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局節能實施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發〔20*〕28號)、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我省節能工作的意見》(*府〔20*〕120號)、《印發*省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府〔20*〕66號)和《*市節能工作實施方案》(江府辦〔20*〕11號)的精神,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強化全市節能工作,確保實現*市政府下達我市“*”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結合《國務院批轉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的通知》(國發〔20*〕36號)的有關要求和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加強節能工作的重要意義
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能源消耗需求不斷增加,能源安全問題更加突出,尤其是我市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性改變。能源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解決我市能源問題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節約優先的原則,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強化節能工作,是保障我市能源供應,確保經濟安全,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市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完成“*”節能目標任務的現實需要。
二、節能工作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節約資源基本國策,以建設節約型社會為目標,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節能技術進步為根本,建立嚴格的節能管理制度,實行有效的激勵政策措施,強化全社會的節能意識,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調動市場主體節能的自覺性,加快構建節約型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節能促進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推動節能工作,做到節能與發展相互促進;堅持節能優先,效率為本,著力實現開發與節約并舉;堅持把節能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攻方向,從根本上改變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堅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與實施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努力營造有利于節能的體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堅持源頭控制與存量挖潛、依法管理與政策激勵、突出重點與全面推進相結合。
三、節能工作主要目標
根據《關于印發*市“*”期間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標計劃分解方案的通知》(江府辦〔20*〕117號)要求,到20*年,全市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較完善的節能法規和標準體系、政策保障體系、技術支撐體系、監督管理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形成市場主體自覺節能的機制,全市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按20*年不變價格計算)從20*年的1.16噸標煤/萬元下降到0.93噸標煤/萬元,比“十五”期末下降20%。列入省“雙千節能行動”的6家重點耗能企業要按規定完成“*”期間下達的節能量任務。年耗電量500萬千瓦時以上的企業要實施節能節電工作。
四、節能工作的重點任務
(一)積極構建節能型產業體系。
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各鎮(街)、各有關部門要切實落實《轉發國務院關于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決定的通知》(*府〔20*〕27號)、《關于印發*省工業九大產業發展規劃(20*-20*年)的通知》(*府〔20*〕15號)和《關于印發*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修訂版)的通知》(*府辦〔20*〕15號)和《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意見的通知》(*府辦〔2003〕44號)和《*市工業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等文件精神,大力發展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要嚴格控制新開工高耗能項目,對企業搬遷改造實行嚴格的能耗準入管理。對于能源消耗重點大戶,要加快節能技術進步及技術的推廣使用,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新建的重化工業項目單位產品能耗必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立健全產業退出機制,按市場化原則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產業。加快關閉、淘汰冶金、電鍍、皮革、印染、化工、水泥等行業中能耗高、污染大、效益差的企業。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工藝、技術和設備。研究落實關于促進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措施。(由市發展改革局、市經貿局、市科技局等部門負責)
2.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認真落實《關于加快我省服務業發展和改革的意見》(*府〔20*〕1號)等文件精神,大力發展金融、現代物流、旅游、文化、傳播媒體、信息服務等市場潛力大、能耗低、污染少的現代服務業,努力提高服務業在我市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積極發展生產服務業,促進服務業與工業協調發展。(由市發展改革局、市經貿局、市旅游局等部門負責)
3.優化產業組織結構。以項目和產業集群為載體,合理規劃產業和全市工業布局,優化能源利用系統。加快建立循環經濟生態型工業園區,大力發展產業集群,按生態產業鏈進行規劃布局和建設改造,逐步建立起資源能源梯級利用、綜合規劃的循環經濟體系。要用節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由市經貿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國土局、市建設局等部門負責)
4.優化能源結構。加快發展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的推廣和應用。統籌規劃電源電網建設,加快推廣使用大容量、低能耗發電機組,采用先進的輸、變、配電技術和設備。鼓勵發展區域熱電聯產、余熱余壓利用、節約和替代石油、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建筑節能、綠色照明、政府機構節能、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等重點節能工程。(由市經貿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建設局等部門負責)
