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土局地質災害防治活動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切實做好我市*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全市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江蘇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市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預案》,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一、全市主要地質災害分布情況
我市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突變型災害和地面沉降等緩變型災害,截止*年4月底,全市共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96處,其中滑坡42處,崩塌51處,地面塌陷3處。
*年,全市共發生滑坡(崩塌)3處,均發生在*地區。從規模上看,均屬小型,由于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深入、細致的工作,地質災害未造成人員傷亡。*年治理地質災害隱患點3處,其中連云區1處,市開發區2處,新建地質災害安置小區1個,位于*區*村。我市地質災害主要分布情況如下:
(一)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地區及*縣、*縣露采礦山宕口。市區主要分布在前、后*的西坡及北坡和*的北坡;*縣崩塌地質災害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山區的*——*、*——*——*、*、*等地,涉及*、*、*、*、*等鄉鎮及*、*藝場;*縣崩塌地質災害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山、*、*、*、*等地,涉及鄉鎮主要有*、*、*、*、*、*、;*縣崩塌地質災害主要分布于*、*、*、*等鄉鎮的孤山殘丘等地。
(二)采空區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錦屏磷礦區和*磷礦區,是由地下開采磷礦誘發的地質災害。其中,錦屏磷礦分東西兩個礦區,地面塌陷的平面形態總體呈扁長帶狀,長1650-2100m,寬30-600m。
(三)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的*——四隊——市區徐圩一線以南的平原區,是地下水強烈開采區。第II、III層承壓水的現狀開采井數量累計達411眼,年開采量達1586萬m3,已經形成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并已經發生地面沉降,目前程度輕微,累計沉降量小于200mm,但應引起足夠重視。
二、地質災害威脅對象、范圍
經調查和核實,我市共有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25處(附表),直接受威脅人數為419人,潛在經濟損失2434萬元,是我市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我市地質災害雖然大多數類型屬小型,但部分地段靠近居民區、公路邊,或在景區范圍,對附近居民、過路車輛行人和游客造成安全威脅。特別是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是突發性強的地質災害災種,一旦發生,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年地質災害防治任務
(一)防治重點地區
一是市區*、錦屏山、孔望山,*大*周坡及*、*部分低山丘陵地區的周坡。本區地質災害以滑坡、崩塌為主。預測將發生在市區的前*、中*、后*、北崮山、大島山、鳳凰山、錦屏山、孔望山、劉志洲山;*縣大*、小*的周坡及*、*縣部分廢棄或在采的采石塘口。
這些地區在汛前要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和巡查工作,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的群測群防責任制,將監測、預防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
二是由于井下開采引起的崩塌、地面塌陷和淹井等地質災害。錦屏磷礦應以防淹井、防崩塌、防尾礦壩坍塌為重點,*磷礦以防地面塌陷為重點。
各地應立即對各種隱患及防范實施進行全面檢查,加強監測,劃出地面塌陷危險區,一旦發生險情,及時組織危險區居民和財產轉移,避免人員傷亡,同時要有計劃地采取有效措施,徹底治理地質災害隱患,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重點防范期
根據我市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發生規律和特點,市域降雨特點、趨勢和歷年地質災害調查、監測、發展情況分析,我市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6、7、8、9四個月。各縣區政府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及時進入重點防范工作狀態,確保安全度汛。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建立地質災害防治領導責任制
各縣區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成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指揮機構,根據《*市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預案》的各項要求,部署本地區的防治應急措施。建立地質災害防災領導責任制,層層分解、落實責任人,做好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轄區內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各鄉、鎮(辦事處)及重點村,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撤離方案。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完善制度,認真做好監測速報工作
各地、各相關部門要認真做好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網絡和預警系統,認真開展預測、預報工作。建立完善汛期巡查制度、值班制度、重點監測制度和災情速報制度,全面落實部門責任制。
(三)突出重點,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
我市的重點災種仍為滑坡與崩塌,當前要重點對居民、游人安全和文物構成嚴重威脅的隱患,提前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防范。各地已制定險區搬遷計劃的盡快組織實施,在建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要嚴格按照批準的方案規范施工。
各地抓緊對新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核發明白卡,劃出本轄區內的滑坡、崩塌等災害隱患和危險區;已圈定危險區的,要設立警示標志,特別是對區域內的重點地質災害易發地段,抓緊在汛期前落實防治措施,在汛期加強監測。對井下開采的礦區,提前搶修好防排設施,確保汛期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執法力度
各地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有關規定,深入開展執法檢查,切實強化對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危險區和易發區的監督管理。對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修路、建房、開礦等工程建設活動,在編制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城鎮建設規劃時,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從源頭上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