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春生產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小春是一年農業生產的重要開端。*年,我縣遭受創紀錄的“7.7”洪災襲擊,農業生產受到重創,部分重災農戶可能面臨冬、春糧荒問題。為搶抓*年農業生產主動權,奪取小春豐收,對于彌補災害損失,保障糧食安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為順利推進*年小春生產,特擬定本意見:
一、思路目標
*年,全縣小春生產堅持“穩定面積優結構,大推科技攻單產,重推良種升品質,壯大產業增效益,強化服務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總體目標是:全縣小春糧食播面達到55.7萬畝,比上年增加0.42萬畝。其中小麥播面39萬畝,比上年擴大0.4萬畝;洋芋播面達到10.5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小春糧食總產實現12.8萬噸,比上年增加0.2萬噸,其中小麥總產達到9.1萬噸,增加0.05萬噸;洋芋總產達到2.4萬噸,增加0.09萬噸。油菜計劃種植20萬畝,比上年擴大1萬畝;總產2.84萬噸,比上年增加0.2萬噸;計劃小春蔬菜播面10萬畝,總產達到14萬噸。
二、主要措施
(一)深化耕制改革,確保小春播種面積
面積是基礎,只有保證播種面積,才能實現增產增收。*年要依據市場需求,采取強力措施,組織發動群眾,層層規劃落實,深化耕制改革,狠抓干田整辦,充分利用冬閑田地和撂荒田地,大搞增、套、間種,杜絕田地撂荒,確保小春面積。一要開發“兩冬田”,堅持“小麥上山、油菜下田”,旱田和二臺地以下的地塊全部栽種油菜,在二臺地以上的旱地種小麥,瘦薄地和田坎地邊、廂溝邊大種豌胡豆、洋芋等小雜糧,開發“三邊一堆”油菜;濕害較重田種植大麥、蔬菜、綠肥或飼料,冬閑地聚土種植豌胡豆和洋芋。二要開發兩季田,及早規劃落實兩季田、免耕田,做到干田早開挖、早整辦、早炕田;土壤粘重、低洼或容易串灌的田塊要及早開好三溝(廂溝、圍溝、邊溝),排出三水(地表水、地下水、潛層水),堅持高廂深溝,消除濕害。全縣兩季田面積達到31萬畝,冬水田面積控制在20萬畝左右。積極推廣稻―稻―麥、稻―芋―油免耕栽培模式,徹底改變下濕田、槽溝田水改旱種小春濕害重、成本高、效益差的不良局面。全縣免耕栽培技術推廣面積要力爭達到8.5萬畝以上,其中小麥4.5萬畝、油菜4萬畝以上。三是推廣增間套。全縣旱地要實現100%改制,大力推廣小麥/冬作洋芋新模式,實行帶狀輪作,間作豌胡豆,套種、增種洋芋、蔬菜、飼料、綠肥等短期作物,為大春趨利避害和旱地深度開發創造條件,為猛攻玉米、紅糧打好基礎。同時,利用三邊一坡(即田邊、地邊、溝邊和坡地)增種豌胡豆和油菜。
(二)推廣良種補貼,擴大良種覆蓋率
良種是增產增收的關鍵措施之一。*年,繼續在全縣部分鄉鎮輪換實施“國家優質專用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大力推進全縣小麥高產優質良種普及進程,堅決淘汰易感銹病小麥品種。大力推廣“三高一好”(蛋白質含量高、面筋含量高、出粉率高和面筋質量好)高產、優質小麥品種。品種布局上,小麥主推川育19、綿麥43、川麥47等中強筋品種;油菜主推蓉油11號、川油15、川油16、德油5號、綿油11等“雙低”良種,進一步擴大“雙低”品種的推廣面積,力爭全縣“雙低”油菜覆蓋面達到85%以上;洋芋主推川芋5號、川芋4號、川芋56、川芋早等品種;葫豆主要推廣成葫14、成葫15、涼葫6號;豌豆重推龍豌1號,城郊一帶積極發展菜用型食莢大豌豆1號和無須尖1號。
(三)推進科技入戶,提高科技到位率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農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農戶作為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單位,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承擔者和踐行者。推動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到人,對于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科技應用水平,加速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推進全縣農業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年,繼續以實施“全國小麥科技入戶示范工程”為載體,進一步創新農技推廣體系,努力提高科技到位率和入戶率,切實解決農業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技術轉化“最后一道坎”問題。進一步加大科技示范戶培育力度,以示范戶能力建設為核心,示范帶動全縣農民提高農業科技應用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小麥科技示范戶要實現畝平增產小麥100斤、節支增收100元的“雙增100計劃”目標。特別要結合縣內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較多、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力緊缺的實際,進一步創新培訓模式,加大免耕、化學除草等節本增效技術培訓力度,提高全縣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技術上著重抓好以下關鍵環節:
1、佳期播種。*年小春油菜育苗宜安排在9月中下旬,10月中旬免耕移栽;免耕直播油菜宜安排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栽完油菜種小麥,達到秋發冬壯、奪取高產的目的。豌葫豆宜安排在10月10―20日播種。小麥播種海拔400米以上地區宜安排在10月25日至11月7日,海拔400米以下的平壩淺丘區宜安排在11月1―10日播種。11月下旬至12月初播冬作洋芋;1月上旬至2月初播春洋芋。
2、規范改制。旱地播種大小麥、豌葫豆等要全部規范改制,推行小麥/冬作洋芋、“雙二五”和“雙三”等帶狀輪作模式,蔬菜地提倡規范改制,銜接大春生產,為大春趨利避害和旱地深度開發創造條件,為大辦玉米打基礎。對下濕田、槽溝田實行水改旱,推行節本降耗、增產增收的固定廂溝免耕栽培技術,示范推廣稻茬油菜免耕移栽、油菜直播、小麥免耕栽培等技術,大力推廣“油菜+冬作洋芋”帶狀輪作種植模式,奪取小麥、油菜、洋芋、蔬菜大豐收。
3、合理密植。小春播種要嚴把播種質量關,堅持高廂深溝、抗濕播種、增密增肥、藥劑拌種。大、小麥播種要全面合理密植,增密度奪高產,大力推廣免耕化除、小窩疏株密植、條溝點(撒)播等技術,探索人工機播、撒播技術;旱地畝基本苗要達到10萬株,改旱田畝基本苗要達到15萬株;麥帶兩邊套種葫豆,預留行要大力增種洋芋、蔬菜、飼料、綠肥等短期作物,提高種植效益。油菜推行育苗寬窄行條栽,免耕移栽,每畝栽足6000--8000株。
4、測土施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改變傳統重化肥輕有機肥、重氮肥輕磷鉀肥、重大量元素輕中微量元素的不合理施肥方法,提倡無機肥與有機肥相結合、氮肥與磷鉀肥相配合、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互為補充,實現科學均衡施肥。*年小春重點抓好小麥、油菜配方施肥成果展示和大面積示范推廣。
5、綜防病蟲。堅持預防為主,病、蟲、草、鼠綜合防治。小麥播前抓好毒餌站滅鼠工作;加大藥劑拌種力度,要推廣粉銹寧、立克銹藥劑拌種,全縣小麥藥劑拌種覆蓋力爭達到90%以上;繼續加強以銹病、赤霉病為主的小麥病害監測預報和綜合防治工作。油菜要突出抓好菌核病、霜霉病、蚜蟲等的防治,千方百計降低病蟲危害損失。
6、加強田管。小春要注意理溝排濕,適時追肥。推廣節水、節勞、節肥技術,堅持“重施底肥,增施磷鉀,看苗早追,適時補微”原則,促苗早發穩長,及早搭建小春豐產苗架。同時抓好經濟作物冬、春季管理,黃花要落實遲割老苗、深翻炕土、培土培肥、施肥復壯、保蔸過冬等關鍵技術;柑桔要做好弱樹追肥、旺樹控長、疏果和銹壁虱、潛葉蛾、天牛、落葉紅黃蜘蛛等病蟲害防治。
(四)狠抓科技示范,推進農業產業化
在搞好科技培訓、技術指導的同時,積極抓好科技示范,重點抓好小春糧油“422”高產示范創建活動。通過六良配套(即:良種、良壤、良法、良制、良肥、良灌),使示范區小麥畝產達到400公斤,油菜畝產200公斤,洋芋畝產2000公斤。縣上要集中精力、集中資金、集中項目、集中成片在涌興、渠江鎮、貴福、中灘、望溪等鄉鎮建立5個1000畝示范片,抓好優質小麥/冬作洋芋、油菜免耕直播、脫毒冬作洋芋高產栽培等先進技術的示范展示。各鄉鎮也要相應集中成片抓好3個100畝示范片。小麥良種補貼、小麥科技入戶、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實施鄉鎮,要充分結合項目實施特點,組裝配套技術,建成高規格、高質量、輻射廣、帶動強的示范亮點,并以點帶片,以片帶面,推動大面積科技運用水平的提高。積極促進油菜、小麥產業化經營。充分依托金隆植物油廠、*小麥剝皮加工廠等農產品加工企業,繼續推行“企業+中介組織+農戶”的農產品種植、原料供給、產品銷售的經營模式,做大做強油菜小麥產業。全縣力爭發展“訂單”油菜15萬畝、小麥10萬畝,推動油菜、小麥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快速發展。
三、組織保障
奪取*年小春豐收,實現增產增收,任務十分艱巨。各地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理清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點,找準主攻方向,細化落實措施,強力推動小春生產平衡發展。一要強化宣傳。縣鄉各級要采取多種形式搞好宣傳發動,向廣大群眾宣傳抓好小春生產的重要意義和有利條件,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擴大小春播面,采用先進技術,大力發展小春生產。二要落實責任。推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實行目標管理,把目標任務層層分解細化,落實到人,加強檢查督促,確保落實到位。三要加大投入。各級財政要切實增加對小春生產支農投入,多渠道籌集支農資金,支持優質高產新品種的引進、示范和新技術的示范推廣,重點傾斜抓點示范,更好地輻射帶動大面積生產。四要搞好服務。農業、農機、供銷等涉農部門要做好小春生產所需種子、農藥、化肥、農機具等物資的組織和供應工作。各鄉鎮要抓住小麥良種補貼、小麥科技入戶、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實施的良好契機,配套落實資金、政策,搞好協調服務,最大限度發揮項目示范帶動效益。工商、質監、公安等部門要積極配合農業執法工作,加強農資市場監管,開展好農資打假活動,進一步整頓規范農資市場,切實維護農民利益,確保*年小春生產目標任務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