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技術數學課程整合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課題研究界定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現代教學思想與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整體概念。運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參與度;化靜為動,揭示內在規律;聯系生活,體驗知識生成;及時鞏固新知。通過整合的研究,進行基于信息技術的數學和信息技術校本課程開發。
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開發校本課程,現在已成為一種新的課程開發策略、一種課程管理制度的變革、課程變革的新模式、成為學校特色構建的一部分、成為國家課程開發的一種補充。
二、課題研究背景
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是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必然發展。
美國面向21世紀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使用技術幫助所有學生理解數學,并為科技化的社會中應用數學作好準備”。
英國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供適當機會來發展應用信息技術學習數學的能力”。
我國*年新頒布的《數學課程標準》也把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作為“基本理念”之一,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對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數學學習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
我區也早在03年開展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課題實驗研究工作,組織了5所實驗學校,其中小學兩所,在研究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深圳市南山實驗學校很早也開展了校本課程研究。
“不可否認,03年開始的新課改已取得相當成效,但伴隨著改革而來的,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一些目標的偏離,如國外課改理論的本土化不足,改革舊弊端出現矯枉過正等,另外,新課程體系在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局部地區課改流于形式等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白云區是廣州市典型的城鄉二元化結構的行政區。區域廣闊,城鄉結合,經濟發展不平衡是我區教育環境的基本特點,這直接導致了區內教育發展不均衡現象的突出”。為此我區成立“新課程分層推進、分類指導策略研究”課題,正是為了課改實驗科學、有序地進行,此課題是白云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項研究重點課題。
根據“分層推進、分類指導”的指導思想,我校是公立省一級小學,位于區教育強街景泰街,地理環境優厚,(這里從等級學校的發展,學生源狀況,學生信息技術素養和創新能力的要求去談)。在日常教學中和探討中,我們發現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1、信息技術教材內容少。廣州市信息課的教材只有第一、二冊兩本,而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是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共4年,教學內容顯然是不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知識需要的。因此,我們考慮,可否利用信息技術教材和其他學科的教學資源,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開發適合本校信息技術教學的校本課程,從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學好知識的同時信息技術能力也得到提高?
2、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新課標下各學科的教學內容和學習方式都有相當大的變化。數學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猜想、模擬、數值分析、度量與分類的能力,除了充分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豐富的教學軟件來設計課件進行演示外,還可以借助計算機軟件通過操作實驗的方式揭示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和實際應用過程的內容,把隱藏在數學知識背后的數學思想方法及內在聯系展現在學生面前。
例如,我校曾有一節研究課:一位老師教學完六年級數學“統計的初步認識”后,又在信息課上執教了一節“運用excel繪制統計表和統計圖”,進行了“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探討,既豐富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又使學生用信息技術的觀點重溫了這一數學知識,學生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能夠開展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研究,開發校本課程,豐富教學內容,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師參與課程管理的意識、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創立有白云特色的課程管理機制,促進教師專業化和可持續發展,所以,開展新課程“小學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課程整合”(名稱要變)課題研究,開發校本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和價值。
同時,我校領導重視科研工作,教師普遍較年輕,學歷高,干勁足,在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校園學術環境。課題全部懂得操作計算機和電教平臺,并會制作簡單的課件。現有電教設備平臺較先進和齊全,并已接入了市科教網。我校很早就開始制作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由于我校的幾名數學老師也兼任信息技術課,所以數學科和信息技術科能夠經常在一起教研,研究如何設計數學課件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重難點,探討課堂評價方式等。校本教研下聯結成的研究共同體有利于本課題研究的開展。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目標是指對于此課題研究后達成的目標,包括學校的課程、教師、學生的目標)
1、構建出“”的校本課程體系
2、教師成長……
3、學生……
4、通過校本課程建設,學校……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校本課程教材內容的研究和設置
2、基于校本教材的課程實施的教師專業技術能力要求
3、基于校本課程實施的校園信息技術課程資源庫的構建
5、基于校本課程的學生學業評價
……
三、課程研究基本內容
1、現階段下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教學有效性,包括對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評價標準,教材的運用等;根據學校自身明確的長期、整體的課程和教學目標,在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中結合開發校本課程。(教師是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和實施者,具有主動解釋課程、開發課程的能力,以此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這是研究目標,放到研究目標去
2、在校本課程開發研究中,組織1到2個實驗班及實驗教材,做好調查問卷和相關實驗數據記錄。通過舉行相關的研究課檢驗課程研究效果。教師明確學生不但有個別差異,也有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課程應根據學生需要而不斷地進行調整。(這是研究的操作過程,寫在研究方法的實驗法里)
3、采用現有網絡,以web形式組建學校網站和教學資源庫,包括網上收集和本校創作的,重點是數學和信息技術學科各年級的課件、論文、案例等,滿足教學基本需求,為日常教學打好基礎。(這樣的表述屬于研究的做法,應該表述為,利用校園網設備資源,實施基于WEB形式的校園網資源庫)
4、通過積累比較和學習,挖掘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潛力,提高教師“整合”能力。通過使用優秀的課件和借鑒優秀課例,為學生提供廣闊思維空間,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你這些表述全部是研究后的變化成果表述了)
5、利用現有教科研網,加強網絡應用,例如bbs和blog,建成“生生”、“師生”之間、老師與家長、學習伙伴之間的廣泛交流平臺。(應該是表述為構建基于網絡平臺的師生交流學習平臺)
四、重點及應解決問題(此部分建議整合到目標和內容中去寫)
1、在進行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工作中,教學環節的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媒體)的地位與作用,如何通過“整合”使各個要素在教學過程中比傳統教學發揮更大作用,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2、在學科課程“整合”之后,信息技術的運用與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之間的關鍵在哪里?如何進行評價?或者說,通過運用什么現代化手段,使學生學習能力明顯提高了,獲取和掌握知識的途徑、能力,下一步要怎樣進行學習等。
3、在組建、運用學科資源庫過程中,如何發揮教師們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創造性,對課件的進一步加工能力的培養。
4、校園網的安全管理,包括硬、軟件可能出現一般問題,如何防止病毒攻擊,及做好數據備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