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政局工作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起步之年,將繼續深化財政管理改革,圍繞高質量發展增力提效,進一步優化收支結構,扎實做好“六保”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提出的“三年翻番”的目標任務,改革創新。明年預期財政總收入突破30億元大關,增長8.2%,稅占比達到83.3%以上,圍繞上述目標,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優化財政收入結構。一是稅占比分年度爬坡提高。稅占比,2021年達到83%以上,2022年達到86%以上,2023年達到90%以上;常規工業稅收實現快速增長,2021年達到6億元以上,占稅收收入的比重達到25%以上;2022年達到8億元以上,占稅收收入的比重達到28%以上;2023年突破10億元大關,占稅收收入的比重達到30%以上。二是調整服務業稅收結構。調減對物流企業的稅收返還比例,減少物流稅收份額,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高現代服務業稅收份額。三是穩定房地產發展。暫不出臺刺激購買新建住宅的獎補政策,讓新建住宅銷售面積回歸到50萬平方米左右,促進房價的合理增長。同時,放緩商業開發推地速度,存量房面積和未開發的商品房面積控制在100萬平方米以內。
(二)推進重點產業投資進度。一是加快推進三大主導產業項目建設。密切關注臺德總部經濟、永久新能源電動車、路威輪轂、聯創電子、亞力亞包裝制品、永冠眾城新材、愛索輕合金等制造業項目的建設進程,力爭明年投產見效。二是做實三大專業產業園。豐滿科技孵化園企業,提高園區使用率;加快中基恒光產業園項目建設進程,實行邊建設邊引進企業駐入;開工建設電子產業園,搶占高科技市場。三是加大引入社會資本力度。通過市場化運作,推進320國道立面改造、贛東農貿市場再建、園區產城融合等項目建設,穩定房地產及建筑業稅收規模。四是推進政府重點工程委托代建制度。梳理歷年來城投代建政府重點工程項目,落實產權與使用權分離制度,產權歸城投、工創投所有,使用權歸政府部門所有并支付租賃費用,使政府部門的資產變為區屬企業經營性資產,助推企業資產通過銀行融資變現,實現“資產變現金、現金變資產”的良性循環。
(三)建立完善科學治稅機制。一是加強化建筑業稅收征管。采取限制性支付項目資金措施,國有資金投資400萬元以下的工程,只能由本土建筑公司承建或掛靠本土公司;國有資金投資超億建設的項目,區以外建筑公司中標的必須在區設立分公司;建立基建項目稅收監管機制,落實特高壓等政府重點投資工程稅收征收責任。二是加強房地產開發稅收征管。落實財務不健全樓盤土地增值稅、所得稅核定征收措施,落實完工樓盤土地增值稅和所得稅匯算清繳措施。三是促進數字產業快速發展。鼓勵“互聯網+”經濟落戶,鼓勵網絡運輸平臺落戶,鼓勵信息產業落戶,建立和完善靈活用工、個體戶委托代開票據、代繳稅費制度。
(四)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一是落實以收定支的原則。堅持不超收入來源安排建設項目,不拔高基本民生支出標準,不擴大基本支出范圍;堅持預算支出安排與預算收入來源相對應,不超收入范圍安排支出。二是大力壓縮非剛性、非急性項目支出。除推進工業強區建設項目和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外,原則上可建可不建的項目不上,未納入預算安排的項目不上,沒有對應收入來源的項目不上。三是從嚴控制在建設項目支出。在建的城區基礎建設項目,應嚴格按預算及規劃設計建設,嚴禁超預算、超范圍、超進度建設。四是加強一般性支出的管控。從嚴控制辦公費、印刷費、水電費、差旅費、會議費、培訓費、出國出境費、公務接待費、勞務費、委托業務費、其他交通費用、房屋和建筑物購建、辦公設備購置、公務用車購置、其他交通工具購置等一般性支出。
(五)改革創新管理新機制。一是全面推進零基預算管理改革。打破基數概念和固化格局,遵循收支平衡原則,增強預算的約束力,破解預算邊執行邊調整的難題,同時探索核定基本支出公用經費定額標準,建立公平合理的保運轉支出機制。二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將預算績效貫穿到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評價和結果應用等財政管理全過程之中。三是推進智慧財政建設。按照現代財政制度的要求,圍繞一體化數據、一體化業務、一體化服務、一體化應用打造智慧財政信息化管理系統,為財政收支預決算編制、執行、管理和領導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撐。四是推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管理改革。以資產管理信息平臺為依托,按照行政事業單位制定的資產配置范圍和標準,把好資產“入口”關,守住資產“出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