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經濟優化總結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四年來,我們致力于結構調整優化,經濟實力穩步增強
工業經濟跨上新臺階。20*年,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與20*年相比,年均增長17.7%,其中規模工業產值504.4億元,比重突破50%,年均增長29.3%。四年工業性投入累計達223.72億元,年均增長33.4%。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40家,其中國家級4家。新增中國名牌產品1個、中國馳名商標2件、國家免檢產品19個、省名牌產品17個、省著名商標16件。實際利用外資2.31億美元,自營出口總額36.7億美元,年均增長39.27%。成為“中國小型泵業名城”、“中國小型空壓機之都”、“中國水泵出口基地”、“中國空壓機出口基地”和“中國小型電機出口基地”。被省政府評為國外經濟合作成績顯著縣(市)。工業城被命名為浙江*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上馬工業區塊和鎮(街道)工業功能區建設有力推進,總部經濟基地建設順利啟動。*海關*辦事處如期開關。錢江摩托成功并購意大利貝納利公司。建筑業發展迅速,四年完成施工產值460.1億元,年均增長32.3%。
現代農業凸現新亮點。規模和品牌農業成為全省三大農業亮點之一。成立全國首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擁有各類專業合作社78家。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順利開展。農村稅費改革全面完成。糧食生產實現恢復性增長。10萬畝生態景觀林建設全面實施。完成土地整理20萬畝、建設用地復墾4893畝,建成標準農田16.64萬畝,連年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海洋經濟穩步發展,遠洋捕撈作業取得新突破。被列為國家海域管理示范試點市。*中心漁港建設項目被國家農業部立項。水利基本建設和防汛抗旱工作卓有成效,榮獲省第十一屆水利“大禹杯”金獎。金清新閘排澇二期和擔嶼圍涂工程順利開工。
第三產業取得新突破。20*年,預計第三產業增加值135億元,與20*年相比,年均增長14.3%;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3.69億元,年均增長14.8%;市場貿易額264.85億元,年均增長11.04%。16家國內外知名連鎖企業進駐我市,農資連鎖經營網絡逐步建立,城鎮連鎖超市和農村“放心店”實現全覆蓋。成功舉辦三屆中國石文化旅游節,*——*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并獲世界地質公園稱號。金融機構改革穩步推進,農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分別改制為農村合作銀行和民泰商業銀行。金融運行質量明顯提高,20*年底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為334.57億元和234.3億元,年均增長19.2%和23.7%。
四年來,我們致力于區域統籌發展,中等城市建設明顯加快
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建成區面積從21平方公里擴展到3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52.1%。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市域總體規劃,詳規覆蓋率達100%。西環路、中心大道等8條道路基本建成,中華北路順利貫通,西北組團與城區組團得到有機連接。世紀廣場、行政中心、煙草大樓、商會大廈、體育場、商業街等城市亮點工程相繼建成,市區高層建筑達80多幢。亮化、綠化工程進一步推進,成為省級園林城市。新建商品房230萬平方米,完成舊城拆遷65萬平方米。生態市建設有序推進,固廢拆解得到有效整治。城市管理繼續加強,獲省級文明城市稱號。
新農村建設態勢良好。以“生產方式新、生活方式新、村容村貌新、管理方式新”為主要內容的“村村新”工程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編制完成。“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成效明顯,建成全面小康達標村236個、示范村53個,其中省級示范村23個。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兩片兩線”村莊整治、“潔美家園綠色行動”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明顯改善。完成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9.98萬人次。新農村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四年來,共投入近100億元用于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澤太一級公路等主干道,開工建設甬臺溫鐵路*段、石松一級公路、76省道復線城南段。率先在全省實現村村通硬路,省定縣鄉道改造和2*座危橋改造任務基本完成。新解決26萬人的安全飲用水問題。長潭引水*配水工程順利推進。污水處理一期工程基本建成。500KV、220KV、110KV等一批輸變電工程相繼投運。“數字*”建設加快,實現村村通寬帶。東海塘圍涂南片工程全面完工、北片海堤成功合龍。
四年來,我們致力于全面協調發展,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教育優先地位日趨明顯。教育投入不斷加大,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全面免除。省教育強鎮(街道)達14個,省級重點學校由10所增加到31所,優質教育資源數量居全省前列。高考上線率、重點率、本科率連年居*第一。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成績突出,成為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全國第十五屆班集體建設研討會在我市召開。以“陽光招生”為重點的中考招生制度改革順利推進。人才公寓工程啟動實施。
文體衛生計生事業蓬勃發展。文化廣電機構改革順利完成。文藝、新聞精品不斷涌現,40多件作品獲國家級獎項。建成基層文化俱樂部615家,11個鎮(街道)被命名為“省東海文化明珠”。成功承辦全國關注農民文化需求工作交流會。農村、老年等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位列全省八強,躋身首批省體育強市行列。公共衛生應急處理能力不斷提高,有效防控了非典、傷寒副傷寒等重大疫情。紅十字救護救助體系日益健全,市紅十字醫院建成開放,被評為全國紅十字社區服務示范縣(市)。完成農民免費健康體檢44.3萬人。建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平臺,實現參保群眾就醫即時即報。人口和計生工作成績顯著,先后榮獲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市、全國計劃生育協會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項目點先進市等稱號。城東街道下羅村作為全國村級計生協會的唯一代表,順利通過國際計生聯資格認證。
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養老保險全覆蓋目標基本實現,參保總數14.04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順利推進,惠及農民65.64萬人次。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齊頭并進,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逐年提高。市惠民醫院建成開放。敬老院工程建設全面完成。成立市慈善總會,發放救助金1253萬元。榮獲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市稱號。
平安*建設扎實推進。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基層基礎不斷夯實,全員安全培訓工程全面啟動,累計培訓31.8萬人。社會治安持續穩定,嚴打整治深入開展,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健全。依法加強信訪工作,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信訪總量和“三訪”發生率明顯下降。
四年來,我們致力于效能提升,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大力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密切與工、青、婦等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的聯系,認真辦理黨代表提案274件、人大代表建議1527件、政協委員提案1290件。建立健全重大事項集體決策、社會公示與聽證等制度,民主決策水平不斷提升。全面落實《行政許可法》,嚴格執行《市政府工作規則》,行政行為逐步規范。“四五”普法全面完成。鎮(街道)機構改革順利實施。機關效能建設深入開展,受理投訴776件,處理違規人員255人。開展三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重大投資項目“綠色通道”審批制度。公共財政體制逐步建立,預算外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不斷深化,招投標統一平臺和市國有資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相繼建立,審計監督和財政資金管理不斷加強。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774件,涉及副科級以上干部43人。全面完成“3·23”案件追贓和處置任務,追回資金3.04億元。人民武裝、預備役、雙擁、人防、海防、統計、海事、外事僑務、臺灣事務、民族宗教、食品藥品、鹽業、檔案、科協、氣象、機關事務、老齡、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績。四年來共完成政府實事工程38項。
各位代表!
過去四年取得的成績,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派、各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向駐溫部隊以及所有關心支持*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結構還不盡合理,經濟運行質量、自主創新能力尚需大力提高;三產發展急需提速,生產性服務業較為滯后;城市特色不夠明顯,城市功能還需改善;招商力度有待加大,投資環境亟需優化;資源要素制約明顯,環境壓力不斷增加;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社會治安、安全生產、交通秩序、食品安全等工作有待大力加強;政府職能轉變、行政效能提高、機關干部作風建設等與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還有較大距離。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切實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以時不我待的精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