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發改委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19年初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發改委的幫助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穩增長政策措施,縱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挑戰,經濟繼續保持在合理運行區間。前三季度,全縣完成生產總值62.87億元,增長8.9%,預計全年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07億元,同比增長12.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7元,同比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36元,同比增長8.4%;1-11月,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11億元,增長12.2%,預計全年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預計完成11.8億元,增幅8%,全市排名第3。
(一)著力推進“三大攻勢”,脫貧成果持續鞏固。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在扎實推進“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鞏固”三大攻勢,全面鞏固脫貧成果的基礎上,牽頭做好基礎設施鞏固提升。一是整合涉農資金2.2億元,實施交通、水利類基礎設施項目796個,新建農村集中飲水工程27個,村莊整治安排資金4981.8萬元,鄉村面貌有效改善。在此基礎設上強化協調配合,認真謀劃2020年基礎設施鞏固提升。二是加大督查檢查力度,推進項目實施??h基礎設施扶貧工作小組辦公室牽頭組織督查小組對各鄉鎮項目建設情況開展不定期隨機檢查,實行每周一通報,約談、問責等。同時,規范項目管理,加快項目驗收及資金撥付,完善檔案資料。三是強化運維管理,發揮光伏電站扶貧效益。嚴格落實鄉鎮主體責任和第三方運維公司責任,并促各行政村嚴格按照縣里規定的4:3:3分配方案,按年度落實收益分配。目前,我縣已建成光伏扶貧電站479個,總規模1.4萬千瓦;2019年光伏電站總發電量為1390萬千瓦時,已下撥發電收益1075萬元,向近2800貧困人口發放補助資金646元。
(二)著力轉變發展方式,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大力踐行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全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工業經濟方面。圍繞“三年打贏工業翻身仗”目標,實施電子信息首位產業和智能裝備制造、大健康主導產業“兩大倍增工程”,強化產業頂層設計,加大產業培育力度。著力提升電子信息產業首位度、貢獻度,聲學器件、觸控顯示模組、電子電路板等三大優勢板塊進一步集聚壯大。1—10月,實現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主營業務收入31.55億元,占全縣總量的54%。大力發展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專用裝備、高端數控機床及環保新型成套智能裝備制造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加快推進大健康產業發展步伐,落實《現代中藥產業聚集發展扶持獎勵辦法》,加大對醫藥企業和觀賞類中藥材花卉種植企業的扶持力度,全縣種植觀賞藥用花卉21546畝?,F代農業方面。圍繞全省“1+9”農業結構調整工程,堅持一手抓現代農業培育,一手抓傳統產業提升。深入實施特色優勢產業、富硒產業發展兩大計劃,修改完善《2019年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獎補扶持辦法》,制定現代農業產業招商手冊,大力推進中藥材、柑橘類水果等富民特色產業發展,今年新增柑桔類水果9422畝,中藥材4216畝,有機茶葉2300畝,稻漁共養3270畝。全面完成2018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2.4萬畝,2019年預計可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2.6萬畝以上。成功創建現代農業示范園、高陂現代農業示范園兩個省級農業示范園。引進全國最大畜牧企業溫氏集團落戶,在全縣12個鄉鎮建立肉鴨養殖小區38個,年底將出欄第一批肉鴨。因地制宜實施竹產業提升發展三年行動,縣財政每年整合資金1600萬元,通過針對性獎補的形式扶持竹產業發展,目前已完成毛竹低改劈山斬雜1.2萬畝。鄉村旅游方面。聚焦全域旅游和優質供給,以萬花世界、村兩大旅游集聚區建設為核心,全力推進“兩帶兩區”建設,著力打造全省鄉村旅游新的目的地。1-10月,全縣共接待游客261.22萬人次,同比增長15%,實現旅游總收入21.37億元,同比增長12.47%。圍繞豐富旅游業態,夏木塘景區年內完成了兒童主題餐廳打造,并已開展了向上申報省4A級鄉村旅游點工作;村積極謀劃兒童畫村建設,實施了生態餐廳建設,拓寬了景區旅游公路。先后舉辦“奧斯陸-天大國際建造課程”、“五一”美食節、第五屆湖生態魚烹飪大賽暨客家小吃節等重大活動,先后組織參加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流會等推介會、亞洲文化旅游展,以及市委市政府舉辦的“紅色搖籃、山水吉安”系列文化旅游推介會,有效提升了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貴澳鮮花小鎮、紅豆杉大健康養生谷、高嶺銀杏村、萬花歡樂谷等一批旅游項目正有序建設和推進,旅游發展后勁不斷增強。另外,推進電商發展,全縣建成119個村級電商服務站,行政村覆蓋率達到88%,完成電子商務培訓3585人次,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在全省第四批實施評分排名列全省第一名,電子商務工作全面推進。
