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供銷合作社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03年以來,我市供銷社系統在市委、市政府及省社的領導下,圍繞實現跨越式發展,認真貫徹落實“一化三改”方針,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優化資產,強化服務,開拓經營,加強管理,在積極應對突如其來的“非典”同時,各項工作也都取得了一定進展。經過市社系統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今年1—10月份共完成商品總購進13.6億元,同比降低11.2%,商品銷售完成15.2億元,同比降低13.7%,虧損1403萬元,同比減少1477萬元。
一、主要工作進展
㈠改革速度進一步加快。為保證系統的改革工作積極穩妥推進,根據市社機關改革進展和科室調整需要,市社對改制工作領導小組進行了重新調整,把一批將要離崗的同志調整下來,新增了一批年富力強的同志。確定了領導小組的具體工作職責是:制訂全市供銷社系統企業改制的意見、方案。為企業提供改革政策,指導、幫助系統企業改制工作順利進行。協調企業在改制中與政府宏觀部門的關系,落實各級政府在企業改制方面的優惠政策,為企業改制營造寬松環境。研究企業改制中出現的經驗和問題,及時發現、總結、推廣各單位在改制中典型經驗,指導企業避免可能出現的問題。維護供銷社理事會的合法權益,保證理事會資產在改制中的完整性,切實維護職工利益。
今年以來,各縣市社直屬企業的改革工作取得了較快進展。以破產、拍賣、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為主要形式的改革全面展開。目前除南和縣、南宮市、臨城縣、任縣等4個縣市社的改革工作進展比較慢外,其它縣市社的改革工作都已經鋪開。隆堯縣社在改革中以破產為主,重點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關門、清償、走人。原縣社棉油一廠地處縣城中心位置。隨著棉花種植面積減少,縣城城鎮規劃建設,該廠已經無法再進行經營。縣社決定對該企業實行了關門,將60畝土地先后兩次出售,共收回資金3100萬元。縣社用這部分資金對600多名職工進行了妥善安置,并利用剩余資金在縣城西征地建起了隆堯縣興隆脫水蔬菜廠,實現了企業再生。二是破產重組。縣社津隆織布廠欠銀行債務高達4300萬元,經營業務難以維持。針對這一形勢,縣社決定采取破產重組。先對原津隆織布廠進行破產,在用破產財產解決拖欠職工工資,清償部分債務后,縣社又與其它企業聯合對津隆織布廠進行了回購,成立了有限責任公司。三是整體接收。縣社油棉二廠是棉花種植面積大增時建起的。隨著棉花面積減少,企業經營日漸萎縮,幾年來累計形成各種債務1700多萬元。在改制中,先是對企業進行破產。在處理完債權債務后,由縣棉麻公司對油棉二廠進行了整體接收。不僅處理了各項債務,同時也解決了人員安置問題。四是抓住長城公司政策性機遇,減債解困。通過縣社積極爭取,共將農行債務1900萬元剝離劃轉到了長城公司。在與長城公司交涉中,縣社最后與長城公司達成協議,以6.7%償還率清償債務。縣社先籌集資金,一次性將債務打包買下,然后將債務根據各企業情況分解到公司。通過以上幾種方法,縣社共清償銀行債務近1億元。沙河市社在企業改革中積極搞好兩個置換(企業置換產權,職工置換身份)。通過對企業債務的破產減債、打包減債、增效減債在市直企業和基層社改革中共減掉債務3300多萬元,通過解除勞動合同,終止勞動合同等方式,沙河市社的職工人數由原來的1100多人減少為590名。
市社直屬企業的改革工作有了實質性進展。一種是新老企業實行剝離,新企業按照《企業法》要求,實行股份制。棉麻成立了邦力有限公司、第一生產資料公司成立的金大地有限責任公司、土產日雜公司成立了明欣煙花爆竹有限責任公司、回收四處成立了新錦龍回收利用公司,新企業完全按照《企業法》要求,募集股金,建立企業章程,召開股東大會,民主選舉出了董、監事會。從股權設置上來看,新企業也基本體現了經營管理層和業務骨干持大股的要求。原來的老企業留下小部分人員處理遺留問題,等待進行破產或由新企業進行回購。另一種是在原企業基礎上直接改建成股份制企業。市儲運公司和果品批發市場兩個企業實行這種形式的改革,目前兩公司已經按照法律程序完成大部分改制任務,資本金全部募集到位,并召開了股東大會選舉產生了董、監事會,聘任了企業總經理。市體改委對企業改制工作進行了批復。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是協調與各方關系,完成工商注冊。其它企業也正在尋找適合自身情況的改革形式。
