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實踐整改教育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整改目標和方式
(一)目標
針對查擺出的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低、農民持續增收壓力大、農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任重道遠、城鄉統籌任務十分艱巨、農業部門黨性黨風黨紀及作風建設有待加強等問題,緊緊圍繞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增加農民收入主題,在五個方面加大整改力度:一是加快發展熱帶特色現代農業,繼續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六大”轉變;二是堅持以人為本,認真實施好農民增收民生工程,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努力實現省五次黨代會提出農民人均純收入5年超過全國平均的目標;三是夯實農業基礎,統籌兼顧,努力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四是深化農村改革,創新體制機制,以建設省現代農業檢驗檢測預警防控中心,質量、沼氣、測土配方施肥二期,構建全省農產品質量和動植物疫病防控監管以及沼氣服務、測土配方施肥服務體系為實踐載體;五是加快農業部門職能轉變,提升農業部門監管服務能力。總體上要達到提高思想上有新的認識、解決問題上有新的思路、創新機制上有新的突破、科學發展上有新的成效,推動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和諧。
(二)方式
把廳領導班子整改和處室黨支部整改結合起來,以領導班子分析檢查報告為依據,選準實踐載體,集中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多辦幾件群眾迫切希望辦的實事。積極穩妥地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建設,創新以項目為載體推動工作的機制,科技推廣、質量監管、動植物疫病防控、市場營銷、產業化推進、南繁管理等長效機制,上下齊動、部門聯動的機制,逐步形成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制度體系。于2月1日前采取66項整改措施集中解決好近期可解決的5大類17個問題,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為農民辦實實在在的事;對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列出解決的時間表;對不具備條件解決的問題,要創造條件,分步實施,積極解決。
二、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梳理出的影響和制約“三農”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以及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和歸類,按照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分門別類,明確整改落實的目標、方式和時限要求,明確整改落實的具體措施,明確分管領導、分管部門的責任,整改落實方案制定后,采取適當方式公布,做出公開承諾,創新科學發展機制,集中解決影響和制約農業科學發展的問題。
三、整改措施和責任分解
(一)20*年2月1日前解決的問題
1.解決特色優勢農業比重低問題
一是1月底前抓好冬季瓜菜產銷工作,爭取完成冬季瓜菜種植面積230萬畝,力爭出島出口和直供香港有新的突破(責任單位:種植業處、市場處)。
二是1月底前加快對畜產品加工園區項目論證,促進畜產品出口出島(責任單位:畜牧處)。
三是1月底前爭取動工興建南繁種子檢疫中心(責任單位:南繁辦)。
四是1月底前加強瓜果菜、生豬、文昌雞等供港基地建設,啟動10萬畝農產品供港基地出島出口(責任單位:種植業處、南亞辦、畜牧處)。
五是1月底前加快“和牛”推廣示范基地建設,動工建設建設“海南和牛”育肥基地和8個示范點、2個示范村,啟動“海南和牛”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掛牌運作“海南和牛”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注冊“海荷”商標(責任單位:畜牧處、畜牧技術推廣站)。
2.解決農業深加工水平低問題
1月底前創新農業產業園區開發機制,逐步落實“冬交會”招商項目,加快推進定安塔嶺、瓊中、屯昌、昌江四大園區建設(責任單位:發展規劃處)。
3.解決農業組織化程度低問題
一是1月底前申報認證一批龍頭企業,加強龍頭企業監管(責任單位:農經處)。
二是1月底前規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現有合作組織向合作社轉型,扶持合作社與農信社聯手合作(責任單位:農經處)。
4.解決農業標準化水平低問題
