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當代崇儉抑奢意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當前,我國大多數人的消費生活是正常、合理的,但也有少數人大搞奢侈消費、炫耀消費。比如,在食物消費方面,出現了十幾、二十幾萬元的“豪宴”;在用品消費方面,幾十萬元一只的手表、幾百萬上千萬元一輛的汽車熱銷不衰。還有的地方熱衷于搞過度超前的各種“大工程”,無節制地提高辦公設施標準。這些現象和做法,既浪費寶貴資源,又影響社會風氣,危害很大。
崇儉抑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古往今來,占主流地位的學術觀點和社會輿論都認為節儉是美德,奢侈不可取。“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儉不僅對個人身心健康有益,而且對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至關系國家興亡,正所謂“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奢靡之風日盛,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思想根源來看,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有的人受封建殘余思想影響,富裕之后也想做“達官貴人”,講排場、比闊氣;有的人受西方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思潮影響,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及時行樂。二是有的人對節儉存在片面認識,以為節儉會抑制消費,進而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其實,這是混淆了正常消費與奢侈消費,誤解了節儉的真正含義。正常消費才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奢侈消費不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節儉并不是否定和排斥正常消費,而是反對和避免奢侈消費。
許許多多的事實表明,奢侈消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歷史上,有不少封建帝王就是因為驕奢淫逸而短命早夭。其次,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奢侈消費必然導致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據有關統計,北京市每年產生的近300萬噸垃圾中有60萬噸為過度包裝物,處理這些過度包裝物的費用達10億元之巨。過度包裝尚且如此,其它奢侈消費造成的損失就更大了。這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背道而馳的。同時,奢侈消費令一般消費者望而卻步,不利于形成合理的消費結構,從而影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第三,不利于人際關系和諧。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還有不少低收入群眾,如果任由奢侈消費之風蔓延,就會對社會風氣帶來不良影響,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不和諧。第四,影響社會文明進步。奢侈消費之風盛行必然導致物欲橫流,誘使一些人為牟利而不擇手段甚至違法犯罪,進而危及社會文明進步。
崇儉抑奢,形成“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時代新風,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加強宣傳教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幫助人們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勤儉節約的意義和作用,真正認識奢侈消費的危害。第二,形成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模式。無論是個人還是單位,在消費過程中都應做到節能、節水、節材,反對鋪張浪費,反對污染環境。第三,不斷提高消費水平和質量。節儉是針對奢侈消費而言的。崇儉抑奢決不是否定正常消費、為節儉而節儉,而是提倡科學消費、文明消費、理性消費。要在反對鋪張浪費的同時,不斷提高消費水平、優化消費結構、提高消費質量,進而以科學消費、文明消費、理性消費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第四,提高消費者素質。在不斷提高人們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時,開展必要的消費教育和培訓,引導消費者進行科學消費、文明消費、理性消費,自覺提高消費的文化含量,排斥奢侈消費和炫耀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