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局金融惠民工程指導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金融部門要進一步關注民生金融服務問題,加強對弱勢群體的金融扶持力度,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在信貸、支付結算等業務上的優勢,切實做好“三農”、就業再就業、助學、消費、中小企業等與民生和弱勢群體緊密相關的金融服務工作,促進“和諧*”建設,促進全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
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人民銀行*分行關于金融支持湖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政辦發〔20*〕3號)精神,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支持生態家園文明新村“十鄉百村萬戶”創建活動為載體,開拓信貸支農的新途徑、新渠道、新方式。針對農村金融市場萎縮、配置機制失調的現狀和問題,促進建立信貸支農投入穩定增長正向激勵的新機制,抓住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這個關鍵,優化農村信貸資源配置,創新信貸產品,加大支農信貸的有效投入,盡力滿足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對金融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
(一)繼續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時調整農業信貸結構,全力支持特色農產品板塊基地建設。根據我州農業資源分布狀況及其發展態勢,合理調整農業信貸結構,積極支持富硒茶、魔芋、特色蔬菜、地道藥材和特色干鮮果等特色農產品板塊基地建設,促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模式的發展,培植一批專業鄉鎮、專業村組,優化農村信貸資源配置,大力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二)以培植壯大龍頭企業為重點,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增強農村金融信貸支農的輻射能力。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加強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傾斜性支持“企業+基地+農戶”模式發展起來的企業,在保證自身的生存與盈利能力的前提下,以培植壯大龍頭企業為重點,加強對國家級、省級、州級重點龍頭企業的動態管理和信貸支持,扎實參與農業產業化建設,與“三農”一道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
金融機構要通過有效的金融服務,引導、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促進農業產業化、規?;洜I。大力支持發展訂單農業,扶持和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引導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與農戶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
政策性銀行要以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農業產業政策和區域發展政策為己任,重點支持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積極探索以商業性貸款運作模式,大力開展政策性信用貸款業務,加大對全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與農業產業化信用擔保機構密切合作,盡快落實上級行與州政府簽訂的有關貸款意向性協議,落實有關擔保貸款放大的政策,力爭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上一個新臺階。
(三)積極拓展信貸業務,開發、創新信貸產品,活躍農村金融市場。各金融機構要深入到“三農”第一線,開展調查研究,開發、創新信貸產品,解決信貸產品單一的問題。要完善扶貧貼息貸款運作模式,擴大扶貧貸款到戶規模,提高貸款資金使用效果;在繼續搞好“小額農貸”的發放與管理、切實解決農民“貸款難”的基礎上,做好“訂單質押”、“林權抵押”等創新業務的試點與推廣工作,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在轄區內推廣。
(四)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繼續支持基本農田保護區和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繼續加大對以沼氣池建設為中心的農村清潔循環能源建設、以“五改三建”為主要內容的生態家園、文明新村建設等方面的信貸支持。
(五)把信貸支持與農業機械化有機結合起來。農戶聯保貸款、大額農貸發放,重點向農民購置農機具傾斜,用先進的科技、技術促進農民致富、農業發展、農村進步。
(六)支持建立和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加強農業信息服務。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應注意和政府密切配合,加強信息溝通,與政府有關部門聯合組成信息網絡,定期或專題傳遞供需、價格及市場走向等信息,指導農產品市場體系的建立和信息服務體系的完善。
