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辦公室半年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市委確定的“一帶兩翼”發展戰略和以實施沿海戰略、新型工業突破為核心的“六為主六突破”新舉措,強力實施“工業化率先突破,建設紡織食品產業強縣”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爭進全市第一平臺,趕上全省發展水平”奮斗目標,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和可利用資源,向工業傾斜,狠抓項目建設、開放招商、工業新區、城市建設,高度關注民計民生,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力地推動了巨鹿更好更快發展。
一、上半年各項工作進展情況
(一)主要指標完成較好,經濟增長明顯加快。截至6月底,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7億元,同比增長18.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8億元,增長46%;實現全部財政收入6540萬元,增長3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7億元,增長19.2%;工業用電量7538萬度,增加1436萬度;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6.2億元,貸款余額16.8億元,分別增加0.19億元和0.41億元。各項經濟指標實現了較快增長,為完成全年的任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招商引資效應凸顯,大項目建設強勢推進。上半年,共簽約引進域外項目44個,其中投資過億的項目6個;合同(協議)利用域外資金22.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9億元,同比增長40.9%。共謀劃縣級以上重點項目128個,總投資46.4億元,年內計劃投資29億元。其中列入第一批省、市重點項目8個,總投資23.3億元,年內計劃投資10.3億元。截至6月底,全縣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8.2億元,竣工或投產項目26個,在建項目41個。8個省市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5億元,占年計劃的43.6%,增長98%。一批帶動產業延伸的工業大項目順利推進,投資3.2億元的燕豐鋰電池項目開工建設,這是國內第一條產業化生產的高科技裝備;投資1億元的燕南二期技改投產;投資3.2億元的昌泰紡織、三昌紡織210臺高檔劍桿織機投產;投資2.6億元的益雅紡織、投資9500萬元的軍科精細陶瓷、投資5180萬元的科達技改、投資6000萬元的龍星橡膠等項目正在安裝調試設備;投資3億元的亨瑞特鋼部分設備到位,正在加緊廠房施工;投資2.1億元的宏福塑業、投資8000萬元的方盛塑業、投資5600萬元的宏仁PVC手套等項目都已開工建設。
(三)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今年,城市建設上我們重點實施了總投資3.6億元的“1235”城建工程,即,“一個新區開發”、“兩個城中村改造”、“三個民心工程”和“五個亮綠重點”。上半年,縣城新區工程已聘請同濟大學專家搞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開工實施“6橫4縱”主干道路;城中村改造工程,已完成規劃設計,近期開工建設;管道天然氣工程、小街小巷治理、住宅小區建設三個民心工程正在加緊建設;黃巾大道、新華北街、風清西路亮綠工程已竣工;文化中心廣場正在抓緊施工和景觀綠化,7月底全部竣工;西平街綠化帶工程已經竣工。
(四)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上半年,投資5738萬元,全面完成“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徹底解決了農民吃水難問題;加快推進農村新能源工作,投資150萬元,新建沼氣池850個,新增沼氣專業村30個;啟動了鄉村客運站點建設工程,新修建鄉村公路12條,并加緊實施定魏線、楊官線兩條省道工程;投資6610萬元,開發整理土地6.7萬畝,農民生產條件得到改善;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上半年培訓勞動力3500人、轉移輸出5300人,實現勞務收入1.4億元。同時,落實各項惠農補貼資金1250萬元。
(五)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和諧巨鹿全面推進。民政工作,建立了縣、鄉、村三級社會救助工作機構,發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資金126.7萬元。教育工作,今年全面免除了縣鎮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被省教育廳定為農村學區建設試點縣。計生工作,加大清理整頓力度,配強計生專職隊伍,計生整體工作得到加強。社保工作,四大保險新擴面1551人,農村低保擴面達到4368人。醫療衛生,大力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參合率達到71%,目前已為848名參合農民報銷醫療費用89萬元;加快鄉鎮衛生院建設,上半年新建改建鄉鎮衛生院2個,完成了王虎寨、觀寨、張王疃、官亭四個衛生院的招投標、基建等工作,初步解決了農民就醫難問題。