一是1月底前籌措1.7億元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力爭20*年規模標準養殖比例提高到50%以上。(責任單位:畜牧處)。
二是1月底前建設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基地標準化試點,建立可追溯的生產檔案制度和嚴格的技術操作規程(責任單位:質量與標準處、種植業處、南亞辦、畜牧處)。
三是1月底前依托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結農戶,集中連片新建一批國家級、省級標準化示范基地(責任單位:質量與標準處、種植業處、南亞辦、畜牧處)。
5.解決農產品質量監管水平低問題
一是12月18日啟動第二批10個農產品質量檢測流動服務站(責任單位:質量與標準處)。
二是12月18日制定全省冬季瓜果菜質量監管服務意見,給全省農民印發冬季瓜菜質量控制的一封信(責任單位:質量與標準處)。
三是1月底前完成省現代農業檢驗檢測預警防控中心基礎工程和瓊海、屯昌兩個區域分中心項目的動工興建(責任單位:籌建辦、質量與標準處)。
四是12月底前開展農產品質量專項整治行動(責任單位:質量與標準處)。
五是1月底前建立覆蓋全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時監測系統(責任單位:信息中心、質量與標準處)。
6.解決農業科技研發示范推廣水平低問題
一是12月18日啟動第二批5個測土配方施肥流動服務站,建立健全流動服務體系,加快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20*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300萬畝,力爭為30萬戶農戶服務,節本增效1.5億元(責任單位:種植業處)。
二是1月底前推動落實鄉鎮農技機構改革,解決后顧之憂(責任單位:農經處)。
三是1月底前動工建設海南現代農業展示示范園(責任單位:計財處、種子站)。
四是1月底前建立節水農業示范點150個,面積突破300萬畝,力爭每年節水2億立方米(責任單位:科教處)。
五是1月底前實施農民培訓工程,建成省級農民培訓網絡平臺(責任單位:科教處、農干校)。
六是1月底前開展科技下鄉、科技入戶等活動,支持20個基層農技部門加盟農業科技服務110(責任單位:科教處、種植業處、南亞辦、畜牧處、獸醫處、省農技中心)
7.解決農產品營銷能力低問題
一是1月底前完成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規劃論證(責任單位:市場處)。
二是1月底前依托海南農產品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組建一支運輸車隊(責任單位:市場處)。
三是1月底前完善全國農產品市場信息視頻系統(責任單位:市場處、信息中心)。
四是1月底前跟蹤落實“冬交會”簽訂的123億元訂單,把訂單落實到農民手中(責任單位:市場處)。
8.解決動植物疫病防控能力低問題
一是1月底前加強“無規定動物疫病示范區”建設,成立“迎檢辦”,確保“無疫區”(口蹄疫)通過國家農業部驗收(責任單位:獸醫處)。
二是1月底前落實解決9個全省動物省際檢疫站的編制和組建工作(責任單位:獸醫處、動衛所)。
三是12月底前總結推廣動物防疫十大標兵經驗(責任單位:獸醫處)。
四是1月底前籌措4000萬元啟動建設海南省動物防疫和質量可追溯網絡體系(責任單位:獸醫處、動物疫控中心)。
五是1月底前完成102個鄉鎮畜牧獸醫站改造(責任單位:畜牧處、獸醫處)。
六是1月底前建設植物流動醫院總院和首批分院(責任單位:南亞辦)。
9.解決農民持續增收壓力大問題
一是1月底前召開全省農民增收現場會,啟動實施農民增收民生工程(責任單位:辦公室、計財處)。
二是1月底前抓好農民養豬增收2000萬元項目實施(責任單位:畜牧處、計財處)。
三是1月底前抓好預冷保鮮處理系統促進農民增收2000萬元項目實施,籌措1.2億元構建覆蓋全島的農產品預冷處理體系,每年新增冷庫容量2.5萬噸,出島瓜果菜預冷處理量年增50萬噸,每年為農民增收17億元。(責任單位:發展規劃處、計財處)。
四是1月底前啟動落實20*年首批強農惠農政策,爭取全年各種農民補貼資金10億元以上(責任單位:計財處、科教處、畜牧處、種植業處、南亞辦、農經處、發展規劃處)。
五是1月底前以國務院減輕農民負擔督導組檢查為契機,建立健全減輕農民負擔的監管機制(責任單位:農經處)。
10.解決農業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一是1月底前召開中部核心生態保護區縣域經濟現場會,推動山區特色經濟發展(責任單位:辦公室、種植業處、南亞辦、畜牧處)。
二是1月底前做好中部山區冬季瓜菜發展的規劃論證(責任單位:種植業處)。
11.解決農村沼氣建設任務艱巨和生態循環農業剛剛起步問題
一是1月底前啟動落實國家擴大內需農業項目,3月底前完成2.3萬戶戶用沼氣“一池三改”建設。策劃20*年國家重點支持項目,爭取投入2億元,建設農村戶用沼氣3.1萬戶、大中型沼氣工程22宗,建設養殖小區沼氣137個、沼氣服務網點400個(責任單位:科教處、畜牧處、計財處)。
二是1月底前籌措2.5億元實施沼氣生態富民工程,打造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爭取全年節本增收6億元(責任單位:科教處)。
