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愛國衛生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改善生產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素質,經省政府同意,現就加強我省愛國衛生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愛國衛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愛國衛生工作是黨的群眾路線運用于衛生工作的偉大創舉,通過弘揚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互助共濟的美德,激發了廣大群眾自力更生改變生產生活面貌的熱情。長期以來,我省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在環境衛生整治、改水改廁、病媒生物防制、衛生創建、健康教育、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改變城鄉衛生面貌、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很大貢獻。
但是,現階段我省愛國衛生工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人民群眾的衛生保健意識還不夠強,一些疾病仍然威脅著百姓的健康,農村愛國衛生工作有待加強,改水改廁工程進展不平衡,少數地方對愛國衛生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等。加強愛國衛生工作,改善生產生活環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是落實科學發展觀、關注民生的重要內容。因此,各地、各部門要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進一步提高對愛國衛生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切實抓好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
二、明確愛國衛生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政府組織、地方負責、部門協調、群眾動手、科學治理、社會監督”的愛國衛生工作方針,以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為出發點,以健康教育為基礎,以環境整治為突破口,以改水改廁為重點,以衛生防病和提高健康素質為目的,全面開展城鄉愛國衛生運動。
(二)目標任務。今后一段時期我省愛國衛生工作的目標是:提高城鄉衛生創建水平,鞏固和發展衛生創建成果,開展健康城市建設活動。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實施“農民健康工程”的要求,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加快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步伐。落實病媒生物綜合防制措施,廣泛開展城鄉“除四害”工作,預防控制相關傳染病。全面推進“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和“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開展城鄉居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開展群眾性衛生監督。爭取到2010年,新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縣城各6個、國家衛生鎮10個,全省城市均達到省級衛生城市標準,新創建省級衛生縣城6個、省級衛生鎮30個,創建一批省級衛生村,繼續開展衛生先進單位創建工作。農村飲用安全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農村衛生戶廁普及率達到85%,行政村建有衛生公廁,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城鄉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80%。
三、以改水改廁為重點,加強農村環境衛生整治
加快農村改水步伐,加快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建設,嚴格保護飲用水水源,綜合防治水污染。加快實施區域供水,以城帶鄉擴大農村受益范圍。加快建設農村分片集中式、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建立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衛生學評價制度,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和竣工驗收時必須進行衛生學評價。建立農村水質衛生監測體系,完善監測網絡,對集中供水工程要加強水源、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的水質檢驗和監測,對分散供水點要分區域定期進行水質監測。加大對學校、介水傳染病和地方病流行地區、污染嚴重地區、災后地區的水質衛生監測力度。
加快農村改廁步伐,把農村改廁與農村污水處理、面源污染治理、外環境整治結合起來,統一規劃,整體推進。按照各地實際,在糞便無害化處理的基礎上,推廣三格式化糞池、沼氣池、糞便污水集中處理等技術,消滅露天糞缸。農村新建住房必須同步配套建造糞便和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設施,老住宅要加快戶廁和生活污水處理改造。在地處交通要道和企業集中、流動人口集聚的村要建造衛生公廁。對已建成的衛生公廁要完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作用,切實減少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發生。
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目標的要求,以“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為龍頭,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改變農村臟、亂、差現象,建立健全農村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各地要積極組織群眾平整村路,構筑、疏通溝渠,清除住宅、庭院、道路的垃圾和“白色”污染,嚴格治理亂倒、亂堆生活垃圾等問題。加強垃圾房、果殼箱、垃圾中轉站等村鎮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清掃保潔制度。因地制宜,大力推行農村生活垃圾鄉鎮區域性集中處理和“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處理方式,做好垃圾收集運輸處理。垃圾填埋場要按標準建設,有條件的地方要推廣垃圾焚燒發電等環保處理方式,防止垃圾處理二次污染。
四、以健康教育為基礎,提高群眾自我保健意識
