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加強生活污水治理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指導思想: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依據水污染防治有關法律法規標準,根據《*市區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市市區水環境整治規劃》及《*市長潭水庫水環境保護—庫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要求,全面治理飲用水源保護區農村生活污水,努力改善飲用水源水質,提高農村生態環境,切實提高農村干部群眾治理工作積極性,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效,促進我區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建設和諧*。
工作目標:在20*、20*年已完成6個集鎮污水處理廠和53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基礎上,按照《20*年度飲用水源保護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以獎代補試點工作方案》(黃政辦發[20*]152號),結合長潭水庫現狀,2009年決定對長潭水庫飲用水源上游的42個行政村生活污水采用以獎代補方式進行達標治理,以此改變農村生活污水無序排放現狀,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改善飲用水源水質,確保飲用水源安全以及達到經費節省、質量保證、工期縮短、實效提高的目標。
二、治理對象
2009年完成飲用水源保護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43個行政村,其中富山鄉5個行政村,上鄭鄉9個行政村,上垟鄉5個行政村,寧溪鎮8個行政村,嶼頭鄉8個行政村,平田鄉7個行政村,涉及農村戶數約8658戶,人口約26544人(具體治理行政村名單見附表)。
三、生活污水治理內容
(一)治理標準。污水處理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標準B標準(COD為60mg/L,BOD為20mg/L,SS為20mg/L,NH3—N為15mg/L,TP為1mg/L),公共廁所除外;
(二)治理模式。根據各行政村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采用集中工程措施、分戶治理措施和生態治理措施相結合的辦法。
1、村民居住相對集中、常住人口在100人以上的村或自然村采用集中式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設施,并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規范和其他規定的技術要求進行設計和建設。村民廁所化糞池污水、廚房污水、洗滌污水和零星養殖污水等生活污水應以管道方式收集治理。按要求規范建設化糞池,總容積≥1.5立方;管道施工須規范,難以敷設管道的區域可采用三面光溝渠收集,但溝渠應加蓋并設立溢流裝置。
2、村民居住較為分散的村或自然村可采用分戶治理辦法。鼓勵治理村組織農戶自愿按要求規范建設化糞池(總容積≥1.5立方)和簡易人工濕地(也可組織農戶聯合建設),對化糞池污水、廚房污水、洗滌污水和零星養殖污水進行科學治理,提高出水水質。
3、對居住分散不宜建集中式或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的村或自然村,鼓勵建設生態公共廁所。
(三)工程管理
集中式工程措施、分戶治理措施的驗收標準由區生態辦牽頭制定并實施。集中式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設施由區生態辦落實有資質單位設計,鄉鎮、街道按有關規定進行工程招投標。分戶治理工程設施由區生態辦落實有資質單位設計,鄉鎮組織村統一實施或農戶自愿按要求建設。各治理行政村要落實專人負責,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區生態辦、各鄉鎮和區環保局、區財政局、區農辦、區建設局、區衛生局等部門要加強工程質量監管和資金使用監督,做好土建閉水試驗、竣工驗收和運行檢查,確保生活污水治理有實效。工程竣工驗收規定參照黃生態辦[20*]1號文件執行。
4、獎補資金撥付。生活污水治理以獎代補資金經村自查申請、鄉鎮復核初驗和區審查驗收后由區財政局、區生態辦按直接受益人口撥付到鄉鎮,轉到村。以獎代補包括工程建設、化糞池改造費、工程管理、招標費、土地征用、青苗補償、審計費、竣工驗收監測費等費用,直接受益人口按20*年12月31日的常住戶籍人口為準。具體如下:
(1)按要求建設集中式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設施的村,工程建成驗收合格并正常運行的按900元/人給予獎勵;對于村中老房子居多,無法進行化糞池改造的村,按650元/人給予獎勵;
(2)對采用分戶治理方式的村,按要求組織農戶規范建設化糞池和簡易人工濕地,對化糞池污水、廚房污水、洗滌污水和零星養殖污水進行治理,驗收合格后給予1500元/戶獎勵;
(3)對符合要求、經區生態辦同意后建設生態公共廁所并驗收合格的村,每村以獎代補其建設費用(不含征地及政策處理費用)的80%,最高理賠為5萬元。
四、時間要求
原則上,各行政村治理工程綜合驗收在2009年10月31日前基本完成。時間安排如下:
(一)2009年2月:宣傳發動階段;
(二)2009年3月:設計單位現場踏勘,完成施工圖紙的設計;
(三)2009年5月:編制工程預算,完成工程招投標工作;
(四)2009年6月至8月:完成工程施工建設;
(五)2009年9月:監測驗收;
(六)2009年10月:全面實施綜合驗收。
五、職責分工
(一)區生態辦負責工程施工圖紙設計的相關事宜,并與區農辦共同負責監督工程建設和組織竣工驗收;公共廁所設計由鄉鎮自行負責。
(二)區建設局負責工程建設的質量監管。
(三)工程所在鄉鎮要建立專門工作機構,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分管領導具體負責,落實專門工作人員負責工程的組織實施(實行招投標的,投標單位的資質須在市政三級以上)及監督管理工程質量。
(四)區財政局負責資金的籌措與管理。建設資金按工程進度撥付到鄉鎮,具體比例為3:3:3:1,即開工后按照設計人數預撥獎勵款30%,土建閉水試驗竣工驗收后預撥30%,監測合格綜合驗收后預撥30%,質量保證一年后支付剩余的10%,撥付資金前須由區生態辦簽字認可,設計和調試費用撥付到區生態辦,由區生態辦與工程設計單位結算。獎勵資金撥付到區生態辦,由區生態辦審核后撥付到鄉鎮。
(五)工程設計單位必須具有環境工程(廢水)專項工程設計資質、市政(污水處理廠和雨污水管道)專業設計資質(聯合設計),負責提供終端處理設施和排污管線的施工圖紙和竣工圖紙,負責指導、監督工程建設并簽署預驗收意見,負責終端處理設施的調試,并通過竣工驗收。
六、保障措施
20*年是全省“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和*生態區規劃建設要求的推進之年,為此全區各單位要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真抓實干,有序推進,確保治理工作落到實處。
(一)加強督查,落實責任。各鄉鎮要將年度目標治理任務分解落實到各有關行政村,各單位要充分發揮各部門職能作用,推進飲用水源保護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飲用水源保護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要納入各鄉鎮、部門綜合目標責任考核內容,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區生態辦要正常性地組織督查,定期通報治理進度,同時,實施飲用水源保護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月報和例會制度,總結工作經驗,進行工作部署。
(二)經費保障,確保進度。區財政局要有保障飲用水源保護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經費落實的具體措施。同時,力爭省、市財政的支持,確保完成42個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務。
(三)廣泛宣傳,全民動員。采取各種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活動,讓廣大群眾明確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到治理中來。各新聞單位及時宣傳整治進度,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全方位宣傳報道,做到報紙有文、電視有像、電臺有聲,宣傳先進,曝光落后,營造濃厚的政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