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技術產業化西部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的部署,國家計委自2000年起實施“高技術產業化西部專項”。通過專項建設,有效提升了西部地區的產業技術水平、競爭素質和經濟活力,對西部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特色優勢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取得了比較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為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會議要求,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促進西部地區社會經濟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國家計委決定繼續組織實施高技術產業化西部專項。針對專項實施中的成功經驗和存在問題,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基本思路
西部地區市場發育滯后,資源的組合水平和配置能力比較低,人才、技術及資金比較缺乏,生態環境脆弱,與東中部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差距較大。開發西部、縮小差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最根本的途徑就是要應用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運用先進的發展理念和管理模式,促進西部地區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促進生產要素組合的不斷優化,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升級和競爭素質的不斷提高,為西部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技術基礎。
因此,不斷開拓創新,將先進技術的產業化作為引導西部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與競爭優勢有效轉化的突破口,加大高技術產業化西部專項的總體投入力度,將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委貫徹中央西部大開發戰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部的高技術產業化工作要從西部地區的具體實際出發,加強規劃、突出重點。要大力發展具有明顯生態環境建設、資源深度綜合開發和社會穩定發展聯帶作用的生態環保產業,在高技術應用和優勢資源合理配置基礎上形成西部特色優勢產業鏈。
二、實施原則與目標
高技術產業化西部專項的組織和實施應把握以下原則:
(一)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
西部生態環保產業示范工程和特色產業鏈的選擇應符合國家西部開發規劃,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與產業布局。強調統籌規劃、分布實施。在認真研究本地區區域特色和優勢的基礎上,提出明確的社會、經濟、生態、技術目標,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組織專項規劃實施。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的兩個積極性,發揮政府投資的最大效益。
(二)社會-經濟-生態-技術多效聯帶發展的原則
圍繞西部大開發的整體戰略目標,鼓勵關聯度強、多效聯帶效應顯著的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建設,促進技術、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效益的有機結合。
(三)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的原則
西部特色產業鏈的策劃應以市場為導向,發揮西部地區的區域特色與比較優勢,努力培育西部特色優勢產業(群)鏈,提高西部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西部產業技術水平整體的提升。
(四)鼓勵東、中、西部地區相結合的原則
西部特色優勢產業鏈規劃主要以省區為空間單位,但不強調“基地”、“園區”等空間形式。鼓勵西部地區在進行產業鏈的規劃過程中充分考慮吸引東、中部地區的技術、資金和人才。
實施高技術產業化西部專項要力爭達到以下目標:
(一)建立資源深度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社會穩定發展有機結合的西部發展模式,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二)在西部地區形成一批技術含量高、具有現代產業組織活力與管理水平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產業(群)鏈,推動西部特色優勢資源的轉換和產業升級。
(三)提高西部經濟發展的技術含量和競爭素質,推動西部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近期工作重點
(一)支持以先進技術應用為基礎、具有“生態環境建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社會穩定發展”聯帶效應的示范工程建設。主要包括:
1、生態退化地區、重大生物資源保護區域的資源綜合開發與環境保護建設。
2、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后續產業開發。
3、具有較高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重要瀕危動植物資源的保護性、恢復性綜合開發。
4、具有重要生態與社會經濟價值的地方特色資源的保護性、恢復性綜合開發。
(二)支持以先進技術產業化為基礎、深度開發具有當地特色與資源優勢的“西部特色優勢產業鏈”項目。主要包括:
1、具有明顯特色、比較優勢顯著、市場前景良好的西部地區優勢農業資源深度開發產業鏈。
2、具有重要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及生態價值的傳統醫藥資源深度開發產業鏈。
3、具有顯著社會、經濟效益的西部特色礦產資源深度開發產業鏈。
4、具有明顯產業基礎優勢、市場競爭優勢和人文技術優勢的西部地方特色經濟產業鏈。
四、專項實施要求
(一)國家計委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等方式,積極推動高技術產業化西部專項的組織與實施。
(二)國家及地方政府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技術與人才資源向上述重點領域流動;支持東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在上述領域的高技術產業化合作。
(三)西部地區在組織策劃生態環保產業示范工程和特色優勢產業鏈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專家意見,在做好規劃前提下,開展項目儲備、篩選等前期工作,確保項目篩選的質量水平。在項目審批后,加強對參與企業在項目管理、市場開拓、技術引進、信息指導等方面的扶持和服務力度。
五、項目審理程序
(一)生態環保示范工程項目
西部省區計委按有關規定組織編制項目建議書,上報國家計委;國家計委根據國家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審理程序,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評估、篩選、批復立項;項目單位根據要求,委托有資質的單位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地方計委審查后上報國家計委審批,國家將在資金上給予一定支持,項目將享受相關優惠政策。
(二)西部特色優勢產業鏈
1、由西部省區市及相關地區計委負責組織有關方面專家、行業協會或企業,開展產業鏈規劃研究,提出規劃方案,上報國家計委;國家計委對規劃方案進行評審。國家將對特色產業鏈中的重點項目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并享受相關優惠政策。
2、“西部特色優勢產業鏈”由若干相關的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組成,地方計委根據國家計委對規劃的指導意見,制定“產業鏈”的建設與管理細則,落實項目實施方案,監督管理“西部特色優勢產業鏈”的建設與發展。在符合規劃方案的前提下,根據審批權限,項目分別由省市計委、國家計委按照有關程序審批。
3、地方應從各自地方和各產業鏈的具體情況出發,在政府指導下由相應機構負責落實國家與地方有關高技術產業化“西部特色優勢產業鏈”的各項政策措施,監督管理進入產業鏈的項目,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建設,研究產業鏈的產業發展效應和產業環境變化,收集并有關產業鏈發展的各種信息,組織信息交流服務,引導各種社會資源進入“西部特色優勢產業鏈”。
六、具體要求
(一)生態環保示范工程項目
1、所申報的項目應符合專項的安排原則和工作重點,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創新性,具備產業化條件,產品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和競爭力,預計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明顯的示范、推廣作用。目前尚處于研究開發階段或未取得國家有關方面生產許可的項目,不在本專項的受理范圍。對本專項已經支持過的同類項目原則上不再支持。
2、所申報的項目應提供相應的技術評價文件,包括省部級以上的技術鑒定證書或發明專利證書,相關的查新報告,國家權威部門提供的產品檢測報告等;有產品準入條件和標準的項目,必須符合該行業管理的有關規定,并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
3、如無特殊情況,我委于每年3月和9月開始項目的審理工作,請有關部門和地方計委在每年2月15日和8月30日前,將所申報的項目建議書、項目簡介、項目簡表等有關文件(一式兩份)和相應的電子文檔(需符合國家計委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管理系統的要求)報送國家計委。
4、項目主持部門一定要按要求嚴格把關,確保上報項目水平。同時注意,在項目申報期內,有關項目情況,項目申報單位應向有關部門或地方計委匯報,國家計委不直接接待項目申報單位。
5、有關最后入圍參加答辯評選的項目及評選的注意事項、具體時間、地點,將在我委完成項目初評后另行通知。
(二)“西部特色優勢產業鏈”采取成熟一個辦理一個的原則,不再集中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