(七)發揮信貸政策的積極作用,擴大農民工就業市場的容量。對吸納農民工就業的企事業單位符合信貸原則的貸款需求,應按照政策規定積極提供信貸支持。進一步拓寬信貸服務領域,創新信貸產品,完善擔保機制,改進服務方式,探索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支持有實力的農民工自主創業和返鄉創業。進一步加大對符合信貸條件的鄉鎮企業、縣域經濟、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發揮其輻射拉動作用,擴大農民工就業市場容量,鼓勵和支持農民工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二、構建“金融服務綠色通道”,為社會弱勢群體做好特色金融服務
(一)加強宣傳和引導,促進全州就業再就業工作
1.深入開展《湖北省就業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實施辦法》系列宣傳活動,通過開辦社區示范活動點、培訓班、編發宣傳單等形式加強對社區居民、基層工作者的政策宣傳和培訓。督促金融機構根據社?;鸬拇嫒肭闆r按照一定的比例發放小額擔保貸款,將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貸款作為全州小額擔保貸款工作的有效突破口,加快推動小額擔保貸款工作,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擔?;?、財政貼息資金、創業培訓與小額貸款、創建信用社區等基礎性工作。
2.繼續推進就業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業務。探索建立“小額擔保貸款+創業培訓+信用社區建設”的長效聯動機制,充分發揮社區在小額擔保貸款中的作用;要在做好風險防范的同時,積極推進就業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業務;要積極擴大業務覆蓋范圍,力求惠及更多下崗失業及無業人員,努力幫助社會弱勢群體走上自主創業、自求發展的道路。要按照*政發[2006]1號文件規定的小額擔保貸款微利項目范圍,協調有關部門落實貼息資金,完善與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機制。
(二)大力推進助學貸款和職業教育貸款業務發展
1.進一步完善助學貸款的管理,積極擴大湖北民院、*職業技術學院助學貸款扶助對象,支持學校完善“獎、貸、減、免”資助體系建設。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財政、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做好生源地助學貸款財政貼息及風險補償金的協調工作,支持農村信用社加大生源地助學貸款擴面、增量力度。繼續做好助學貸款和學生誠信教育的宣傳工作,積極支持“個人誠信系統”建設。
2.積極探索支持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有效措施,支持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各金融機構要積極探索符合職業教育培訓特點的貸款管理辦法,對農民工和農村適齡青年在就業有保障、國家認證的教育培訓機構接受一年以上職業教育培訓的基礎上,可探索采取由教育培訓機構統一“承貸承還”的辦法,向參加職業教育培訓的農民工或農村適齡青年提供商業性助學貸款服務。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和農村適齡青年參加正規職業教育的,可以發放助學貸款。要大力支持面向農民工和農村適齡青年的職業教育、技能培訓機構改善辦學條件和擴大農村招生規模,發展訂單式培訓,提高職業教育培訓能力,為更多的農民工和農村適齡青年接受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創造有利條件,促進就業。
(三)加強銀行賬戶管理,探索建立和完善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
各金融機構要按照《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03〕5號)的規定,加強銀行賬戶管理,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預防和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相關工作。不斷改進和完善銀行農民工工資的業務管理。對勞動保障部門按照有關規定指定設立工資保證金專戶或要求在指定賬戶中預留工資保證金的,要積極予以配合。
(四)完善支付結算服務,為農民工工資支付和及時匯兌提供技術保障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做好農村地區支付結算工作的指導意見》(銀發〔2006〕272號)的精神,推進農村信用社支付清算系統加快發展,暢通農村支付清算渠道,提高農村地區支付清算效率。加快在全州范圍內組織推廣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積極探索開發和推廣適合農村實際、農民喜歡的支付結算服務品種,方便農民工現金支付和非現金支付。完善支付結算業務制,暢通農村金融機構的匯路,增強支付清算系統為農民服務的功能。
三、要繼續拓展城鄉消費信貸領域,積極支持消費信貸需求
繼續支持和推進住房信貸、汽車消費信貸和其他消費品信貸業務。支持經濟適用房和低價廉租房建設,促進住房供應結構的調整,引導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認真落實《湖北省金融支持農村消費市場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金融機構支持農村消費市場發展,切實發揮金融在支持農村消費市場發展的重要作用,大力拓展農村消費信貸領域,探索性地發放以支持農村教育、技能培訓、衛生、文化等改善為目的的貸款,改變農村消費貸款停滯不前的局面。