㈡網絡改造和開拓新興業態取得了一定進展。為更好地落實省社“一化三改”方針,推進供銷社經營網絡改造工作,市社先后兩次召開黨委會,研究部署網絡改造工作,多次召開公司經理會,調度企業進展情況。為把網絡改造工作常抓不懈,市社還專門成立了推進網絡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并制定了規劃、任務和目標。市棉麻公司與60多個經營單位、個體經營大戶、種植大戶建立起了松散式的聯合體。通過各單位的積極宣傳、引導今年的棉花種植面積與往年比有了明顯增加。寧晉縣農資公司和城關供銷社聯合建立了農資配送中心,與38個生產廠家建立供貨關系,在較大鄉鎮建立20個配送站,在較大村建立300多個直銷點,通過連鎖配送,1—10月份共完成化肥銷售4900噸,基本上占領了該縣農資市場。鞭炮經營以明欣煙花爆竹公司為主在市直和各縣市通過建立連鎖經營網點、特許經營點等方式建立了遍布全市的經營網絡。再生產資源經營上,以改制后的新錦龍回收利用公司為主在市內興建了橋東、橋西兩個市場,通過與工商、城管等相關部門的配合,已經有大部分個體經營戶進入了市場經營,有效地凈化了市場。
目前我市營業面積最大的興合市場超市改造工作正在進行,該超市建成后,不僅是我市的最大超市,也將成為市供銷社系統的物流配送總部,負責全系統日用消費品的統一采購和配送工作。超市、便利店在縣市社也做了一些嘗試。寧晉縣社在去年城關基層社建立超市的基礎上,今年又在東汪、司馬、唐邱建立了三個小型超市。
㈢開放辦社工作有了新進展。在開放辦社問題上我們做到兩個結合:一是開放辦社與資產開發相結合。在資產開發中,我們不搞獨家經營,本著降低風險、利益共享原則,引進外部資金,共同發展。今年以開以來,市儲運公司的興合市場資產開發,超市建設工作引進資金4000萬元,目前該工程正在進行中,預計明年6月份一期工程可投入運營。縣市社引進資金3200萬元對門店、倉庫、場房進行了改建改造。二是開放辦社與產權改革相結合。在直屬企業改革中,除積極發動企業職工入股外,募集資金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社會資金,既包括社會游資,也包括其它企業資金。在資產開發和產權改革中除引進資金外,重點是通過引進資金,吸引社會人才,吸收外部企業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方式。通過讓外部企業參與供銷社企業的管理和決策,把外面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經驗融入到供銷社的經營管理中。
㈣協會建設取得初步進展。根據省社的安排部署和市社年初系統工作會要求,各縣供銷社今年把專業協會建設列入規劃,抓住1-2個主要產業或特色產業抓緊謀劃,加快實施。截止目前全系統共組建注冊各類行業協會54個,近30個協會正在積極籌建注冊。市直建立了棉花協會、農資商貿協會、果品流通協會和煙花爆竹流通協會。臨西縣棉花協會,由縣供銷社牽頭,依托縣社系統的棉花企業和取得資格認證的私營企業,共有會員單位25家,成立于2002年9月。經過前段運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是為了打造臨西品牌,樹臨西形象,為協會會員單位統一注冊了“玉龍”牌商標,會員單位加工的棉花統一品牌并對產品質量進行保護。二是組織協會技術人員巡回指導,幫助會員單位提高產品質量,達到國家標準。三是向會員單位及時市場收購、銷售指導價。四是積極協調會員單位內部之間,會員單位與宏觀部門之間的關系,并為會員單位提供法律咨詢。清河縣社圍繞馬屯紅果種植業的發展,由縣社和鄉政府牽頭,成立了紅果種植戶參加的紅果協會,協會理事長由縣社一名副主任擔任,協會幫助農民提供技術、政策、信息服務,在今年組織的第七屆農交會上被評為**省優質農產品。
