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爭創生態園林城市活動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進一步加快實現《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提出的到年將市建成“生態園林城市”目標,根據市委、市政府10月9日會議的安排部署及《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實施方案》的要求、考核標準,結合我區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確定的將建成“生態園林城市”的目標要求,“打造關天副中心、建設和諧新”,加快推進規劃實施步伐,以綠色、生態建設為重點,提高作為主城區的功能和作用,促進我區經濟、社會、環境等全面持續協調發展,建設宜居環境,構建和諧社會。
總體目標: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載體,政府組織,全區動員,全民參與,統一規劃,講求實效,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充分利用轄區山、塬、河等自然環境,以增綠添彩為重點,擴展綠色空間,完善城市自然生態功能和基礎設施,優化人居環境,到年,綜合管理、綠地建設、建設管控、生態環境和市政設施、節能減排、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各項指標全面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要求,形成組織管理到位、規劃建設規范、景觀保護得力、綠地系統完整、市政設施配套、人居環境優良的城市建設格局,確保市創建“生態園林城市”一舉通過驗收。
二、創建標準和主要任務
(一)創建標準
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年8月下發了“關于印發《國家園林城市申報與評審辦法》、《國家園林城市標準》的通知”(建城125號),新辦法對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申報條件進行了明確:《城市園林綠化評價標準》自檢達到Ⅰ級標準,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命名不少于3年。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每兩年評審一次,偶數年為申報年,奇數年為評審年;申報城市須在申報年的9月30日前將城市人民政府的申報申請、省級住房和建設主管部門的初審意見及遙感測試基礎資料報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其他申報資料報送截止時間為評審年的3月31日。生態園林城市的評審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專家委員會評審,通過材料審查、問卷調查、實地考查和綜合評審四個環節,形成綜合評審意見。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標準以《城市園林綠化評價標準》(GB/T50563-)Ⅰ級55項指標為主,增加了19項指標,共有74項指標。標準分綜合管理、綠地建設、建設管控、生態環境、節能減排、市政建設、人居環境、社會保障八大類。
(二)主要任務
1.以規劃引領城市發展,配合市上修訂完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等各項規劃
完善的綠地系統規劃是創建生態園林城市的基礎,是城市綠地合理增長的保障。要結合我區山體、塬坡、水系等自然地貌和歷史文化遺產的實際,配合市上高標準修訂《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通過規劃手段,指導轄區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的合理布局,確保綠地系統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堅持綠地規劃的剛性原則,落實各類建設用地的“綠線”,確保各類建設與綠地建設同步增長。同時,配合市上做好城市綜合交通、水系、歷史遺跡保護等規劃,建立和完善城市“黃線”、“藍線”、“紫線”管理制度,確保城市規劃、建設規范有序進行。
2.以綠色生態突顯城市活力,實施城市增綠添彩工程建設
通過規劃布綠、見縫插綠、垂直掛綠、添彩美化、均勻布點,不斷增加綠量,完善設施,提升園林綠化水平。進一步彰顯“兩條林帶,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態園林城市主城區特色。至年底,轄區建成區綠地率保持在35%以上,綠化覆蓋率保持在40%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平方米以上。主要做好:
(1)城市公園、廣場綠地均勻建設。繼續做好南山綠化和清姜公園等坡地公園建設與管理,完成楊家山坡地公園、南岔河生態公園建設;結合老城區基礎設施完善和城市規模擴建,每年建設不少于3處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游園,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進園”。
(2)圍繞“一廊兩帶”做好城市大環境綠化建設。協助做好轄區渭河段綜合整治,積極做好塔稍河、清姜河、瓦峪河、石壩河、沙河、茵香河等支流綜合整治,重點做好清姜河到川陜路濱河綠地建設。
(3)強化城市道路林蔭路和單位庭院普遍綠化建設。對轄區已有道路綠化查漏補缺,見縫植樹;對背街小巷道路普遍栽植行道樹。新建道路按照設計規范留足綠地,同步建設,形成城市林蔭道系統,提高園林水平。鞏固提升單位、居住區庭院綠化達標活動成果,按照城市綠地建設指標要求,督促轄區單位綠化荒裸空地,拆墻透綠,所有擋墻、透視圍墻都要種植藤本攀援植物,提高綠視率;倡導和鼓勵種植市樹、市花,每個單位、居住區都要栽植一定數量的白皮松、西府海棠;繼續開展園林式、花園式單位、居住區創建活動,建設一批景觀優美,環境宜人的單位小區。配合市上對年以后建設的居住小區綠化規劃實施情況全面驗收。新建區域實行嚴格的綠線管理和綠化指標控制,規劃建綠,綜合驗收,確保城市規模擴張和綠地同步增長。
