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強社區建設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加強社區建設的要求,圍繞把我市建設成為以國際制造業名城為特色的現代化中心城市這一中心任務,現就全面推進社區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刻認識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明確社區建設的總體要求
(一)社區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社區建設,是黨的*大的要求,是新形勢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和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我市實踐同志“*”重要思想,實施“一網兩區三張牌”,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的重要戰略措施。為全面推進我市社區建設,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站在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推進社區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位置,抓緊抓好。
(二)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同志“*”的重要思想和黨的*大精神為指導,以加強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為重點,以理順社區關系為突破口,以發展社區服務為龍頭,以推進社區信息化為手段,。以創建文明社區活動為載體,以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為根本出發點,鞏固黨在城市工作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加強城市基層政權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密切黨群關系,維護社會政治穩定,促進我市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三)社區建設的總體目標。“*”期間,圍繞我市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的發展目標和“一網兩區三張牌”的工作思路,建立黨委和政府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社區居委會主辦、社會力量支持、群眾廣泛參與的社區管理體制,健全社區建設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整合社區資源,形成以鎮區黨委為領導核心,調動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社區建設的新格局,建設配套合理、檔次較高的社區基礎設施和靈活溝通、快速反應的社區信息網絡,提高社區居民群眾思想文化素質和生活質量,建設環境整潔優美、管理規范有序、服務網絡完善、資源共享互惠、文體活動活躍、教育多樣廣泛、人際關系和諧、社會治安良好的現代文明社區。
(四)社區建設的基本原則。以人為本、服務居民,資源共享、共駐共建,責權統一、管理有序,擴大民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二。切實加強社區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一)加強黨對社區建設的領導。鎮區黨委要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統攬社區建設工作全局。對鎮區下屬單位,以及轄區內無主管企業、社會組織中的黨組織和黨員實行全面的政治、思想、組織領導,對轄區內其它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參與地區性、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加強對轄區內群眾團體工作的領導。
(二)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原則上以社區居委會為單位建立黨支部,在2上年內實現“一社區居委會一支部”,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三)加強社區內企業、社會組織黨的建設。鎮區黨委對轄區內的各類無上級、無主管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中介組織等單位的黨組織和黨建工作實行屬地管理。
(四)加強社區內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黨的建設。由鎮區黨委牽頭建立“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實現社區政治資源的整合,使黨在社區形成整體上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
(五)加強社區黨員的教育管理。鎮區黨委對轉回居住地的離、退休黨員,離職、失業、下崗職工黨員,未就業畢業生黨員,流動黨員等實行屬地管理。
(六)加強社區黨的作風建設。各鎮區要建立社區黨風監督站,對社區單位進行綜合考評,并及時反饋給各單位及其上級黨組織,對社區內在職黨員參加社區工作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三、加強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深入開展社區各項工作
(一)加強社區居民委頁會建設。各鎮區要按照便于管理、方便群眾的原則,結合人文、社會、自然等社區構成要素,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社區建設發展規劃,科學、合理地重新劃分社區居委會。各鎮區轄區內的住宅小區,符合條件的,也應設立社區居委會,歸口所屬鎮區管理。
(二)加強社區居民自治組織建設。社區居委會必須堅持擴大基層民主,實行居民自治,逐步實現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要建立、健全社區居民會議和社區居民代表會議制度,實行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要積極發揮本社區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作用,充分聽取他們對社區建設、社區管理的意見。
(三)加強社區思想道德建設與社區教育。重視做好青少年、外來人員、老齡人口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擴大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的覆蓋面。廣泛動員、組織居民群眾開展創建文明家庭、文明樓宇、安全文明小區和軍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社區共建活動,引導居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加強社區學校等教育陣地建設,組織開展提高居民素質的各類教育活動,協調和依托社區內各類教育機構,逐步在社區建立、完善全方位一系列化的教育體系。
(四)活躍社區文化、體育活動。加強社區文化陣地、隊伍、活動、服務建設;依托社區資源和專業優勢,形成社區文化特色,增強社區居民的認同感和凝聚力。建設社區體育運動場地、設施,挖掘社區體育活動資源,廣泛開展全民體育健身活動,增進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
