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發展秋種管理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
秋種是我縣農業工作的重點。為切實抓好秋種工作,穩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種田收入,經縣政府同意,現就今年全縣秋種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理清思路,明確目標。今年我縣秋種工作的總體思路是:繼續堅持主攻小麥戰略,進一步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優質小麥生產,發展高效越冬經濟作物,加大投入,強化技術服務,提高秋種技術含量,深入開展小麥高產攻關活動,為明年午季農業生產再上新臺階奠定堅實基礎。總體要求是實現“三個提高”:一是秋種質量再提高。小麥良種普及率達95%以上,適期播種和適量播種面積達到90%以上,機耕機播面積達到95%以上,越冬前一、二類苗比例達到80%以上。二是夏糧產量再提高。全縣夏糧面積不少于去年,其中小麥面積126萬畝以上,單產穩中有增,力爭達到350公斤,增加11公斤。三是農產品質量再提高。全縣小麥優質率提高10個百分點。
二、突出重點,抓好小麥高產攻關和良繁基地建設。小麥高產攻關活動是縣委、縣政府推動我縣小麥生產再上新臺階的有力抓手,我縣連續幾年開展小麥高產攻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今年秋種,全縣在鞏固原有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各鄉鎮要根據縣農委《*—*年度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實施意見》和《小麥高產攻關考核評比辦法》,抓緊制定方案和措施,安排落實好高產攻關示范區,確保攻關活動取得實效。各鄉鎮要結合小麥高產攻關和優質小麥的推廣,抓好不少于1000—2000畝的優質小麥良種繁殖基地。充分發揮種子公司、良種場、農科所、科技園的優勢,全縣建好10畝優質小麥良種穗行、100畝穗系、2000畝原種田、4萬畝良種田,做到“三圃田”配套、比例協調,保證本縣小麥良種補貼及優質品種推廣用種需要。繼續組織開展優質小麥新品種引進試驗和生產示范工作,為全縣小麥良繁和生產用種的更新換代奠定基礎。
三、圍繞增效,因地制宜調整秋種結構。要根據《潁上縣優勢農產品規模基地建設實施方案》(潁政秘[*]79號)的要求,采取政策引路、服務指導、示范引導等手段,加速優勢農產品規模基地建設,推進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著力建設一批高標準示范區,提高我縣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一是調整品種結構,擴大半冬性品種的種植比例。對大豆、玉米、芝麻等早茬作物田塊,要選用豫麥70,搭配皖麥19等半冬性品種,盡可能提早于10月上中旬播種,以延長生育期,提高產量。切實改變豫麥18等春性品種比重過高、布局不合理的格局。紅芋、晚稻產區選用耐晚播的豫麥18和鄭州9023小麥品種,玉米、大豆主產區選用播期彈性大的豫麥70和偃展4110;二是調整品質結構,優化區域種植。在慎城、八里河、黃橋、十八里鋪、耿棚、盛堂、謝橋、湯店、楊湖、六十鋪、紅星、新集、古城、劉集、潤河、江口、陳橋、五十鋪等24個鄉鎮及國有農場實施優質小麥良種補貼項目,相對集中連片發展優質專用小麥40萬畝,力爭全部實行訂單生產。非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區也要千方百計大力發展訂單生產;三是發展適銷對路的經濟作物。擴大以大棚蔬菜和優質大蒜為重點的精細蔬菜種植,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沿淮洼地低產麥田可改種油菜、越冬蔬菜、早春毛豆等高效作物,加快發展牧草,促進種草養畜;四是大力發展間作套種。各地要因地制宜選擇間作套種模式,留好留足預留行,適時播種、移栽間作套種作物。全縣間作套種面積不少于10萬畝,每鄉鎮抓好1—2個連片的示范田,引導帶動間作套種技術推廣。
四、狠抓關鍵,大力推廣適用增產技術。一是科學選用品種。根據茬口銜接和避災保收的要求,遵循主推品種明確、搭配品種合理、示范品種配套的原則,早中茬品種以豫麥70為主,搭配皖麥19;中、晚茬品種以豫麥18、偃展4110、皖麥44、鄭麥9023為主,鄭麥9023要嚴格掌握播期,搞好技術配套。繼續擴大示范新麥18、皖麥50、皖麥52、阜麥936等品種。油菜選用皖油14等雙低油菜。二是推廣科學播種技術。重點把握好播期,控制好播量,精細整地作畦,打好播種基礎。要著力改變播量過大和撒播、春性品種播期過早、旋耕鎮壓不實、機播行距過窄、三溝不配套等不科學的做法,大力推廣機械深耕,擴大播種機行距,實行寬行機械條播。墑情正常情況下,半冬性品種宜在10月10—20日播種,播量9—10公斤;春性品種宜在18—30日播種,播量10—12.5公斤;鄭麥9023品種必須在10月25日以后播種,立冬前結束。