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發展安排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實現“維護省城穩定,發展省會經濟,建設美麗泉城”總體目標,大力關注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各項年度計劃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一、基本情況
1、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工作,進一步落實就業再就業各項政策措施,加強就業再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統籌城鄉就業試點工作。城鎮安置就業再就業13.3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8%,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17.4萬人次。出臺了《關于對“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的實施意見》,幫助“零就業家庭”實現就業3545戶4927人,實現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消零。進一步落實就業再就業各項政策措施,累計發放《再就業優惠證》7.14萬本,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000萬元,減免相關稅費2700萬元。
社會保障覆蓋范圍不斷擴大,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社?;鸨U献饔妹黠@增強。加強失地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試點工作。全市1010家12萬名破產關閉企業退休人員和特困企業職工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實現了在職職工與退休人員分開參保,成為全國第三個實行分開參保的副省級城市。增加醫?;鹬С?億元,為企業退休人員全部建立了個人帳戶,解除了因單位欠費而無法享受醫保待遇的后顧之憂。全市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14.49萬人、100.1萬人、98萬人、57萬人、69.8萬人,確保了全市25.9萬名離退休人員各項養老待遇的按時足額發放。
2、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005.1元,增長17.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300.1元,增長15%;繼續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全市有6.4萬城鎮居民和6.68萬農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標準不斷提高。城鎮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住房條件得到改善。棚戶區改造、經濟適用房建設進展順利,發祥巷片區拆遷完成,經一路兩側、館驛街、振興街等片區前期工作進展順利。經濟適用房完成17萬平方米,提供經濟適用房1000套以上;累計資助住房困難家庭7000戶(次)以上,提供實物配租住房161套。
3、積極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大力提升優質教育資源,推動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學在校生鞏固率、小學畢業升學率繼續保持100%;初中在校生鞏固率99%;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89%。普通高考錄取率達到76.2%,高于全省平均錄取率12.8個百分點?!耙钥h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全部免除。關注弱勢群體子女就學,困難家庭學生各項資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實,24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定點學校已接收3萬余人。
4、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不斷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大力加強衛生服務,強化疾病預防和保健工作,切實抓好重點傳染病防治工作。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被列入國務院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聯系城市,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達133所,覆蓋了城區61個街道辦事處、414個居委會、240萬居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提高了5個百分點,參合農民達到306.8萬人,共籌集資金16016萬元,受益參合農民285.72萬人次,受益率92.23%。人口和計劃生育基層基礎工作不斷加強,計劃生育管理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全市年末總人口604.8萬人,自然增長率3.08‰。
5、體育事業蓬勃發展
第十一屆全運會各項籌備工作有序開展。*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主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網球館主體工程全部封頂。馬術賽馬場已經省批復立項。有關比賽場館和全民健身中心項目進度加快。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全民健身運動深入開展,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占總人口的45%。大力培育體育市場,積極擴大體育消費,加快發展體育產業。銷售電腦型體育彩票2.2億元,占年度任務135%,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6、泉城地域旅游中心作用凸顯
深入開展“泉城和諧城鄉游”活動,推進“泉水之都”旅游目的地建設,積極開發旅游大項目,進一步完善旅游服務設施,加強國內外旅游市場促銷,努力提高旅游產業素質。全市擁有旅游景區(點)45個,旅游星級飯店80家,旅行社204家,旅游從業人員6萬多人。全年接待游客2005.9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77.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5%和21.7%,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6.1萬人次,旅游創匯7075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8.2%和33.1%。圍繞辦好十一屆全運會,著力加強餐飲住宿接待能力建設。
7、文化建設不斷加強
文化事業持續繁榮,文藝創作精品迭出,文化體制改革逐步深化,文化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市屬藝術院團演出1700余場,觀眾220萬人次,實現收入530萬元。廣播電視的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步伐加快,廣播電視技術設備數字化改造工作基本完成,新的電視制作播出系統正式啟用。品牌欄目創新工作順利實施。新聞出版業大力構建“五報一網”媒體平臺,市場監管和掃黃打非工作力度不斷加強。民族宗教、慈善、老齡、殘疾人、婦女兒童等各項社會事業均取得積極進展。
二、存在問題
1、充分就業壓力較大。勞動力總量過剩與結構性短缺并存。每年7萬多人的新成長勞動力,大批農村轉移勞動力,經濟結構調整中的下崗失業人員,以及就業困難群體,形成了巨大的就業需求。而社會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和實用型人才又大量短缺。自主創業的環境還需進一步營造。
2、社會保障壓力較大。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任務十分艱巨。農村社會保障程度較低,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有待開展。養老保險收支倒掛現象突出。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專項救助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
3、收入分配宏觀調控有待加強。部分企業特別是一些非公有制企業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民主決策機制不健全,職工工資沒有增長或增長緩慢;部分企業在工資確定、調整和支付等方面不規范,克扣、拖欠職工工資的現象時有發生。
4、促進教育公平任務艱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發展不夠均衡,“上好學校難、上好學校貴”問題突出,就學不方便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偏低。新建居民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配建工作滯后。
5、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需進一步深化??床‰y和看病貴的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衛生服務公平性不高,農村衛生隊伍素質較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水平尚不能滿足農民的基本醫療需求,惠民醫療補償長效機制不健全?;鶎蛹膊☆A防控制機構工作保障不足。
6、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經費投入不足,籌資渠道不寬,制約了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進程。公共文化設施歷史欠賬較多,缺少能夠充分體現省會和歷史文化名城特色的標志性文化設施。區域衛生規劃難以實行,衛生資源布局的結構性矛盾突出。旅游資源的整體開發利用還不夠協調。
7、第十一屆全運會籌備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奧體中心等比賽場館建設進度仍需進一步加快,部分比賽場館和全民健身設施尚未開工建設,相關配套服務設施缺口較大,整體服務接待能力亟待加強,建設資金非常緊張。