(五)發展社區衛生和社區計生服務。把城市衛生和計生工作的重點放到社區,建立以居民健康為中心、社區為范圍、家庭為單位、需求為導向,以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慢性病人為重點服務對象,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為一體的新型城市衛生和計生服務網絡。優化社區衛生和計生資源配置,加強社區衛生和計生服務體系的建設,不斷改善社區居民的衛生和計生服務條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改善社區環境。大力推進“綠色社區”建設,使環境質量優美、公眾環境意識較高。建設整潔、美觀的社區環境。廣泛開展群眾國衛生運動,做好除“四害”工作,提高社區衛生水平。
(七)加強社區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區社會治安防范網絡,建立以責任區民警為龍頭、以社區居委會治保主任為骨干、以區內保安聯防隊員、群眾義務治安員為依托的群防群治體系,落實防火、防盜、防事故、防破壞的各項防范和管理措施,保障社區居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增強居民法律意識,自覺遵紀守法,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及黑惡勢力,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加強社區內在校中小學生和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切實加強出租屋和外來人員管理,建檔登記,實現電腦化管理。加強對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和戒毒出所人員的跟進管理工作,配合做好“”練習者的教育轉化工作,消除各種社會不穩定因素,維護社區安定團結。
四、逐步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提高社區管理和服務水平
(一)建立和完善社區管理和服務信息化。積極穩妥地推進鎮區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區居委會服務站住點)的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區工作信息化、網絡化,實現社區資源共享。要將政府的公共服務和咨詢窗口通過網絡延伸到社區或與社區的信息服務平臺相連結,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政務服務;促進政務公開,擴大公共信息的覆蓋面。
(二)加強社區信息化建設的宏觀規劃和管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社區信息網絡建設的宏觀規劃和管理,保證社區管理與服務信息化的健康發展和信息資源的合理利用及網絡安全。注意防止出現“一哄而上”的現象,避免產生新的行業壟斷行為;要注意保護投資者的積極性,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社會資金參與社區信息化建設,鼓勵第三方加入網絡增值服務行列,同時加強對國際互聯網及本地網站信息的監測與管理,加強信息化工程中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五、加強對社區建設的組織領導,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一)建立、健全社區建設領導責任制。各鎮區黨委和政府(區辦事處)要把社區建設擺上重要位置,切實加強領導,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統一規劃部署;要把社區建設的目標、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城市建設管理總體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市、鎮區要成立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社區建設的日常工作由各級民政部門負責。
(二)加大社區建設投入和扶持力度。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按照“財隨事轉”、“費隨事轉”的原則,根據鎮區承擔的職責、任務,合理確定并逐步增加鎮區搞好社區建設的財力,規范和完善相關的財政轉移支付,逐步加大對社區建設的投入。同時,要設立專帳,管理和使用好各級政府用于社區建設的各項管理經費和專項建設經費。
以政府投入為主渠道的社區服務單位,參照社會福利事業單位進行管理。非營利性的社區服務單位,由民政部門進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屬營利性的社區服務單位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登記管理,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凡屬福利公益性質的社區服務單位和居民委員會辦公用房的租金、水電費、電話費參照民用標準收取。社區建設要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化投入相結合的原則,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積極吸引社會力量、社會資源參與社區建設,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社區建設;要積極探索政府倡導資助、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的社會化發展新型社區的路子,促進社區投入機制和運行機制的創新。
(三)構筑社區建設工作新格局。市、鎮區各有關部門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積極支持和參與社區建設各項工作,切實為基層解決社區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場地、資金、人才問題,為社區建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條件。轄區內各單位都要參與社區建設,增強“駐在社區、共建社區”的意識,組織黨員和職工參加各種社會性、地區性、群眾性、公益性活動,有條件的單位應為社區居民開展各項活動提供人員、設施、場所等方面的支持,努力構筑黨委、政府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社區居民委員會主辦、社會力量支持、群眾廣泛參與的整體推進社區建設的新格局。
(四)加強社區建設的輿論宣傳和理論研究。宣傳部門、民政部門和各新聞單位要堅持與時俱進,及時挖掘、宣傳社區建設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和新經驗,加大社區建設工作的宣傳力度,形成人人關心社區建設、人人支持社區建設、人人參與社區建設的輿論氛圍和社會氛圍。社科理論工作者要加強社區建設的調查研究,加大社區建設工作理論研究力度,積極探索現代化中心城市社區建設的新模式,為社區建設實踐提供理論支持。
(五)建立、健全社區建設的監督和激勵機制。要把社區文明程度作為衡量社區建設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對文明社區實行動態管理,原則上每兩年進行一次評選、考核,符合標準的,保持榮譽稱號;工作滑坡或出現重大問題的,給予批評警告,限期整改,仍不達標者取消榮譽稱號。市委、市政府每兩年命名、表彰一批市級文明社區。文明社區的評選、考核由市、鎮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進行審議,由各級文明委審定,具體工作由各級文明辦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