大力推廣深溝高畦技術,做到農田“三溝”配套、稻茬及低洼地區推廣旋耕播種后鎮壓技術,爭取時間適期早播;晚茬小麥遇陰雨天氣造成播種受阻時,可推廣浸種催芽、免耕點播等應急技術,晚中求早。三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精心組織測土配方施肥活動,在測土的基礎上,根據作物保優高產栽培對各種元素的需求量,進行配方施肥。堅持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氮、磷、鉀、微肥配合,基肥、追肥、葉面肥合理運籌。在施肥方法上,有機肥、氮肥、微肥全部撒后翻耕,磷、鉀肥70%撒后翻耕,30%撒垡頭耙地。高產攻關田要全面推廣小麥氮肥后移(改返青肥為拔節肥)技術,增施農家肥,培肥地力。重視油菜硼肥施用,做到“無硼不栽菜”。今年落實配方施肥60萬畝,測土化驗6000個樣品,發配方卡15萬份,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示范戶10000戶,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3—5%,畝節本增效30元以上。四是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提倡種子包衣,抓好播前種子或土壤藥劑處理,生長前期抓好化學除草以及紋枯病、白粉病、麥蜘蛛病蟲測報和防治,后期抓好吸漿蟲、赤霉病、銹病、穗蚜、粘蟲的綜合防治。通過強化病蟲預報體系,建立重大病蟲應急反應機制和科學用藥的監管機制,使安全用藥水平和防治效果大幅提升。
五、加強領導,提高秋種組織化程度。各鄉鎮要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高度,提高對秋種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秋種工作作為當前中心任務擺上重要位置,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層層建立秋種工作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切實加大對秋種的投入,精心組織、統籌安排、分工負責、責任到人。一要認真實施小麥良種補貼和測土配方施肥補貼等項目,確保農民足額享受國家優惠政策。二要強化技術培訓服務。突出抓好高產攻關示范、新品種展示、配套技術推廣。農業部門要組織農業科技人員深入農村,劃片包干,駐點指導,責任到人,開展全方位的秋種技術服務。要創新服務方式,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有效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把技術送到千家萬戶、田間地頭,認真組織苗情、土壤墑情、病蟲情“三情”監測,把握苗情動態,強化分類指導,實現均衡增產。宣傳部門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等媒體,廣泛開展技術宣傳。各有關部門要通過舉辦培訓班、發放明白紙等形式,把農業技術送到千家萬戶。三要加強市場監管。秋種期間,農業、工商、質監等部門要深入開展以種子、化肥、農藥為重點的秋季農資專項整治活動,重點整治沒經審定或引種批準的品種、沒有登記的肥料和農藥、質量不合格的農資產品和假冒偽劣行為,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同時搞好農資價格的監控,防止農資價格過快上漲。四要推進產銷銜接。有關部門要引導龍頭企業或中介組織與農戶發展訂單生產,推進產業化經營,確保優質專用農產品能夠銷出去、賣上好價錢。五要創新工作機制。各地要因地制宜積極創新經營機制,繼續深入開展“五統一”(統一供種、統一機播、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統一銷售)服務試點,探索把千家萬戶分散經營的農民組織起來的有效途徑,找準實現優質化生產、規模化開發、標準化栽培、產業化經營的抓手和著力點,不斷提高技術到位率,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生產效益。引導和鼓勵各類服務實體投入秋種,為農民提供機械作業、配方施肥、化學除草、病蟲防治等專項服務,提高秋種服務的社會化、組織化程度。六要加強部門協作。農業部門要制定好秋種方案和抗災預案,搞好技術服務;水務部門要抓好高標準農田基本建設,加強水源的涵蓄調控,做好抗災搶種準備;糧食部門要抓好訂單生產的落實,搞好優質小麥產銷銜接;財政、金融部門要采取措施,加大對秋種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廣電部門要加大對秋種報道的力度,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供銷、供電、商務等部門要做好秋種物資籌備和供應;各涉農部門都要齊心協力,相互配合,確保秋種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