三、*年社會發展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總的思路是: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市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9.29”省委常委擴大會議精神,緊緊抓住承辦十一屆全運會主會場這一歷史性機遇,圍繞實現“維護省城穩定,發展省會經濟,建設美麗泉城”總體目標,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大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帶動擴大居民消費,推動社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
*年,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計劃安排:
——全市年末總人口613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達到19450元。
——接待游客228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06億元,分別增長14%和16%。
四、發展重點和主要措施
1、深入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
堅持把就業再就業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以經濟發展作為擴大就業的根本保證,大力發展各類市場需求大的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拓展就業空間和渠道。探索多種形式的就業途徑,發展彈性就業和非正式就業等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全面落實就業政策,計劃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1850個以上,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農村“零轉移”家庭就業實現動態“清零”。做好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和破產改制企業職工安置工作。深入推進統籌城鄉就業試點工作,努力建設統一的城鄉勞動力市場和城鄉對接的就業服務體系,實現城鄉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協調推進。大力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
2、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市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21.5萬人、105萬人、100萬人、61萬人、70萬人,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將覆蓋70萬人以上。修改完善《*市養老保險條例》,依法加強擴面征繳工作,規范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保證基金的安全運營和保值增值。全市職工最低工資標準上調80—150元,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由月人均1148元增加到人均1260元左右,繼續上調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對全市9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生活補助。繼續抓好棚戶區改造和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建立完善醫療救助、失業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和司法救助等專項社會救助制度。積極推動社會互助,鼓勵倡導社會捐贈,大力發展慈善事業,不斷改善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3、推動教育事業優先發展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強政府對整個教育事業的宏觀調控,積極促進教育公平,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推動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和薄弱地區傾斜,提高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水平。鞏固和提高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成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改善城鄉中小學辦學條件,嚴格按照國家有關學校服務范圍的要求,推進教育資源布局調整,落實*市農村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繼續推進農村中小學改造,安排改造186處農村中小學校舍,完成200余處農村中小學教學儀器標準化配套。建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鞏固和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進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學質量,努力提高普通高考升學率。貫徹落實全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加快中等職業教育改革與創新,優化調整職業教育布局結構,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不斷加強對民辦教育的規范化管理,提高辦學水平。
4、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并重,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鼓勵社會參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大力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和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提高衛生服務水平和質量,努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看病就醫問題,滿足人民群眾醫療衛生需求。按照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新要求,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5、加快泉城旅游業發展
更加重視旅游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泉水文化、現代都市、傳統民俗、鄉村生態等資源優勢,加強*都市圈旅游合作,深入開發旅游資源。全力推進大明湖綜合整治工程,打造泉城特色標志區,繼續加快*植物園二期、玫瑰湖濕地公園、商河溫泉度假區、芙蓉街改造等項目的開發建設進程。大力加強旅游宣傳促銷,增強城市吸引力,吸引招徠中外游客。加強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整合旅游資源,拓展旅游產業鏈,豐富泉城夜生活,研究開發旅游系列產品。培養骨干旅游企業,規范旅游行業管理,強化行業誠信建設。
6、大力推動文化建設
建設和諧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廣泛開展和諧創建活動。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的政策,營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環境。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規劃建設一批體現省會和歷史文化名城特色的標志性文化設施。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繁榮文化市場。運用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產方式,培育新的文化業態,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大力發展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文化創意、動漫、博覽等重點產業,培育一批有實力的文化企業集團。積極推進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和版權保護,規范文化市場秩序。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推進“平安*”建設。繼續推進民族宗教、慈善、殘疾人、婦女兒童、老齡等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
7、不斷加強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
進一步強化政府責任,優化投資結構,加大政府對公益性事業的有效投入,逐步改革社會事業建設資金多頭管理、難以形成合力的運行機制,積極探索有關社會事業項目市場化、產業化的新路子,形成多元化的投資結構。建立形成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社會事業項目培育機制,積極推進社會事業重大建設項目的策劃運作實施。進一步加強協調服務,積極推動我市文化、體育、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項目建設步伐。
8、全力推進十一屆全運會籌備工作
全力做好十一屆全運會的比賽場館建設和各項備戰工作,重點做好列入全市《*年至*年建設工程重點推進項目計劃》中的奧體中心、馬術賽馬場、歷城區體育場館、章丘體育館、皇亭體育館、市體校全民健身中心、百花公園全民健身中心、第二工人文化宮全民健身中心、現代廣場全民健身中心、市婦幼活動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項目建設。積極推進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步伐。不斷提高競技運動水平,深入貫徹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抓好以“健身路徑”為主的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新增全民健身設施4萬平方米以上,組織全市大型群眾健身活動10次以上,舉辦全市全民健身運動會,開展“全民健身與奧運、全運同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