三是1月底前策劃籌措3億元,啟動建設省(海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責任單位:科教處、種植業處、畜牧處、質量與標準處)。
12.解決農村土地流轉有待完善問題
一是1月底前建成三個試點縣市的農村土地承包信息系統(責任單位:農經處、信息中心)。
二是1月底前糾正和查處農村土地承包、征占農村集體土地和農民承包土地中損害農民權益的突出問題,探索建立農村承包土地冬季流轉機制,進一步規范農村承包土地流轉(責任單位:農經處)。
13.解決城鄉統籌任務十分艱巨問題
1月底前投入3000萬元,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項目。完成培訓陽光工程示范性任務3萬人,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萬人,增收6.4億元(責任單位:科教處)。
14.解決廉政責任制需要強化問題
一是1月底初堅持完善處級主要領導干部述職述廉、領導干部重要事項和8小時以外重要事項報告等制度(責任單位:辦公室、機關黨委、人事處、學習實踐辦)。
二是1月底初制訂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要點,落實“一崗雙責”制(責任單位:辦公室、機關黨委、人事處、學習實踐辦)。
三是1月底初完善網上考勤和實時考勤(責任單位:辦公室、人事處)。
15.解決項目資金管理、動物疫苗、沼氣爐具、農機購機補貼等采購和驗收問題
一是1月底前抓緊實施國家擴大內需1億元農業項目,籌措2億元加強農村沼氣、動植物保護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責任單位:計財處、科教處、畜牧處、獸醫處)。
二是1月底前規范動物疫苗和動物源性產品引進管理(責任單位:獸醫處)。
三是1月底前完成國家擴大內需項目沼氣爐具等材料采購(責任單位:科教處)。
四是1月底前爭取國家增加農機補貼,創新農機補貼名錄(責任單位:農機局)。
五是12月底前策劃申報可研一批項目,爭取沼氣建設、農產品質檢、南繁、瓜果菜預冷處理系統、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海南現代農業展示示范園建設列入國家重點項目(責任單位:計財處、科教處、質量與標準處、南繁辦、發展規劃處、市場處、種植業處)。
16.解決干部的思想作風和機關建設問題
一是1月底前以劉明彬“醉酒打人事件”為例,在全廳開展干部作風和廉政教育活動(責任單位:辦公室、機關黨委、人事處、學習實踐辦)。
二是1月底前改造機關干部籃球、乒乓球等文體活動場所,提高機關干部文體素質和修養(責任單位:工會)。
三是1月底前開展機關辦公區安全專項整治活動(責任單位:辦公室)。
四是1月底前開展文明機關、和諧機關創建活動,加強機關內部管理,規范辦文、辦事、辦會和聘人程序,樹立正氣、勇氣、底氣、和氣和學習的“四氣一學”新風尚(責任單位:辦公室、機關黨委、人事處)。
五是1月底前建設機關圖書閱覽室,改善機關干部學習條件(責任單位:辦公室)
六是開通農業會議視頻系統(責任單位:信息中心)。
17.創新管理體制機制
一是12月底前創新沼氣服務機制,建設以沼氣服務中心為核心的全省沼氣服務體系(責任單位:科教處)。
二是12月底前創新農業監管服務機制,建設農產品質量檢測、測土配方施肥、沼氣流動服務站和植物流動醫院,把抓好質量控制、農業科技、動植物疫病防控服務到田間地頭(責任單位:科教處、質量與標準處、獸醫處、種植業處、南亞辦)。
三是12月底前創新市場營銷服務機制,改革完善13個駐省外農產品流通辦事處,健全海南農產品營銷網絡(責任單位:市場處)。
四是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機制,加快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改革,大力推廣節本增效技術(責任單位:農經處、科教處)。
五是1月底前創新執法機制,加強農業綜合執法體系建設,打造“文明之師、威武之師”(責任單位:政策法規處)。
六是創新農民培訓機制,構建全省農民技術培訓體系(責任單位:科教處、經營管理處、農干校)。
七是1月底前創新應急機制,進一步加強應急系統建設,提高應對自然災害、動植物疫病、市場風險和突發事件能力(責任單位:質量與標準處、市場處、種植業處、南亞辦、畜牧處、獸醫處、科教處、經營管理處)。
(二)20*年底前解決的問題
1.解決特色優勢農業比重低問題
一是進一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瓜菜、畜牧、水果產業,加快發展設施農業,提高瓜菜、畜牧、水果的比重,建設全國優質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責任單位:種植業處、南亞辦、畜牧處、農機局、質量與標準處)。
二是加快南繁育種基地建設。完成種子繁育荔枝溝項目第一、二期建設,面積3000畝;完成種子檢驗檢測的概念性規劃,啟動相關項目建設,啟動種子檢驗檢測項目(責任單位:南繁管理辦公室、南繁植檢站)。
2.解決農業深加工水平低問題
推進四個農產品加工園區畜產品加工區建設(責任單位:發展規劃處、畜牧處)。
3.解決農業組織化程度低問題
培育壯大一批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責任單位:農經處)。
4.解決農業標準化水平低問題
