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結構調整優化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政府團結和依靠全區人民,按照“大跨越、大突破、大變化”的要求,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全面或超額完成了區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開創了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9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5億元,增長58.5%;財政收入完成5.6億元,增長33.7%,增幅創歷史最高,其中中央財政收入2.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4元,增長21.8%;農民人均純收入6809元,繼續位居全市首位。
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ABB、安徽叉車等大型企業支柱地位明顯,園區發展開始發力,中小型工業企業快速成長,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預計完成工業性投資20億元,增長117.4%。服務業經濟初具規模,商貿、餐飲和汽貿的比重繼續加大,涌現了5家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批發企業,汽貿占全市半壁江山,家樂福門店經營業績全國領先。預計完成限額以上商業企業銷售額165億元,增長14.6%。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投資1500萬、占地500畝的紅星生態園初具規模,蔬菜種植1200畝,養雞大棚230個,成片造林2600畝。非公有制經濟迅速擴張,新增注冊個體工商戶3552戶、私營企業28家。三次產業比例為0.4:41.4:58.2。
二、開放開發成果豐碩
加大外引內聯力度,全年共引進項目302家,實際到位市外資金50億元,其中省外資金38億元,分別占市下達任務的125%、152%。實際到位外資4840萬美元,占市下達任務的121%。實現進口總額5180萬美元,增長5%;出口總額22600萬美元,增長31%。隨著沃爾瑪、特易購、大潤發入駐,我區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已達8家。重點項目進展順利,預計16個“1346”項目完成年度投資12.2億元,占市下達年度目標的125%。30個區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5.6億元,占年度目標的122%。科技創新大廈、置地投資廣場等一批綜合樓宇拔地而起,市重點督辦的20個商業項目如期開工建設。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完成農村投資1.31億元,增幅達142.6%;房地產業投資占總投資比重由56%下降為42%。
三、改革創新縱深推進
深入推進各項改革,國有資產、預算外資金和銀行帳戶管理三項改革初見成效,區直機關65處、價值近2億元國有資產全部劃轉城投公司集中運營。有效運營國有企業閑置資產,大幅度精減企業留用人員。政務文化新區2個街道順利移交我區管轄。按照“方便服務,大體均衡”的原則,對12個社居委進行區劃微調。改革用人辦法,聘用一批部門工作人員,實現69名軍轉干部自主擇業。區人民醫院整體移交市第一人民醫院管理。農村綜合改革、林權制度改革穩妥推進。激發基層活力,啟動街居管理體制改革。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實行丁香家園建設工期與獎懲掛鉤,預計可壓縮工期6個月、節約資金300萬元。積極推進“院企互動工程”,實現30家院校和企業成功對接,簽定17個科技合作項目。
四、園區建設勢頭強勁
堅持借力發展、合作共贏,與高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啟攜手發展新模式。實施新產業園區“北展西拓”,西區、北區分別完成拆遷面積23萬、11萬平方米,二期復建點開始建設,北區道路建設進入招投標階段。園區后發優勢開始顯現,科技生態特色、商業土地儲備、產業結構層次等優勢明顯,土地利用效益位居全省省級開發區前列,循環工業園區即將通過省級驗收。招商引資碩果累累,實際利用資金12億元,入園項目19家,開工項目25家,投產項目55家。易能生物質變油、華發生態等一批科技生態環保型項目進展順利。園區經濟快速成長,完成工業總產值20億元,實現稅收2500萬元,同比增長4倍多。
五、城鄉面貌明顯改觀
大建設道路拆遷攻堅克難,完成一環路暢通工程和黃山路拓寬工程等7條道路13萬平方米的拆遷任務,4條道路建成通車,近30萬平方米的恢復安置點丁香家園一期、*花園開工建設。城鄉建設全面推進,東興莊“城中村”等改造完成拆遷,輔仁巷等8條小街巷整治項目竣工,三里庵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投入使用,瓦屋村等5個村莊“四清四改”初見成效,4條、17.8公里的鄉村道路即將投入使用。加強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拆除違法建設73處、6萬平方米,整改店招牌1200余塊,22所直管公廁改善硬件,開展“全民治癬”和“民間評委議市容”活動,流動攤點、店外店、農貿市場、秸稈禁燒等整治收效明顯。龍河路、科學分院路等環境污染有效治理,金寨路、黃山路景觀改造著手進行,對首批32座高樓實施燈飾亮化。城區綠化植樹5.6萬株、鋪設草坪30萬平方米。