從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來看,我縣經濟發展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發展速度還不夠快;部分項目謀劃質量不高,項目建設整體進度不快;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少、規模小,產業化程度不高;紡織等四大主導產業有產業無企業、有企業無產業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四大傳統產業發展層次較低,亟待調整提升。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下半年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上半年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狠抓加工增值,加速特色農業工業化進程。確立了“通過抓特色農業抓出工業化來,通過抓農業產業化抓出工業項目來”的農村經濟發展思路,加快把特色農業資源轉化為工業產業優勢。加快實施投資1.03億元的中藥材整合資金項目,大力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做大做強中藥材產業。目前,已建設中藥材初級加工企業27家,并與天津嘉瑞德科貿公司簽定了投資4200萬元的金銀花深加工項目,中藥材產業得到了快速壯大和提升。
(二)強化績效考核,推進工業項目建設上臺階。實行重大工業項目由縣級領導分包制度,要求分包領導親自跑辦,親自協調解決問題,全程跟蹤服務;每個項目設立專門的幫建人,脫產幫建,督導進度,駐企服務;每個審批部門確立了專門的項目聯系人,首問負責,加快項目落地。同時,突出績效考核,對招商引資和重大工業項目月月調度,每周通報,每月現場督查一次項目進度,半年鄉鄉觀摩排隊,年底由組織部牽頭,逐個項目驗收考核,并實行一票否決,推動了一批工業大項目順利推進。
(三)創新工作方法,力促招商引資新突破。一是實施全民招商工程。鄉鎮、部門人人頭上有指標、有任務、有壓力,把80%的人力、80%的精力投入到項目和招商第一線。二是轉變招商方式,主打“三張牌”。即:產業招商牌、“親情”招商牌、園區招商牌。上半年,我們主動出擊“走出去”,積極“請進來”,對接環渤海、長三角等地區,邀請韓國、江蘇揚州、浙江海正、山東巨能、清華大學總裁俱樂部等客商前來投資考察,成功引進了宏福塑料、鋰電池、藥用淀粉等一批招商項目。三是成功舉辦第十六屆中國巨鹿紅杏商務節。確定了“杏節招商月活動”,開展了對接天津濱海新區,對接無錫、常州紡織,對接山東、河南玉米加工等三次專業招商活動,舉辦了杏節銀企合作、紡織食品產業發展、特色農業發展等四個論壇。通過杏節招商,成功簽約項目32個,協議引資19.5億元。
(四)狠抓環境建設,營造良好投資氛圍。一是建設工業新區。規劃啟動了23平方公里的工業新區,以產業支撐新區,以新區擴張城市。計劃投資3.6億元用于新區基礎設施,現已啟動建設新區“6橫4縱”主干道路。同時,按照“一鄉一業”的思路,規劃啟動了棉紡、食品、機件、輸送帶等鄉鎮工業區,重點吸納民營企業和中小項目。二是打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上半年舉辦了5次銀政企對接活動,推動我縣商業銀行加大對企業投入,吸引域外6家銀行貸款達1.5億元;探索設立了“規模企業融資周轉基金”,由政府拿大頭,每家規模企業出資100萬元、300萬元、500萬元以上三個檔次,幫助企業解決還貸資金周轉難題。三是圍繞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
三、下半年重點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們將以“只為發展謀出路,不為落后找理由”的責任感,以“按住當下,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下大力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瓶頸制約因素,迎難而上,積極作為,重點在以下六個方面搞突破:
(一)工業新區要有新突破。下半年,把工業新區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來抓。一是制定新區規劃。聘請專家,做好每個功能區的控制性詳規,確保新區規劃的高起點、高水平和權威性。二是加快新區建設。黃巾大道、健康路西延等工程下半年主體工程完工,盡早實現園區“六通一平”,承接工業大項目入駐。三是做好新區招商。采取“政府推動、企業運作”的園區發展模式,堅持市場運作,承接大項目,實現優勢資源向新區聚集,優勢產業向新區集中。
(二)招商引資要有新突破。繼續抓好“兩個80%”,繼續強化績效考核,推進全民招商;進一步轉變招商理念,打造專業招商隊伍,做好上門招商、產業招商和以商招商,提高招商實效;盯緊、盯死已經簽約的工業大項目,抓住不放,搞好服務,爭取項目早日落地;舉辦好第四屆世界魏氏宗親懇親大會,打好魏征招商牌。
(三)項目建設要有新突破。認真落實領導分包責任制,卡死責任,解決難題,確保大項目順利建設,早日投產達效。重點抓好燕豐鋰電池、軍科陶瓷、方盛塑業等一批高科技項目,提升我縣產業發展水平;加大服務項目力度,積極幫助企業搞好項目的申報、環評、審批、用地等工作;圍繞我縣優勢產業、核心企業,認真做好大項目前期謀劃,爭取謀劃幾個超億元、超十億元的大項目,打造一批新的核心企業和戰略支撐項目。
(四)特色農業要有新突破。繼續做好中藥材整合資金項目,加快培育中藥材種植加工這一朝陽產業,推進特色農業工業化進程。突出抓好投資3000萬元的臺灣天棋中藥材加工、投資1000萬元的枸杞果酒、投資4200萬元的天津嘉瑞德科貿公司金銀花藥物提取項目以及灝華公司金銀花加工項目等一批中藥材深加工項目,打造我縣的朝陽產業。
(五)新農村建設要有新突破。完善“村村通自來水”管理機制,確保農民能夠長期受益;加快農村街道硬化,爭取3年內實現村村街道硬化目標;完成鄉村客運站點建設,年底竣工投入使用;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完成小呂寨、觀寨、巨鹿鎮、王虎寨等鄉鎮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并通過省級驗收,爭取投資3181.9萬元的國家級基本農田整理項目盡早開工實施;全面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150家便民日用品農家店,50家農資超市;抓好新型農民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年內培訓農村技術骨干3000人,普訓農民10萬人次以上,培訓轉移和輸出勞動力新增8000人。
(六)社會事業要有新突破。一是實施“校長素質工程”和“教師溫暖工程”,提高教育隊伍素質,改善教師辦公條件,創新機制,把巨鹿職教品牌做大。二是強化計生工作水平,完成省市安排的“四清三落實”各項目標任務,確保計生整體工作保檔升位。三是加快村村通廣播和有線電視工程建設,確保巨鹿農村“五通”工程全面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