加強農產品標準化實施和示范基地建設(責任單位:質量標準處)
5.解決農產品質量監管水平低問題
一是完成省現代農業檢驗檢測預警防控中心主體工程建設。(責任單位:籌建處、計財初、質量與標準處)
二是建設儋州、瓊海、屯昌質檢區域分中心(責任單位:質量與標準處、計財處)。
三是鞏固完善全省農產品檢驗檢測流動服務站(責任單位:質量與標準處、計財處)。
四是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時監測系統(責任單位:信息中心)。
五是擴大熱帶水果質量追朔網絡覆蓋面和影響力(責任單位:南亞辦)。
六是加強無公害、綠色食品基地建設和管理(責任單位:質量標準處)。
七是加強農產品標準化實施和示范基地建設(責任單位:質量標準處)。
八是建設完善鄉鎮農產品質量檢測站建設(責任單位:質量與標準處)。
6.解決農業科技研發示范推廣水平低問題
一是支持省農科院、企業等研發(責任單位:科教處)。
二是指導實施年度主推技術、品種,發展日本地瓜、橄欖、油茶等新特品種(責任單位:科教處、種植業處、南亞辦、畜牧處)。
7.解決農產品營銷能力低
一是落實08年“冬交會”訂單,辦好*年“冬交會”,利用各種會展等開展促銷活動(責任單位:市場處)。
二是抓好農產品運銷包括綠色通道、協會、企業、預警機制(責任單位:市場處、農經處)。
三是加強農產品市場信息的收集整理、(責任單位:市場處)。
四是策劃開展特色品種的擂臺賽等活動(責任單位:市場處)
8.解決動植物疫病防控能力低問題
一是建設動物防疫體系項目,完善動物疫苗冷鏈系統(責任單位:獸醫處)。
二是加強農村犬只管理和狂犬病防治(責任單位:獸醫處)。
三是加強動物衛生監督執法稽查隊伍及執法裝備建設,完善和啟動動物隔離場運轉(責任單位:獸醫處、動衛所)。
四是建設市縣有害生物、蝗蟲預警站(責任單位:種植業處、科教處)。
9.解決農民持續增收壓力大問題
全力實施農民增收民生工程,每年投入9億元,五年投入45億元(責任單位:廳機關各處室)。
10.解決農業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總結推廣山區特色農業發展經驗,搞活山區縣域經濟(責任單位:科教處、種植業處、南亞辦、畜牧處、經營管理處)。
11.解決農村沼氣建設任務艱巨和生態循環農業剛剛起步問題
一是新建戶用沼氣5.3萬戶、鄉村服務點663個、鄉鎮沼氣服務站點120個,率先在全國實現第一個農村沼氣服務體系覆蓋全省(責任單位:科教處)。
二是加快建設大中型養殖場、果園、農產品加工廠、農村新校園沼氣工程,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責任單位:科教處)。
12.解決農村土地流轉有待完善問題
探索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管理改革長效機制(責任單位:農經處)。
13.解決城鄉統籌任務十分艱巨問題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農業社會化服務和支持保護體系建設,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責任單位:廳機關各處室)。
14.解決廉政責任制需要強化問題
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定(責任單位:機關黨委)。
15.解決項目資金管理、采購和驗收等問題
一是充分發揮政策項目研究中心作用,圍繞啟動內需,策劃、整合、實施、爭取一批項目(責任單位:廳政策(項目)研究中心、計財處)。
二是加強項目資金監管(責任單位:計財處、機關黨委)。
16.解決干部的思想作風和機關建設問題
一是加強廳領導班子自身建設,落實“一崗雙責”,切實加強農業政風行風建設,理順機關職能,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黨員干部思想素質(責任單位:機關黨委、人事處)。
二是繼續實施機關改革措施,理順機關下屬單位職能(責任單位:人事處、機關黨委、辦公室)。
三是加強信息、文印等條件建設(責任單位:辦公室)。
四是加強農業宣傳工作(責任單位:辦公室)。
17.創新管理體制機制
一是創新強農惠農政策機制(責任單位:計財處、省農機化局、畜牧處、獸醫處、種植業處、南亞辦、科教處、農經處、經營管理處)。
二是創新項目管理機制(責任單位:計財處、機關黨委、辦公室)。
三是創新農業合作主體機制(責任單位:農經處、畜牧處、種植業處、南亞辦)。
(三)較長時間解決的問題
1.圍繞特色抓發展,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一是進一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建設全國優質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責任單位:種植業處、南亞辦、畜牧處、質量與標準處)。
二是加強農產品營銷體系建設,規劃建設大型農產品和農資批發市場,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責任單位:市場處、農經處)。
2.圍繞體制機制創新,構建農業監管服務體系
一是抓好農業科技、質量控制、測土配方施肥、沼氣、動植物疫病防控、市場營銷、小額信貸等服務(責任單位:科教處、質量與標準處、獸醫處、種植業處、南亞辦、市場處、計財處)。
