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土局礦產資源開發整合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大力推進礦產資源集約開發利用,優化礦山開局,轉變礦業經濟增長方式,推動我縣礦業經濟走資源消耗少、經濟效益好、利用水平高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按照《國務院關于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國發[2*]28號)、《國務院辦*廳轉發國土資源部等部門對礦產資源開發進行整合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號)精神,根據省政府《*省礦產資源整合工作實施方案》(*府廳字[20*]74號)以及**市政府《**市礦產資源整合工作實施方案》(*府辦字[20*]148號)的規定,結合我縣礦業開發實際,制定本總體方案。
一、整合的總體目標
(一)礦山開局明顯合理。按照縣域礦產資源自然賦存狀況、地質條件和礦產資源開發規劃,科學編制采礦權設置方案,合理劃定礦區范圍,確定開采規模,一個礦區原則上只設置一個采礦權,切實解決大礦小開、一礦多開等問題,使我縣采礦權設置符合規劃要求。
(二)礦山企業結構明顯優化。堅持以大并小、以優并劣,以規模大、技術先進和管理水平高、裝備條件好的礦山企業,特別是開采、加工一體化企業為主體,整合其他礦山企業;鼓勵有
實力的投資者整合現有礦山,組建上規模礦山企業。通過整合,使礦山生產能力達到規定的最低開采規模要求,礦產資源向開發利用水平高、*全生產裝備條件好和礦區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的優勢企業集聚,全縣礦山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明顯提高,礦山數量減少20%以上,真正做到科學規劃、依法保護、合理開發、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
(三)開發利用水平明顯提高。采用科學的采礦方法和選礦工藝,使開采回采率、采礦貧化率、選礦回收率達到設計要求,共生、伴生礦產得到綜合利用,廢石、尾礦等礦山固體廢棄物得到妥善保存和二次開發,全縣資源利用率明顯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實現從粗放、高耗、低效到集約、節約、高效的轉變。
(四)*全生產狀況明顯好轉。通過整合,礦山企業*全生產主體責任得到落實,礦山*全生產條件得到改善,重特大事故得到遏制,由礦山開局不合理引起的*全隱患基本消除,礦山*全事故發生起數和傷亡人數下降10%以上。
(五)礦山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通過整合,重點礦區廢棄物集中貯存、處置,污染物集中治理達標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顯減少,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得到預防與控制。建立健全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礦山企業主動制訂并執行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
二、整合范圍
礦產資源開發整合范圍是:因歷史原因形成的礦山布局不合
理、一礦多開、礦山布點過密、生產規模過小和個體礦山集中區;*全隱患較多、環境污染較嚴重的礦區。
納入資源開發整合的礦山必須是現有合法礦山。屬于國家和省市規定應限期淘汰和關閉的礦山,一律依法關閉,不得納入整合范圍。
三、整合工作措施
按照*府廳字[20*]74號文件要求,對所有納入資源整合的礦山,其整合實施方案經市、縣人民政府批準后,有關證照頒發部門應暫時收存其采礦許可證,吊(注)銷其相關證照;由**部門依法注銷其民用爆炸物品使用、儲存許可證,并監督礦山妥善處理剩余民用爆炸物品;由供電部門停止供電。
整合實施方案確定保留或重新整合*置確定的法人主體應按以下要求履行相關審批手續后方能開工:
1、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并取得對擬設立企業的名稱預先核準。
2、取得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重新劃定礦區范圍、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和用地的批準。
3、取得發展改革部門對項目申請報告的核準。
4、非煤礦山應取得*全生產監管部門對*全預評價的備案、*全設施、設計的批復。
5、取得環保部門對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
6、向**部門重新申請民用爆炸物品使用、儲存許可證。
7、辦理其它相關審批手續。
8、對已限制供電企業向供電部門申請恢復供電。