四、支持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大力扶持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尤其是服務行業,是我州吸納就業人員的經濟主體。各金融機構應把拓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作為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業務,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市場的拓展力度。一是實行分類指導、區別對待、扶優扶強,優先支持那些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成長性的中小企業;二是制定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貸措施,讓誠實守信、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得到便捷的信貸支持;三是開發適合中小企業需要的信貸產品,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四是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信貸營銷機制,著力培植一批黃金客戶,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貸款難”問題;五是要運用資金定價手段,探索政策性擔保和商業性擔保相配合的有效機制,分散中小企業貸款風險。根據我州中小企業發展的狀況,在對中小企業的支持上,應突出以下重點:
(一)積極支持發展傳統服務業。以宜萬鐵路、滬蓉高速公路等重大項目建設形成的大量人流、物流為契機,大力支持商貿、飲食、運輸、賓館等服務業的發展,支持拓寬服務領域,擴大服務規模,提升服務水平。
(二)主動支持發展新興服務業。重點是支持各類專業市場和要素市場建設,用信貸杠桿引導和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逐步形成發育健全的消費資料市場、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技術文化市場、信息服務市場和勞務市場。
(三)支持擔保體系建設。各金融機構要加強與現有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其增加擔?;鹨幠?、擴大擔保業務范圍、穩定業務收入;要積極支持社會其他資金參與到擔保體系的建設中來,豐富和發展本地擔保體系建設,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有利環境。
五、合理確定貸款利率和期限,降低融資成本
(一)農村信用社和其他涉農金融機構,要從服務“三農”、構建“和諧社會”的認識高度出發,建立、健全和完善貸款風險定價機制,結合農業成本、農民生活水平、農民負擔等多種因素,合理確定貸款利率上浮幅度。
(二)合理調整貸款期限。根據農業生產經營的需要,合理確定貸款期限,改變春放秋收的簡單模式,對于一些養殖業和農副產品收購加工業要根據其生產周期適當延長貸款期限。不斷拓展農村信貸業務領域,滿足農民多元化的信貸需求。
六、優化機構網點布局,適度放寬信貸管理權限
(一)各金融機構要著眼于社會效益最大化,在結合保本點測算的基礎上,調整充實分支機構和網點布局,以適應城鄉經濟發展的需要。要合理設置機構、業務、崗位和人員,以滿足所在地居民生產生活對金融服務的合理需求。
(二)上級金融機構要完善信貸管理機制。在確保信貸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適當下放貸款審批權限,簡化貸款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要逐步改變貸款規模管理辦法,根據地方經濟合理的貸款需求來安排和發放貸款。要對一部分效益較好、信譽較高的客戶增加授信額度,在授信額度內的貸款發放要簡化手續。同時要積極探索信用貸款的可行性,金融機構可根據企業和個人的信用等級、經營發展狀況等,在貸款發放形式上加以區別對待,對信譽特別好、確有還款能力的優質企業和個人可考慮發放信用貸款。要根據民族地區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水平確定評級授信的標準,努力拓展信貸市場。
(三)要完善貸款責任約束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信貸工作人員的貸款營銷積極性,增強基層行服務經濟的活力。涉農金融機構要結合當地農村金融環境,制定符合“三農”信貸投入的貸款責任追究制度,適度放寬收貸率、收息率等考核指標。建立“三農”信貸風險責任評估機制,對充分履責、程序合規、手續完備的貸款,若產生風險,可適度免除貸款責任人的個人責任;因市場因素、價格波動、自然災害等人力不可抗逆形成的貸款風險應對個人免責。
七、以促進建立信貸投入正向激勵機制為核心,探索金融業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
促進建立信貸投入正向激勵機制,正面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金融創新力度。以信用一條街、信用社區、信用鄉鎮建設為基礎,以整合中小企業擔保組織為平臺,以培育A級信用企業為載體,以加大對服務行業、中小企業信貸投入為目標,改善縣域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局面,使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加大對外向型經濟的金融服務力度,大力支持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以經濟和金融的協調發展作為金融業追求的目標,以健康高速發展的地方經濟為金融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基礎和保障。各金融機構應積極主動貫徹貨幣信貸政策,主動接受央行的“窗口指導”,積極調整經營戰略,完善信貸管理機制,建立貸款風險定價機制,構建激勵與約束并存并重的信貸營銷機制,開發、創新能滿足轄內經濟發展多層次、多形式需求的信貸產品,優化信貸業務操作流程,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用金融的強勢支持,全力推動我州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不斷滿足全州人民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