(三)著力統籌城鄉發展,城鄉面貌大為改觀。著眼城鄉發展新形勢,統籌協調城市發展、鄉村振興和高鐵新區建設,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全力打造功能完備、品質一流、特色鮮明、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城市建設方面。全面推動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以城市建設攻堅年活動為契機,全年安排項目43個,城市功能和品質提升“八大行動”取得顯著成效,著力推進城北新片區拓展工程,拉大城市框架2平方公里,整體推進“三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項目建設,目前建設路北延全面打通,沿江路北延土地及房屋全面完成征收并在組織進行拆除及污水管網鋪設,文教路西延、渡槽路正在按照計劃推進,城市路網大循環初步形成。棚改項目開工建設1325套,專項債券融資2.0474億元。持續推進城南老舊片區四期改造,將全部完成征拆。城北、城南項目接受了全市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工作推進會觀摩團的現場檢驗,得到一致好評。鄉村振興方面。因村施策建設特色優勢產業基地,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區(村),全縣累計建立特色主導產業基地261個,產業支撐越發堅實。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2019年224個新農村點全部開工建設。圍繞創建“美麗宜居示范縣”,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行動,按照“系統化、區域化、精細化、長效化”理念,采取連線連片、帶狀推進的方式,集中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綜合示范帶,著力打造了高鐵沿線、高鐵連接線“最美風光示范帶”。9月22日,省委書記劉奇同志視察昌贛高鐵沿線時,對我縣境內沿線農村人居環境面貌給予了充分肯定。10月9-10日,市長來我縣調研,對我縣農村面貌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推進城鄉生活垃圾治理,開展“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城鄉環衛一體化處理,實現城鄉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全覆蓋。高鐵新區建設方面。搶抓“高鐵時代”歷史機遇,積極融入全省京九高鐵經濟帶建設,積極創建全市高鐵新區旅游經濟試驗示范區。目前,高鐵廣場及高鐵站房已全面完成,有力保障了12月26日高鐵順利通車。
(四)著力加強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持續改善。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生態立縣”戰略,聚焦重點,全力攻堅,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污染防治成效顯著。狠抓中央、省、市環保督察和專項執法檢查反饋問題整改,圍繞大氣、水、土壤和生態等13項剛性指標,全力推進藍天、碧水、凈土等污染防治八大標志性戰役、30個專項行動,全縣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全縣PM2.5平均濃度保持在28微克/立方米,縣城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8%。水庫、通津、江江口三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到或優于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水質優良率100%。積極推進城鄉水環境治理,加強與三峽集團合作,大力實施城鄉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縣級以上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畜禽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和標準化改造全面推開,禁養區內規模畜禽養殖場退養率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網箱拆除率均達到100%,建成并投入使用生豬生態循環養殖小區1個,正在建設2個。生態建養穩步提升。積極融入省市打造贛江“最美岸線”戰略,確定了水污染整治、岸線環境修復、發展特色富民綠色產業等三大方面29項重點任務。認真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扎實開展水庫流域水污染防治項目,重點實施18個濱水農村的環境整治工程,確保湖“一湖清水”。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質量提升工程,全縣森林覆蓋率穩定在71.79%。綠色發展進程加快。堅持以“兩山”理論為引領,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發展全過程,建立了產業準入正面與負面兩張清單,嚴格執行招商引資項目會商會審制度,嚴禁引進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項目和企業。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做好休閑度假、健康養生、林下經濟等“生態+”文章。
(五)著力深化改革創新,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根據省市縣精神,不斷優化我縣營商環境。一是全面推行投資項目網上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受理(涉密項目除外)。全年,已通過平臺累計受理審批類項目626個,備案類項目94個,涉及總投資221.62億元;辦結依申請類事項政務服務事項526件,其中“一次不跑”政務服務事項51件,“只跑一次”政務服務事項475件。二是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加強信用承諾制度建設,在全縣各領域各行業開展了信用承諾活動,建立健全全縣市場主體準入前信用承諾制,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截至目前,全縣有25家單位出臺了信用承諾制度并開展了相關工作,向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報送信用承諾書200多份;全縣共報送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等“雙公示”信息1.5萬條;在“信用吉安”報送政策類信息18條,新聞類150多條,在人民政府網“信用專題”共490多條,達成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全面落實推行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工作,在政務、發改物價、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積極推行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在“信用”專欄中了四期“誠信紅黑榜”共9家企業上紅榜,30人上黑榜,同時按照省、市信用辦下發文件向各單位共推送了十期失信人員聯合懲戒名單,并予以公示;在行政管理評先評優工作、發改物價及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積極推行信用核查、信用承諾制。四是做好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監管工作,規范我縣招投標市場秩序。截止到目前,共受理并處理招投標領域的舉報、投訴事項1個,立案偵辦了4起招投標領域違法案件。
