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物局加快發展文物事業的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管理區,鎮人民政府、辦事處,高場原種場,市政府有關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和市委四屆七次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工作,全面推動我市文物事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下簡稱《文物保護法》)、《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國發[19*]13號)和《關于進一步做好文物保護“五納入”的通知》(文物辦發[20*]26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市文物工作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認真學習實踐“*”重要思想,全面推動我市文物事業發展
(一)充分認識加快文物事業發展的重要性。文物事業是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文物事業發展是實踐“*”重要思想,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依法治國”方略,促進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各級黨委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從落實“*”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文物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緊迫感,真抓實干,全面推進全市文物事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二)進一步明確文物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我市文物事業的發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確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把“保護”作為我市文物工作的根本目標,增強對“搶救”工作的緊迫感。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充分發揮文物在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的整體素質,促進我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三)高度重視并大力推進文物事業的全面發展。市政府堅持每年召開一至二次文物工作專題會議,聽取文物工作匯報,研究解決文物工作面臨的問題。各地文物保護部門根據自身情況,加強對文物單位保護和管理。在保護好文物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和開發文物旅游資源,帶動我市交通、商貿和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促進文物事業與經濟、社會的和協發展。
二、深化改革,增強文物事業發展的生機和活力
(一)按照*省委組織部、宣傳部、人事廳、文化廳《關于深化全省文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通知》(*人[20*]41號)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點帶面,分步實施,積極穩妥地推進文物事業單位體制改革。文物事業單位是社會公益性事業,通過深化內部改革,面向群眾,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面向市場,借鑒市場機制增強自身的活力,從而遵循文物工作自身的規律健康發展。
(二)深化文物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本著以發展為主題,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為重點,全面推進文物事業單位的全員聘用制,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公開招考,競爭上崗,雙向選擇,擇優聘用。建立健全工作規范和考評制度。以搞好內部分配為關鍵,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實行工作職責目標考核,收入績效掛鉤,使分配向有突出貢獻者、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深化內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實行社會統籌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公益性配套改革。充分調動我市文物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文物事業的發展增添生機和活力。
(三)合理開發和利用文物資源。在保護好全市境內文物的基礎上,增強精品意識,挖掘特色文物資源,合理穩妥地開發和利用文物資源。除文物的本體保護由文物部門統一規劃、設計、管理外,其它基礎服務性設施,可采取行政推動,市場運作的方式,以公有民營、股份合作等形式開發旅游資源,吸納國內外商家資金改善和發展我市文物事業,推進我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加大文物保護力度,為文物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一)進一步完善文物的“四有”工作。文物的“四有”工作,即劃定保護范圍、樹立標志說明牌、建立記錄檔案、建立健全保護機構是文物保護單位實施保護管理的基本措施和保證,我市有國保、省保文物單位各1處,市保單位144處,準文保區117處。文物保護單位要根據文保等級和已有材料,進一步完善、規范“四有”工作。
(二)文物部門要抓好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和開發利用的規劃制定和實施,同時由市政府牽頭,建立由計劃、公安、民政、司法、財政、國土、建設、文化、稅務、環保、工商、林業、旅游、文物等相關部門組成的文物管理委員會,建立協調會議制度,加強對文物工作的領導。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協調經濟建設和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從而形成合力,動員全社會參與文物保護工作。
(三)建立健全文物保護網絡。根據全市境內分布的國保、省保、市保的等級建立專職和兼職的保護員制度,確立市、鎮、村、組、保護人的“五級”文物保護網絡。同時保護員兼具三員,即保護員、宣傳員、通訊員,全方位、全天候保護該地域內的文物安全。
(四)深入宣傳貫徹《文物保護法》和《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在強調文物工作者自覺學習和努力掌握的同時,積極推動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和社會各界對《文物保護法》和《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的學習和運用,嚴格履行法律賦予的權利、義務、責任、任務,依法行政,依法保護文物,使文物工作沿著法制化的軌道健康有序的發展。
四、合理利用文物資源,打造精品,塑造城市形象
(一)市委、市政府加強龍灣遺址保護、展示項目領導,其它相關部門在政策、規劃、資金、征地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力爭早日建成一個集文物保護、展示、風光攬勝、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大型“龍灣遺址展示園”,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創建文化名市,打造文化品牌,塑造城市形象。
(二)修復“兩李”(*)故居。通過修建“兩李”故居和陳列“兩李”遺留下來的遺物及相關歷史照片等,展現“兩李”光輝革命歷程,傳承愛國主義精神,使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三)修復“紅軍街”。通過修繕和立面復原“紅軍街”,展現當時的歷史風貌。形成一處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明、清建筑群(街)文化遺產于一體的歷史文化名街。
(四)改擴建市博物館。豐富文物展示內容,開辟新的陣地,改善服務設施,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展現*歷史文化積淀和傳統文化的發展軌道,使之成為*的歷史沿革的縮影,*標志性文化工程。
五、落實文物工作的政策,切實加大對文物事業的投入
(一)認真執行《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國發[19*]13號)和國家文物局等七部、委、局共同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文物保護“五納入”的通知》(文物辦發[20*]26號),切實做好將文物保護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改革,納入各級領導責任制的“五納入”工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對現行文物工作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督促和檢查。
(二)切實加大文物保護的投入,確保地上、地下文物及文化遺產的本體保護經費,其經費應隨財政收入增長而增加,并納入財政預算,對公益性文物業務工作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以確保文物的長期保護和文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六、加強文物工作隊伍建設,為文物事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一)抓素質教育。在文物工作干部職工中,開展宗旨、觀念教育,切實轉變觀念,營造勤奮學習,善于思考,學以致用的濃厚氛圍,著力提高廣大文物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質,知識水平和業務工作能力。
(二)抓人才培養工作。文物事業的發展,需要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骨干,這是關系大局,關系到我市文物事業長遠發展的大事。目前,要集中力量培養優秀中青年業務骨干和文物行政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推行文物、博物館持證上崗制度。不斷提高素質,穩定骨干,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文物工作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