整合礦山在完成相關審批手續后方能開工。
四、整合工作進度*排
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采取先重點、后一般,先易后難,以點帶面,逐步推開。*縣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計劃用一到兩年時間,分期分批穩步推進。
第一階段(20*年8-9月前)方案編制階段。全面部署和啟動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編制縣整合總體方案。確定將縣域內重要*路兩側可視范圍內的石料廠、*工業園建設規劃范圍內的磚窯廠列為縣礦產資源開發整合的重點礦區,在縣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縣國土資源局牽頭,組織縣*監局、縣工商局、縣環保局等部門,編制《*縣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實施方案》,經縣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后報市人民政府審查批準后組織實施。
第二階段(20*年10月至20*年8月)整合實施階段。按照市政府批準的《*縣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實施方案》,由縣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小組組織對確定應限期淘汰、關閉的礦山和資源整合中被列為整合對象的礦山實施關閉,關閉整合后規劃*置的礦山企業重新依法辦理建設項目核準、審批等相關手續。20*年底前完成對縣域重要*路兩側可視范圍內石料場的關閉和規劃*置工作,并實施對縣工業園建設規劃禁采范圍內內磚窯廠的關閉整合。
第三階段(20*年9月至20*年12月)檢查驗收階段。鞏固和擴大整合成果,查漏補缺,嚴格管理,加強監督,及時發現和解決整合工作的有關問題,嚴防弄虛作假、“明合暗不合”,在關閉礦山的禁采區內非法采礦現象。同時對整合工作進行全面總結,迎接省市政府對我縣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檢查驗收。
五、整合礦區目標
(一)重要*路可視范圍內采石區
礦區現狀簡介:主要是對縣域319、105國道,泰井高速可視范圍內的露天采石場實施關閉,列入關閉對象的石料場有:橋頭蘇家石場、橋頭西坑石場、橋頭獅子口石場、*縣馬市武溪石場、碧溪里山大木坑采石場、上田友創石場。
整合目標:對上述6家不符合設置規劃要求的石場關閉后,為滿足縣域建設用石需要,在縣城周邊可采區設置3—4處集中取石區,在河東、河西各設置1--2處采石場,以滿足新農村建設、“村村通”、土地開發整理用石需要,對即將開工的“*縣石虎塘航電樞紐工程”、“泉南高速”用石料,有計劃地按照工程建設期限設置石料場,滿足建設需要。通過對縣域重要*路可視范圍內石料場的關閉,重新規劃*置。使石料場數量從18家減少為14家。
(二)工業園建設規劃禁采區
礦區現狀簡介:縣工業園建設規劃區位于澄江鎮文田、桂花、
螺湖三個村范圍內,該區位置界于*至**105國道及京九鐵路線中間,面積12平方*里。由于歷史原因,該區內曾設置了大量的粘土磚窯廠,隨著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該區位置的得天獨厚,一、二期工業園也建于該區,形成了目前磚窯廠與工業廠房相間分布的格局。該區內的磚窯廠不但占用土地、破壞植被、污染空氣,而且還損壞了園區新修道路,制約了工業園建設規劃的進一步實施,雖然在一、二期工業園建設中拆除了部份磚窯廠,但現仍有磚窯廠57座(其中青磚窯50座、機磚廠7座)。在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中,將礦業開發規劃中列為禁采區的縣工業園建設規劃范圍內的磚窯廠列為重點整合關閉對象。20*年3月,縣委、縣政府下發了《*縣工業園區磚窯廠拆遷工作方案》,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領導為正、副組長,縣國土、林業、**、水務、財政、工商、*監、電力及礦山所在地鄉鎮政府等13家單位為成員的*縣工業園區磚窯廠拆遷工作領導小組,采用統一組織,單位包干,適量補償,強力推進,規劃*置的辦法對該區內的磚窯廠進行關停、拆除、整合、*置。在準采區規劃了沿溪浮塘、澄江下龍門、南港三個*置區,對工業園建設規劃范圍內磚窯廠拆除整合后進行*置,目前對該區磚窯廠的拆除工作已正式實施,預計年底可全面完成該項工作。
整合目標:通過對工業園禁采區內磚窯廠拆除,將現有設備、資產由窯主自行組合整合后,經批準在規劃*置區建廠,使現有57家磚窯廠通過整合*置重建為7家新型墻體材料廠。實施對工
業園建設規劃禁采區內的磚窯廠實施的關停、整合,不但可以使縣域礦山企業布局合理,走出一條做大做強新型建筑材料企業的路子,還可以凈化園區空氣,美化工業園區布局,同時為縣工業園區騰出近700畝工業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