充分利用大眾媒體,大力開展全民健康教育。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要通過開設專欄和專題節目等形式,加大健康教育宣傳力度。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和公共場所要設立健康教育宣傳欄。通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普及衛生知識,提高城鄉居民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培育文明風尚,引導城鄉居民改變不衛生陋習,養成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質和健康水平。
通過“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健康教育學校”、社區衛生服務和從業人員培訓,不斷加強農村居民、青少年、婦女、老年人以及食品企業、公共場所、職業危害企業從業人員等重點人群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要針對城鄉居民體檢中發現的健康問題,提供健康指導和咨詢服務。重點加強預防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毒和傷害的健康教育。
五、以衛生防病為核心,加強重點疾病防控
要把愛國衛生工作同疾病防治工作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愛國衛生組織的優勢,廣泛發動群眾,根據各地衛生防病工作的重點,組織開展愛國衛生專項活動。
持續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把“四害”密度控制在最低限度。出血熱、登革熱、瘧疾、霍亂、傷寒、鼠疫等疾病歷史疫區或發生疫情的地區,要切實加強相關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血吸蟲病、狂犬病歷史疫區和多發地區,要做好傳染源的控制工作,切斷傳播途徑,加強人畜共患傳染病預防與控制。
要加強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點疾病的監測,落實防控措施,減少艾滋病、結核病、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碘缺乏病和地氟病等地方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及精神病、傷害、中毒的發生和流行。加強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做好救災防病工作。
六、以衛生創建為載體,改善生產生活環境
深入開展國家和省級衛生城市(縣城)創建活動,促進衛生強市、強縣建設,為衛生強省建設打下堅實基礎。要實事求是,分類指導,堅持標準,整體推進,做到成熟一個命名一個。積極開展健康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建立健康城市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不斷提高衛生創建水平。統籌規劃,循序漸進,全面推進衛生鎮、村創建工作,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加強單位衛生管理。健全單位衛生管理制度,完善衛生基礎設施,改善生產工作環境。開展職工健康教育,消除職業危害因素,防范和控制傳染病、職業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保護職工健康權益。
七、以進城務工人員為重點,加強流動人口衛生管理
流動人口衛生管理是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的新內容和新任務。流動人口輸出地和輸入地都要加強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子女的衛生防病工作,做好免疫規劃、婦幼保健、傳染病防治工作,特別是要加強艾滋病、腸道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等重點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幫助其提高自我保健意識,養成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對流動人口集聚的城中村、城鄉結合部、中心鎮、勞動密集型企業等重點地區和單位,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切實加強環境衛生治理、病媒生物防制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解決職業危害控制、飲食飲水安全和衛生設施配置中存在的問題。
八、切實加強對愛國衛生工作的領導
加強愛國衛生工作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愛國衛生工作的領導,將愛國衛生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定愛國衛生中長期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確定年度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加強督導檢查。
加強愛國衛生組織機構建設。各級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以下簡稱愛衛會)是同級政府的議事協調機構,負責統一領導、統籌協調愛國衛生工作。各地要建立健全協調機制,明確有關部門職責,每年召開工作會議,研究重大問題,部署工作任務。要明確部門和人員承擔愛衛會辦事機構的日常工作。進一步完善基層愛國衛生網絡,機關、企事業單位、行政村和社區要建立愛國衛生組織,積極開展愛國衛生工作。
提高愛國衛生隊伍素質,創新愛國衛生工作方法。各地要加強愛國衛生隊伍建設,充實具有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的人員,加快人才培養,提高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各級愛衛會辦事機構要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充分運用現代管理手段和先進科學技術,創新工作方法,加強培訓指導,推動愛國衛生工作深入開展。
加大愛國衛生經費投入。各級政府要將愛國衛生工作納入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內容,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合理安排預算,重點支持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水質監測管理、農村改水改廁和垃圾糞便污水處理、病媒生物防制、健康教育等工作。
加強愛國衛生法制建設,把愛國衛生工作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軌道。要加快我省愛國衛生立法工作,制訂愛國衛生工作法規和各項管理辦法。各級愛衛會要依法履行職責,通過建立委員會會議制度、成員單位聯絡員制度、工作報告制度、重大事項協調制度、督查制度和社會監督制度等,加強成員單位之間的信息交流與資源共享,形成合力,共同完成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任務,為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