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避免和減輕因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社會穩定,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及《*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在汛前地質災害調查的基礎上,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20*年地質災害發生概況及20*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我縣地質災害除長江岸崩規模較大,其余均為小型。20*年完成了省級重點地質災害點小孤山風景區危巖崩塌勘查,北浴鄉四吉村滑坡搬遷也基本完工。我縣未發生大型地質災害,強降雨期間小型災害偶有發生,未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
20*年我縣地質災害發展趨勢受強降水引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仍有可能發生,因采礦引發的采空區塌陷、巖溶塌陷、崩塌、滑坡地質災害將呈多發趨勢。因工程建設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為主要因素。
二、20*年地質災害預防監測重點和重點防范區域
我縣地質災害發生的強弱在時間上主要受降雨控制,主要發生在降水強度大的年份。根據地質災害分布特征和誘發因素,重點防范期為5-9月份。
根據地質環境條件,按主要災種,全縣重要防范區段如下:
1、崩塌、滑坡、泥石流重點防范區。分布于北部中低山區*等鄉鎮;
2、采空區塌陷,巖溶塌陷。分布于二郎、柳坪、高嶺、程嶺等鄉鎮磷礦、煤礦采空區;
3、岸崩、堤基滲透變形重點防范段。分布于同馬大堤宿松段、萬畝以上圩堤;
4、重要交通干線重點防范段。分布于北部山區:X*0線陳漢至北浴段、X*6線二郎至界嶺段、X086線。
三、地質災害監測、預防責任
按屬地管理原則,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將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預防工作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予以公告。工程建設、礦山開采等人為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工程單位或企業將監測、預防責任落實到具體責任人,當地鄉、鎮政府要做好監督、檢查工作。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防治工作責任
各鄉鎮、各部門要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逐級落實地質災害責任,切實落實好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各項規定和“六項制度”,真正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緊抓重點,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汛期是我縣地質災害多發期,集中強降水是主要誘發因素,因此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1、認真開展地質災害的巡查和督查工作。在重點防范期內,各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對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巡查和督查,因地制宜,采取避讓或應急治理等有效措施,對于地質災害隱患點,要設立警示標志,對出現地質災害前兆(險情),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的區域和地段,應及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設置明顯警戒線并予公告。
2、加強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工作。縣國土資源局要會同縣氣象局積極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縣國土資源局負責提供全縣地質災害資料,縣氣象局負責在強降水時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在汛期天氣預報中增加防范地質災害的預警內容,發揮預警預報的重要作用。
3、認真落實“六項制度”。縣國土資源局要認真落實《汛期地質災害防范值班制度》、《地質災害險情速報制度》、《地質災害險情巡查制度》、《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發放制度》、《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制度》和《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縣建設、水利、交通、旅游等有關部門應及時與縣國土資源局通報本部門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險情、災情及防治情況,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4、做好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災準備工作。各鄉鎮及有關部門要認真做好應急救援準備工作,落實應急救災物資、設備、資金、人員,建立應急工作機制和應急專家隊伍,保證一旦發生災情或險情,能及時有效的進行判斷,迅速做好應急救援和應急處理。
五、加強宣傳培訓,完善群測防治體系
在去年年底開展農村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的基礎上,各鄉鎮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宣傳媒體,繼續加大對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普及,進一步提高群眾的防災意識,防災水平和自救能力。各鄉鎮、村以及有關礦山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縣、鄉、村群測群防網絡,落實責任人、監測人。加強群測群防網絡的管理和監測人員的業務培訓,發現險情及時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