(六)著力保障改善民生,民生事業全面發展。民生投入持續加大,1-10月民生支出25.71億元,同比增長25.1%。二中新校區(原四中)、園區學校、實驗二小、實驗小學擴建項目、鄉村中小學、中醫特色大樓建設、縣人民醫院整體搬遷等民生項目穩步推進;積極落實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城鎮新增就業2563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人數4754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29億元,其中直接扶持個人創業933人,帶動就業1899人;加快推進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建設,全縣基本養老、工傷、失業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合計19.63萬人,基金征繳2.083億元,保障水平顯著提升;健全完善城鄉居民低保和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累計補貼資金5582萬元,補貼標準穩步提高;深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民參保、民政社會救助等政策得到落實;積極探索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大力實施留守兒童關愛保護行動,全縣新增9個童伴媽媽項目點,開展主題活動120多次,惠及兒童5600多人;妥處涉穩突出問題8起,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90件,打掉黑惡勢力7件58人,社會治安持續穩定;成功承辦全國農民畫展和第五屆湖生態魚烹飪大賽,開展“元宵唱船”、“兒郎文化”藝術節、端午龍舟競渡、非遺項目進校園展覽等系列活動,我縣獲評“中國唱船文化之鄉”,文化事業日益繁榮。
(七)著力保供穩價,物價工作穩中求進。一是落實降費減負。認真貫徹落實了《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減免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有關政策的通知》,激發市場活力,進一步減輕社會負擔。完成了2018年度行政事業性收費情況調查工作。二是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預計全年為企業減負480萬元。三是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工作,4-10月共發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21.5933萬元,減輕低收入群眾生活負擔。四是積極穩妥推進全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完成了蕉源水庫、蘆源水庫、左岸灌區等三個灌區的農業水價成本監審工作,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水資源保障。五是實時價格監測。定期市場采集生活必需品價格數據47期,對價格進行實時監測。自非洲豬瘟發生以來,為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定價格工作,密切加大了對市場豬肉供應等方面的監測和調查了解,按時上報《豬肉市場價格及相關費用標準》到縣里、市里。五是價格認定工作。截止到目前,辦理涉案物品價格認定案件22起,標的額18.29萬元,為司法辦案提供價格依據;辦理涉紀財物價格認定案件1起,標的額71.22萬元,為縣監察委辦理職務犯罪案件提供辦案依據。
2019年,我縣各項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年度目標任務還有一定差距,工作中還面臨一些困難。主要表現為:一是經濟總量偏小,可用財力不足。財政收入增收緩慢,可用財力少,而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等剛性支出持續增加,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二是社會民生事業仍存在短板。隨著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增加,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持續改善,但城鄉環境治理、民生事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諸如城市微循環不暢、城中村散亂差等問題依然存在。三是工業經濟增長面臨較大困難。受中美貿易戰和外部環境影響,企業用工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生產成本上漲,企業外遷積極性不高,招大引強的難度加大,工業主導產業層次和產業集聚度不高,產業鏈條不夠完善,金融、人才、創新等要素仍然缺乏,經濟增長后勁不足。四是全縣保供穩價工作任務嚴峻。今年1-7月,全省CPI保持平穩,從8月開始,受豬肉為主的食品價格快速上漲等因素影響,全省CPI同比漲幅連續3個月突破3%。以我縣為例,自豬肉價格上漲以來,每天生豬屠宰量平均在40頭左右,與去年同期相比屠宰量減少一半左右。自9月起我縣生豬貨源緊缺,貨源主要來自外省及周邊縣市。據10月監測數據顯示,受生豬貨源緊缺及豬肉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市場豬肉銷量大大減少,每天生豬屠宰量平均在23頭左右,收購價維持在22.5元/斤,隨著春節臨近,豬肉市場供需不平衡,保供穩價工作任務依然嚴峻。五是現代服務業業態不豐富。我縣服務業還是以生活性服務業為主,批零貿易、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傳統服務業所占比重相對較高,金融、信息、中介等生產性服務業、新興服務業比重偏低,雖然我縣鄉村旅游業發展勢頭強勁,但項目建設及運營周期長,能有力拉動經濟增長的重點服務業少,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總量較小,難以拉動全縣第三產業快速增長。對于以上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