㈤農業產業化工作扎實有效。推進農業產業化工作,我們把重點放在服務組織建設上。一是根據縣域經濟發展,調整、建設龍頭企業。各縣供銷社按照省、市社整體工作部署,根據當地主導產業,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鞏固、改造、發展龍頭企業,幫助和引導農民走加工轉化增值的路子。適應發展的,培育壯大;產業優勢不明顯,發展無出路的,下決心停辦,減少投資或轉產。截止目前,全市供銷社系統已建成各類龍頭企業67個,其中農副產品加工型20個,農副產品購銷型15個,其它類型32個,共帶動農戶13.2萬戶,帶動專業合作社436個,帶動基地19個,為農增收5667萬,實現銷售收入4.9億,實現利稅1052萬元。二是堅持發展、完善、提高并重的原則,促進專業合作社建設上新臺階。截止目前,全系統已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587個,其中參與農業產業化種植型182個,養植型110個,加工型72個,其它類型28個,非產業化型195個,入社農戶12萬戶,吸收社員股金2685萬元,為農增收2321萬元,實現盈余325萬元。**縣冀家村供銷社果品專業合作社成立于97年,當時入社果農350戶,每戶股金50元,是一個松散型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由于入社果農股金較少,社、農沒有真正結成經濟利益共同體,對果品收果質量,銷售渠道,經營費用,盈余分配不關心,致使收購質量下降,經營虧損。為了積極參與當地干鮮果品這一主導產業,做到專業社與社農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他們在征得社員代表同意的基礎上,重新修訂了專業社章程,加大了股金份額,由原來每股最多50元增加到3萬元,在利益分配上,單項業務全部盈利的3%作為風險基金,除此以外的70%用于入股方的投勞和盈余分配,30%作為供銷社經營場所、設施實物股份的分配,在用于入股方的利潤中,60%用于投勞分配,40%用于股金紅利分配,如出現虧損,首先用風險基金彌補,如仍有虧損則按上述比例分擔,由于責權利明確,極大地調動了入社社員的積極性,冀家村供銷社以經營場地,設施加入果品專業合作社,同時發展社員21人,吸收股金70萬元,實施當年收購板粟135噸,一級品出成率96.4%,盈利11萬元。除供銷社以實物入股分紅3萬元外,入社果農均每人分紅4500元,真正實現了社、農滿意。三是積極發展各類服務組織。截至6月底,全市供銷社系統共有莊稼醫院185個,村級綜合服務站187個。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今年以來,在抓好防治非典工作的同時,供銷社整體工作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可忽視。2003年的工作突出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在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上進展不快。真正的股份制改革,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的還不多,有很多完成改制的企業仍需要補課,進行二次改革。有些改革較快的地方是以破產拍賣為主,供銷社在改制中,企業的個數,理事會的資產額逐步減少。二是傳統經濟網絡改造方面,只是初步探索還形不成規模。特別是現代配送中心、超市、連鎖經營還處于低級階段,即沒有形成規模,也不成體系。三是由于企業改制,原有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變成股份制企業后,為農服務功能淡化。這一趨勢直接影響了供銷社在推進農業產業化服務中功能的發揮。四是供銷社系統整體上經濟包袱和人員包袱仍然很生重,難以承擔。雖然各縣市社在債務處理和職工身份置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系統內除部分縣市處,其它縣市社仍有其它金融債務和人員包袱難以解決。市直企業除儲運公司職工身份得到置換外,其它公司的債務和人員包袱到現在基本上沒有解。兩大包袱不能徹底解決已經成為影響供銷社發展的重要因素。五是一些企業已經到了嚴重資不抵債的地步,已經沒有改革成本,企業改革在債務處理和人員身份置換上難以進行,影響了企業改革進展。六是在農業產業化中與當地政府的聯系不緊,圍繞當地主導產業開展服務在深度和廣度上,以及時效性上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