股權或者國有資產一次性轉讓給有實力的民營企業或自然人,一下子變成民有民營企業或民營資本控股的企業。
第二,動態股權制改革一批。對于一些想賣又賣不出去的企業,可通過置換職工身份,給關鍵人配崗位股,讓關鍵人乃至全體職工入股的方式,改變企業的所有制結構,使自然人資本占主體。如銀河公司、襄橡公司、飛龍公司等等。
第三,依法破產變現重組的一批。在這方面市直要向各縣(市)學習,依法推進破產。要從長遠和根本上保護職工利益,有些企業長期不結案,資產不能變現、企業不能搞活、職工不能上崗,實質是違背了職工的根本利益。如果降低補償的門檻,盡量把資產變活,讓職工上崗,這才是維護職工利益的最好做法。要通過這種方式,加快全市特別是市直幾十家已進入破產程序企業資產變現的步伐,發展一批民營企業。
第四,先股后租或投資租賃一批。有時其他幾種方法一時難搞,但資產不能閑在那里。所謂先股后租,主要依靠內部力量,依法組建一個新的公司,再由新法人租賃原有資產。對外提倡投資性租賃,防止掠奪性租賃。
第五,個體私營企業發展壯大一批。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有很多個體私營企業發展起來了,但塊頭比較小,希望個體私營企業家參與國有集體企業的改革、重組或者聯合,或者讓個體私營企業招商引資,使一批民營企業通過低成本擴張迅速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