(二)著力推動重點領域節能工作。
1.強化工業節能。突出抓好電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紡織印染、制漿和造紙等重點耗能行業和企業節能工作。“*”期間,我市列入省“雙千節能行動”的6家重點耗能企業要實現節能1.96萬噸標煤,要重點抓好落實,加強監管指導,逐級落實節能目標責任制,對我市年用電達500萬千瓦時的重點耗能企業要編制節能規劃,開展能源審計,定期報告能源利用狀況報告。(由市經貿局、市統計局、市質監局等部門負責)
2.推進建筑節能。“*”期間,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必須嚴格實施和達到節能50%的設計標準。建立和完善大型公共建筑運行節能技術監管體系,對現有不符合建筑節能標準的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辦公建筑實施節能改造。加快推進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應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和推廣使用新型墻體材料。(由市建設局負責)
3.加強交通節能。合理進行城市(際)功能區和快速公交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嚴格實施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限制高油耗汽車發展,鼓勵節能環保型汽車發展,加快淘汰老舊汽車、船舶,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交通工具,加快開發和推廣液化石油氣(LPG)、液化天然氣(LNG)、二甲醚、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代用燃料和清潔燃料汽車,推動交通節能科技進步。(由市交通局負責)
4.引導商業和民用節能。在公用設施、賓館商廈、寫字樓、居民住宅中推廣使用高效節能辦公設備、家用電器、照明產品等。合理控制室內空調溫度,除特定用途外,公共建筑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低于26攝氏度。(由市建設局、市經貿局等部門負責)
5.抓好農村節能。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轉發省農業廳關于加快我省農村沼氣工程建設意見的通知》(*府辦〔20*〕40號)要求,積極推進農村沼氣工程,推廣省柴節煤灶,因地制宜發展小水電、風能、太陽能及農作物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系統。加強農業提水排灌機電設施更新改造,加快淘汰和更新落后農業機械和漁船裝備。制訂農村推廣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除水能外)的具體實施辦法。(由市農業局、水利局、水產局負責)
6.發揮政府機構節能示范作用。認真貫徹落實《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強政府機構節約資源工作的通知》(*府辦〔20*〕47號)要求,各級機關帶頭節能,做全社會節能的表率,以節電、節油為重點,抓好辦公樓空調、照明系統節能改造及公務車節能,加強對用能設施的節能管理,降低辦公設備的待機能耗。(由市、各鎮政府、沙坪街道辦,市經貿局、市發展改革局等部門負責)
(三)加快節能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
1.加強節能技術創新。要將節能領域的共性和關鍵性技術納入科技開發計劃和產業發展計劃,大力促進節能技術的研究開發和自主創新。結合節能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推動開發能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源梯級利用和綜合優化技術、重大機電產品節能降耗技術等。支持科研單位和企業積極研發制造節能、節水、節材、低耗、環保型裝備,研發應用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附加值的技術工藝。研究和提出節能技術的年度和“*”期間的科技開發計劃和產業發展計劃。(由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經貿局、市發展改革局等部門負責)
2.加快推廣先進節能技術。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技術、節能設備、節能工藝和節能材料;組織實施能源系統優化、冷熱電三聯供、爐窯改造、綠色照明等重點節能改造專項工程;鼓勵推廣節能自愿協議、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新機制;同時,加快節能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引導有關行業協會及時跟蹤了解本行業有關節能信息,做好行業咨詢、服務等工作。研究落實加快節能技術推進與管理工作的具體措施。(由市經貿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等部門負責)
3.加強節能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參加國內外節能交流活動,及時掌握先進節能技術發展的動態和信息,積極引進先進的節能技術和管理經驗,重點加強與省企業管理咨詢協會及港澳地區在節能環保領域的合作。按照結合*市的統籌安排,支持我市重點耗能企業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利用清潔發展機制(CDM),推動我市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和環保產業的發展。(由市經貿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環保局等部門負責)
(四)推進節能監管法制化、規范化。
1.加強節能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節能監管體制,加快建立市節能監察中心。按照國家公布淘汰的落后工藝和產品目錄制訂強制淘汰的具體安排和時間表,并督促各企業嚴格執行。各鎮(街)、各有關部門要充實節能管理力量,完善節能監督體系,進一步加大節能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依法開展節能執法和監測(監察)。對生產、銷售和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產品的違法行為,要嚴肅查處,公開曝光。要建立節能舉報制度,提高群眾參與度。(由市編辦、市經貿局等部門負責)
2.建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含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必須進行節能評估和審查,對未經節能審查或未能通過節能審查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核準和備案。對擅自批準項目建設的,要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研究制訂我市建設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的有關辦法。(由市發展改革局局、市經貿局等部門負責)
3.加強節能統計和計量管理工作。要建立并完善我市節能統計系統,確保節能統計數據真實可靠。要加強對我市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指標的審核,確保公報指標數據準確、及時。研究建立我市能源消耗監測預警制度。各鎮(街)、各有關部門要大力支持統計部門依法進行節能統計調查、統計執法和數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督促我市企業合理配備能源計量器具,加強能源計量管理。(由市統計局、市質監局、市經貿局、市發展改革局等部門負責)