六、民生工程穩妥實施
積極擴大就業,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1000個,安置持證下崗失業人員4342人,分別占市下達任務的122%、167%,全面消滅“零就業”家庭。琥珀街道成為全市首個充分就業街道,創建19個市級充分就業社區。不斷完善社會保障,企業退休人員新納入社區管理3000多人,在全市首創退休孤寡老人“10+1”幫扶工程,20個市級退管示范社區通過驗收。全年共發放城市低保金2765萬元,困難人群應保盡保。壯大基層公共服務隊伍,招錄社保、衛生協理員58名。穩妥實施十二項民生工程,總計投入2945萬元,參加城鎮醫保10.7萬人,發放農村低保金、五保費26萬元,大病醫療救助296戶、69萬元,免除學生學雜費876萬元,消滅城鄉中小學危房。落實各項惠民政策,發放水庫移民補助金232萬元。實現殘疾人培訓、就業“雙百”目標。27家單位榮獲“市雙擁合格單位”,落實退役士兵、轉業士官自謀職業補助金493萬元。積極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創建“和諧社區”活動穩妥展開。
七、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科教事業長足進步,13所新建小區配套學校按時竣工,秋季順利招生,撤并、接轉中小學11所,面向全省招錄教師105名,交流調配教師354人。教育督導考核得分繼續名列全省第一。新獲“全國科普示范城區”稱號,再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區”稱號。文化繁榮與文化管理并重,成功舉辦60多場文藝演出和體育比賽活動,查繳非法出版物4萬多冊(盤),取締黑網吧6家,完成轄區文化資源調查。衛生、計生工作得到加強,積極完善“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和農村醫療衛生體系,改造12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興建雞鳴村衛生室,查處非法行醫45家。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狠抓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全區計劃生育政策符合率達99.41%。各項社會事業統籌發展,完成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任務,1%人口抽樣調查榮獲全國先進,完成歸僑、僑胞普查工作,制定并實施人防應急行動方案,國防建設、物價、老齡、區志、民族宗教、地震預防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八、依法行政得到加強
堅持民主科學決策,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0件,政協委員提案34件。大建設、財政大筆資金使用等重大事項及時通報。大力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和科協、工商聯工作,發揮區科技專家咨詢委員會的作用。深入推進依法治理,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嚴打整治斗爭,發揮人民調解作用,啟動社區矯正工作,及時排處各類安全隱患,認真貫徹落實《信訪條例》,榮獲全省首批“平安縣區”稱號。藥品、食品安全監管得到加強。順利通過國家六部委開展的環保、土地等五項檢查。以“查擺找補創”活動為契機,加強政府機關作風建設,重服務、講效能、抓細節成為全區上下的共識和自覺行動。清理精簡行政審批項目34項,成立區行政服務中心,采用集中受理制,行政審批大幅提速提效。監察、審計、財政等部門的監督職能充分發揮,政府采購節約資金108.6萬元,清理評比達標表彰活動30項。
各位代表,以上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有力支持下,在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下,在各派、離退休老干部、人民團體、轄區單位、駐軍部隊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區廣大干部群眾搶抓機遇、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向所有關心、支持*區建設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有: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還不大,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園區建設仍然面臨融資等方面的困難,產業集聚效應不夠明顯;城區建設管理水平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差距,舊城改造和征地拆遷的后續問題還有待妥善解決;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薄弱,城鄉二元結構比較突出;干部隊伍綜合素質還要進一步提高,政府職能轉變還有待繼續深化,等等。對此,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