二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責任單位:發展規劃處、經營管理處、科教處)。
3.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推動農產品出口出島
一是建設以省現代農業檢驗檢測預警防控中心為主體、區域分中心為支撐、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流動服務站為基礎的全省農產品質量監管立體網絡(責任單位:籌建辦、質量與標準處、獸醫處、種植業處)。
二是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責任單位:質量與標準處、種植業處、南亞辦、畜牧處、獸醫處、經營管理處)。
三是有效應對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責任單位:質量與標準處、市場處、種植業處、南亞辦、畜牧處、獸醫處、經營管理處)。
4.圍繞深化農村改革,增添發展動力
一是穩定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建設完善全省農村承包土地信息系統(責任單位:農經處)。
二是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推進其與農信社的聯合融合(責任單位:農經處)。
5.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施科技富農工程
一是繼續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工程,力爭每年為30萬戶以上農戶提供服務(責任單位:種植業處)。
二是繼續實施重點科技入戶工程(責任單位:科教處)。
三是繼續實施農民培訓工程,建設完善覆蓋全省的農民培訓網絡(責任單位:科教處)。
四是繼續實施農機服務工程,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責任單位:農機局)。
6.圍繞生態省建設,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一是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戶用沼氣、大中型沼氣,加快沼氣服務體系建設(責任單位:科教處)。
二是建設完善省(海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積極開發生物質能源(責任單位:科教處、種植業處、畜牧處、質量與標準處)。
7.圍繞農業風險防范,建立健全農業保障體系
一是加大農業投入,抓緊實施國家擴大內需農業項目(責任單位:計財處、科教處、籌建辦、畜牧處、獸醫處)。
二是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擴大農民補貼和保險補貼范圍(責任單位:計財處、科教處、畜牧處、種植業處、南亞辦、農經處、發展規劃處)。
8.圍繞農業政風行風,加強機關作風建設
加強廳領導班子自身建設,在全廳開展干部作風和廉政教育,建設和諧機關(責任單位:辦公室、機關黨委、人事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廳黨組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協調解決《方案》實施重大問題,監督檢大事項進展和落實情況。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統籌協調,督促落實;其它領導分工負責,抓好落實。各單位要將《方案》中的各項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擺在突出位置,堅持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確保《方案》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的順利實施。
(二)建立健全整改機制
一是建立考核獎懲機制,以《方案》執行為主要內容,把《方案》執行工作作為考核政績和干部任用的一項重要內容,對考核成績突出的予以表彰獎勵,對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通報批評,對造成重大、嚴重后果的要追究直接責任人的領導責任。二是建立督導檢查機制。圍繞《方案》提出的主要整改措施,定期組織開展動態監測、督導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跟蹤檢查《方案》實施效果及政策措施落實情況,提出評價改進意見。
(三)強化輿論監督
通過廳網站、簡報等媒體,定期刊登《方案》實施進度情況,并廣開舉報渠道,鼓勵群眾參與監督。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等對《方案》落實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廣泛征求意見,確保《方案》落到實處、收到實效。設立舉報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