(4)加大城郊城鄉一體化綠化步伐。結合“綠色”建設和“千里綠色長廊”生態工程建設,完善寶天高速出入口、310國道出入口、寶晁路、寶漢路、寶光大道至大道連接段及310國道轄區段綠化;做好清姜河西岸直觀坡面綠化和轄區風景林地、防護綠地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加強城郊村鎮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綠化,推進城市周邊農村開展環境優美鄉鎮、鄉村建設,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水平。
(5)全民參與拓展綠色空間。在社區廣泛開展“綠色社區”建設活動,爭取每個社區建設一到兩處社區公園。每年三月份的“植樹節”,廣泛發動,全民參與,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全方位拓展城市綠色空間。建成一批“共青林”、“巾幗林”、“自愿者林”等公益林,開展“我為城市栽棵樹”市民綠化活動,積極開展綠地認建、認養活動,大力推廣垂直綠化、屋頂綠化、陽臺和室內擺花養草。
(6)增強城市綠地的文化、生態功能和景觀效果。緊扣“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發祥地”、“石鼓文化”等厚重的文化積淀,做好已有景區、景點和公園綠地的文化保護和展示,重點做好天臺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工作,用文化彰顯城市魅力。在植樹布綠、普遍綠化的基礎上,在城市公園綠地、道路綠地和城市重要節點、城市出入口,增加市樹、市花和鄉土開花喬灌木、地被,科學配置喬、灌、草,形成多姿多彩、層次豐富,具有秦嶺植物特色的園林景觀,建設綠色花園城區。
3.以項目帶動城市建設,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實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
(1)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積極配合市上大力開展城市交通、污水處理、垃圾分類收集、供水管網、城市供熱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運行維護,確保無重大基礎設施事故發生,城市基礎設施系統完好率大于85%以上。
(2)提升完善老城區基礎設施。做好道路、市場、停車場、園林綠地、環衛設施等各類城市公益性公共設施建設,重點改善經二路片區,公園路、火炬路片區等老城區的基礎設施。
(3)加大保障性住房等惠民工程建設。一是積極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實施安居解困工程,每年按要求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徹底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環境條件。二是積極實施舊城改造工作,加快包括直管公房在內的非成套危舊住宅改造、“棚戶區”改造、停產半停產及整體搬遷企業的開發改造,全面改善舊城區人居環境條件。三是積極開展“城中村”改造工作,統一規劃,配套建設,完成市上下達的“城中村”改造任務,為城市建設增加亮點。四是積極開展創建“十大園林式居住小區”活動,建成一批環境一流、設施齊全的現代化小區。
同時,要以人為本,在城市建設中同步做好無障礙設施建設;強化社會保險基金征繳力度,社會基金征繳率達到90%以上,不斷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4)實施城市景觀工程。繼續開展街容街貌的綜合整治,結合老城區城市街景改造,協助做好架空線路和戶外廣告、店面招牌、地名路牌、公交侯車亭、路燈、環衛設施、園林小品等“城市家具”(戶外環境設施)的規范管理,使之成為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功能性照明為基礎,適當進行亮化美化工作,扮靚城市。
4.以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做好城市人居環境工作
以改善城市水質、空氣質量、降低噪音為重點,全面改善城市整體環境質量。一是配合做好清姜河等飲用水源地的監管,確保飲水水源和水質安全。二是配合市上全面完成截污工程,禁止污水直排,尤其對工業污水全面實行處理,使工業污水處理達標排放率保持在100%,市區地表水水質達到Ⅲ類以上標準。
建立職能明確、溝通快捷、協調有力、運轉高效的城市管理運行體系,完善管理制度、創新管理機制、細化管理標準、強化監督手段,完善城市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等管理長效機制,提高城市綜合執法管理的覆蓋面,圍繞定職責、定標準、定考核、定獎懲等工作流程,達到城市管理全過程無盲區、無盲點的目標,實現城市管理從粗放到精細、事前管理向超前管理、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行政管理向多元管理的轉變,全面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考核指標多數依據的是各類國家標準,多數都有資料審查環節,要結合工作實際,規范設計、規范建設和規范管理,做好日常工作的數據、資料收集和歸類,使城市管理逐步向標準化、信息化、精細化軌道發展。
除此之外,還要開展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的教育工程,對廣大市民進行城市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節約資源等教育活動。區上每年組織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宣傳不少于4次,各鎮街、社區要設置創建公益宣傳廣告,形成全社會良好的生態環境意識。
三、工作步驟
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分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全面完善階段。
以國家園林城市為起點,根據住建部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成立區“創建”領導機構,制定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安排,細化工作任務,分解到各鎮街及各相關部門,并安排、落實,全面開展創建工作。
