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發展農業信息上半年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工作安排,現將2009年農業信息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工作計劃匯報如下。
一、上半年農業信息工作
1、認真完善“*農業信息網”網站建設。
為進一步整合信息資源,暢通農業信息資源共享渠道,逐步提高*農業信息網的信息服務實效性、廣泛性和協作性,“*農業信息網”于2009年1月1日正式與全省農業信息網站群并網運行和管理,全面提升了“*農業信息網”性能、服務“三農”的高度和水平。同時,按照省廳對全省網站分級管理的要求以及縣級網站建設標準,分別完成了14個縣級農業信息網站開通工作,基本形成上下協同、信息互動、服務一體的信息共享平臺,不僅豐富了信息內涵,而且還擴大信息外延,逐步實現全市農業信息的資源共建、平臺共同、信息共享的應用體系。目前,“*農業信息網”上半年共各類信息766條,網站訪問量超過8萬余次。
2、積極開展農業信息咨詢服務。
為進一步提高全市農業信息服務的實效性,在“*農業信息網”的基本構架下,按照共同工作、個性服務的原則,相繼開設了“名家訪談”、“農商對接與市場建設”等專題欄目,使信息服務從單一的政策信息、工作動態的宣傳報道逐步過渡既有政策宣傳、又有市場預測、科技咨詢、專家講堂等在內的綜合信息服務,不僅創新了模式,還進一步優化了信息積累、知識生成的機制,更好地打造*農業信息的體系結構化、處理過程化、分析數值化,樹立*農業信息服務新形象。
3、認真做好信息服務制度建設。
為確保農業信息體系建設的成效,按照分級報送、綜合考核的原則,制定了《*市農業信息工作考核辦法》(討論稿),從制度上進一步明確農業信息工作的職責,確保農業信息工作的準確,以及服務的實效、優質。同時,加強信息審核,規范信息流程,建立信息登記、審批、等使用規范,實行網站管理的專人分責任、分權限制,對信息內容實行審核制度,未經審核不得。健全網站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制度,嚴格網站信息監管,對突發的網站信息安全事件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實時清除,將突發事件的影響降到最低。
4、穩步推進農業信息系統應用。
按照農業部、省農業廳的有關要求,先后在全市14個縣(市)區開展了“農產品促銷信息報送”系統推廣應用,以及在五華、盤龍、西山、官渡、呈貢等5個縣區開展了“農產品成本與物價調查分析”系統推廣應用的工作,逐步探索和建立市場信息的預測分析模型,實現農業信息的邊際效應。
二、存在問題
一是農業信息采集力度還不夠,無論是信息采集的廣度和深度都無法滿足農民對信息的需求程度。
二是農業信息服務面窄,形式單一,缺乏與農業科技服務實體的有效結合,難以發揮信息咨詢服務的產業主導作用。
三是農業信息化建設機制不健全,工作經費短缺,難以有效確保縣(市)區的農業信息工作開展。
四是農業信息培訓力度不夠。
三、下半年工作重點
(一)工作思路
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把*市打造成全省農產品流通信息中心的工作,以信息化推進農業生產服務業發展,加速我市農業信息服務產業發展,促進我市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緊緊圍繞農業產業功能區劃,以技術為手段,以服務為宗旨,按照統籌規劃、資源整合、重點突出、全面推進的原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通過產業升級、知識創新和服務轉型,積極探索信息服務新模式,改造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立基于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農村專業組織(協會)的多元化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推動農業信息中介服務、農村遠程教育和農業電子商務的協調發展,大力推進我市農村社會化服務,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
(二)主要任務
1、繼續加強農業信息綜合應用與建設。
在完善“*農業信息網”整體設計的基礎上,充分運用“三電合一”綜合服務應用平臺,重點加強農產品信息數據庫建設,以農產品質量信息應用為中心,逐漸貫通農業生產、農業企業監管、農產品質量、農業信息等各個環節上的信息交換,實現*市農業信息系統的有機融合,基本建立*市農業綜合應用系統架構,不斷推進全市農業信息應用支撐體系的建立。
2、不斷加大農業信息采集力度。
重點抓好農業信息,特別是市場信息、價格行情和各類統計數據的采集工作,以農業工作的熱點帶動信息采集的頻點,以產業扶持的重點化解信息采集的難點,努力做到信息采集與產業服務同步、信息與社會服務同步。加快農業信息采集規范和標準的制定,健全和完善現有農業信息指標體系,合理、科學、高效地整合和規范農業信息體系內部的各種信息采集渠道,逐步建立我市農業采集規范與標準體系,確保農業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同時,積極組織引導農業企業和批發市場、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行業協會、農民經紀人和種養大戶三類市場競爭主體上網,逐步推進我市農業信息采集面向深度、廣度發展。
3、積極健全農業信息服務體系。
以“金農工程”的實施為契機,健全市級農業信息中心,并依托現有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立基于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農村專業組織(協會)的多元化農業服務信息體系,以及適應*市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現代化發展趨勢和市場化進程的農業信息支持保護體系,推進農業信息中介服務、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和農村生活性服務業的協調發展。
4、努力提高農業信息服務質量。
一是發揮*農業信息網的作用,及時為農民供求信息,下載有關農業政策、農業生產技術,通過各種有效方式發放的農民手中等。二是發揮“三電合一”項目的優勢,積極宣傳、引導農民利用4168110、12316語音服務平臺,以方便、快捷、經濟的方式得到市場供求、農業技術等信息;加強與省、市廣電部門、全國各大主流網絡媒體的合作,充分發揮電視、電臺傳播覆蓋面廣的優勢,更大范圍地面向農民開展多元化的社會化信息服務。三是利用農信通和農業新時空短信平臺,及時發送農民需求迫切的農業政策、市場行情、農業科技與農業氣象等方面的信息,真正做到為農民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四是加強信息研究,逐步提高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提高信息的綜合水平和質量。
5、切實加強農業信息培訓工作。
通過采取多種措施,充分調動信息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及時做好信息員的培訓工作,通過分批授課進一步加強對各縣區、鄉鎮的農業部門的負責人及科技人員進行農業信息化相關知識、計算機網絡應用和農業綜合系統應用的培訓;制作相應的培訓課件通過網上培訓,擴大培訓范圍和基本面,全面提升*市農業信息工作人員的計算機應用和信息分析水平,使*市農業信息應用水平提高一個層次,整體提高信息員隊伍服務水平。
6、不斷完善農業信息考核機制。
在現有的考核制度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和量化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納入目標責任考核范疇,推行季度考評與年度考核相結合的機制,年終按照年度的考核成績、工作態度、信息服務效果等實施以獎代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