4.健全電力需求側和電力調度管理。切實落實《*省電力需求側管理實施辦法》,充分發揮電力需求側管理的綜合優勢,推進“能效電廠”試點工作,提高電能使用效率。進一步改進發電調度規則,優先安排清潔能源發電,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機組發電,實現電力節能、環保和經濟調度。(由市經貿局、市發展改革局、市財政局、市環保局、供電局等部門負責)
(五)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
1.加快發展循環經濟。著力從企業、園區、社會三個層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一是抓好企業層面工作。積極組織企業向國家、省申報循環經濟項目,爭取國家和省相關部門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推進循環經濟試點工作。積極鼓勵和引導更多的企業加入到發展循環經濟行列中來,組織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國家、省的循環經濟試點,進一步做大循環經濟規模。加強對冶金、電力、煤炭、化工、建材、造紙、釀造、印染、皮革等廢棄物產生量大、污染重的重點行業的管理,引導企業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廢氣、余壓余熱等進行回收利用,推動不同行業的企業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和耦合,實現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充分發揮建材、冶金、電力等行業對廢棄物的消化功能,實現廢棄物的最大資源化,實現“三廢”綜合利用產業化。二是抓好園區的層面工作。以循環經濟理念指導園區規劃建設,引導園區內相關聯企業在資源利用上進行耦合,加強資源循環綜合利用。三是抓好社會層面工作。進一步規范再生資源回收工作,探討建立再生資源回收管理機制,促進再生資源集散市場建設,支持在社區和非居民區建設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最大限度實現廢舊資源的再利用、資源化。積極推進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積極探索利用垃圾發電的新路子。(由市經貿局、市環保局、市市政局負責)
2.積極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加強工業和建筑廢棄物的綜合利用,重點抓好粉煤灰和煤矸石等大宗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以及建筑渣土和建筑工程廢棄物的管理和綜合利用,推進化工廢渣及有機廢水綜合利用為重點的工業廢物綜合利用,推動新型墻體材料及“禁實”工作;推動城市供水節水和生活垃圾資源化工作。對建筑施工單位加強監督檢查,對混凝土自拌行為要加大整頓力度,大力推廣商品混凝土。積極開展好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工作,認真組織符合條件的企業向省申報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工藝、技術)認定。要落實好有關稅收優惠政策,通過稅收減免調動企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的積極性,引導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的發展壯大。(由市建設局、市財政局、市經貿局、市地稅局負責)
3.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按照*市政府有關加快工業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的意見,明確我市清潔生產的具體領域和重點企業。大力推動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列入省“雙千節能行動”的重點耗能企業和年綜合能耗超過5000噸標準煤的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每年開展3-4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力爭到2011年,完成我市13家年綜合能耗超過5000噸標準煤的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由市經貿局、市環保局、市科技局等部門負責)
(六)制定和完善節能引導和扶持政策。
1.加強對節能工作的扶持與引導。市財政要設立節能專項資金,加大對節能工作的支持,采取補助、獎勵等方式,重點支持重點節能工程、示范項目、高效節能產品推廣以及節能執法監管、支持企業開展清潔生產等,財政資金支持的建設項目和政府采購,要優先支持、采用列入節能產品目錄的產品,發揮政府對節能的引導作用。調整優化現有技術改造等相關財政專項資金的扶持方向和結構,重點向節能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項目、節能示范項目及高效節能產品推廣傾斜,促進企業節能產品、設備和技術自主創新,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由市財政局、市經貿局等部門負責)
2.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價格杠桿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建立健全電、油、氣等能源價格的傳導和聯動機制。按照鼓勵低能耗、約束高能耗的原則,認真落實國家差別電價政策,促進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完善電力分時電價辦法,引導用戶合理用電、節約用電。研究制訂能耗超限額加價制度,利用價格機制約束能源消耗。鼓勵科研機構、科研人員與企業(用戶)合作研制節能設備、節能產品和節能技術,或科研機構、科研人員參與節能效益分成等多種方式,推動企業(用戶)的節能降耗工作。(由市物價局、市經貿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等部門負責)
3.建立節能獎勵制度。結合我市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節能獎勵辦法,對在節能管理、節能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能源生產經營單位和用能單位要建立節能獎勵制度,對節能工作做出較大貢獻的集體、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由市財政局、市經貿局、市(鎮)政府、街道辦負責)
(七)加強節能的宣傳。
每年制定我市建設節約型社會宣傳方案,指導新聞媒體加強節能輿論宣傳和引導,營造全民參與節能的良好社會氛圍。以社區為重點,大力宣傳節能常識;要加強對學生的節能教育,通過校園網、板報、團隊主題活動等宣傳載體和形式加強宣傳教育,特別要加強對大中專學生的節能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節能觀念。(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教育局、團市委、市經貿局、市電視臺等部門負責)
(八)加強節能工作的領導和考核。
市節能減排領導小組要進一步明確各成員單位的職責,定期召開會議,分析我市節能進展情況,研究節能工作的重大問題。
要根據國發〔20*〕36號文中《關于單位GDP能耗考核體系實施方案》和省制訂的《*省單位GDP能耗考核體系實施方案》及*市政府《印發*市單位GDP能耗考核體系實施方案的通知》(江府辦〔20*〕62號)的主要做法和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按照目標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到位,獎勵分明,一級抓一級,一級考核一級的要求,建立健全我市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和獎懲制度,強化政府和企業責任,發揮節能政策指揮棒作用,確保實現我市“*”節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