第二階段,迎接驗收階段。
按照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申報考評要求,在年市政府向國家住建部申報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基礎上,查漏補缺,做好創建活動的各項完善工作,年接受住建部考核驗收。
第三階段,鞏固提高階段。
鞏固生態園林城市成果,構筑融山、塬、水、文、城于一體、綠地系統完善、生態功能穩定、人居環境和諧的山水生態園林城區,為全市最終實現“生態園林城市”的發展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四、主要措施
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多專業、多學科的綜合工程,重點要圍繞標準,突出改善生態環境項目的實施,并取得顯著效果。需要全民動員、全社會參與,做到認識統一、領導重視、工作務實、措施到位,使創建活動扎扎實實、富有成效。
(一)強化組織領導,健全運行機制。成立以區委書記為顧問,區長為組長,區委、區政府相關領導和區級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區創建工作的組織、指導和協調。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創建活動的組織實施工作。各鎮街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負責轄區創建工作的開展,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針對創建過程中突出的問題、普遍性的問題,強化領導,落實責任,組織轄區單位、居民積極開展工作,全面完成承擔的創建任務;區級各部門、各單位根據區創建工作實施方案,結合單位職能,制定本部門創建實施方案,分解細化任務,組織實施,創造性開展工作,確保單位、系統創建任務的圓滿完成。區、鎮街創建辦公室及各單位分管領導和人員要認真宣傳動員、調查研究、學習培訓、吃透標準,做好工程建設、資料整理等工作任務,使創建工作任務清楚、責任明確、實施有力、效果突出。
(二)建立監督機制,明確目標責任。創建工作實行“分級負責”和“行政首長負責制”。區創建辦下設督辦組,會同區考核辦、監察局制定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效能監察辦法,對各鎮街、各部門的創建任務完成情況實施考核督辦,區政府從各鎮街、各部門的目標分值中每年固定一定分值,作為創建目標責任分。各鎮街、各部門都要建立相應的考核監督機制,將創建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具體責任人,督促相關負責人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各項目標任務按時圓滿完成。
(三)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動創建。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要堅持突出重點與全面實施相結合、政府投資與社會籌資建設相結合、領導包抓與部門聯動相結合、單位承包與個人參與相結合。要動員社會力量,積極投身創建,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加快創建進度,創造宜居環境。區政府將集中資金,用于對創建影響大和與市民人居環境密切相關的重大項目建設,并對重點項目實行區級領導包抓。各鎮街、區級各部門要將投資集中傾斜于改善生態環境的項目,注重質量,講求效果,建設一批精品工程;承擔建設任務的各單位,要加強施工管理,加快工程進度,確保建設項目早日建成見效,早日改善生態環境。對公眾參與的創建項目,各部門要精心組織、廣泛動員,激發市民群眾參與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全面推動創建工作扎實開展。
(四)加強宣傳動員,深化創建活動。創建生態園林城市是以滿足市民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一項社會活動,要宣傳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重要意義和有關城市生態、園林綠化、基礎管理、節約資源等方面的法規政策,使創建工作成為各部門、各單位和廣大市民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活動。通過宣傳動員,使人民群眾了解創建工作,支持創建工作,主動參與到創建工作中來。區創建辦、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廣電局等單位,要組織新聞媒體,跟蹤報道創建動態,大力宣傳創建工作的先進典型和好做法、好經驗,推動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各鎮街、各部門要組織本轄區、本系統單位、社區、村組在公共地段設置宣傳廣告,采取靈活多樣形式,積極開展宣傳活動,推動創建工作全面、扎實、持續開展。同時,要充分發揮輿論的監督作用,鼓勵先進,鞭策落后,設立舉報電話,開展明查暗訪,推動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
(五)科學創建,提高水平。生態園林城市考核的指標多數依據的是國家制定的技術標準,新增的內容大多和修訂后的“中國人居環境獎”指標一致,要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城市建設和管理,通過創建,使城市建設、管理更加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要借鑒我市、我區多項創建的成功經驗,加強溝通交流,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做好創建工作。對一些新的指標要結合我區實際,研究并創新工作。要積極研究、實踐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途徑,走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