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水利局加強國民經濟發展交流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鄉地處*縣西南邊陲,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鄉黨委、政府以“管水源,保安全,促生產”為重點,大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了強力支持。僅最近兩年,全鄉共投入資金270萬元,完成水庫除險加固三個,修復江壩6處,維修江堤3.6公里,新建渠道17公里,灌渠防滲21公里,恢復灌溉面積1200畝,改善灌溉面積7000畝,新增除澇面積600畝,新建人畜飲水工程23處,解決了6000多人的飲水困難。目前,全鄉灌渠60%實現了三面槳砌,全鄉群眾80%用上了自來水。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正視現狀,統一思想。我鄉屬典型的石灰巖地貌,地面徑流少、植被覆蓋率低,水利資源十分珍貴,是農業生產命脈中的命脈。然而,多年來水利設施嚴重老化,蓄水工程蓄水能力差,輸水工程滲漏不配套,遇雨則澇,停雨則旱,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乃至成為全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之一。尤其是受種種因素的影響,群眾對水利建設的積極性日益低下,部分村的水利設施出現了“不進反退”的局面。針對這種情況,鄉黨委、政府把興修水利作為為民辦實事、凝聚民的重要舉措,大力推行“三破三樹”,切實統一全鄉干群對興修水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一是破“麻木”思想,樹優患意識。一方面,針對群眾得過且過的心理,大力宣講冬修水利是防止“小病”挨成“大病”的根本保證,與春修、災害過后修相比,又具有成本低、見效快的優點等淺顯的道理,讓群眾充分認識到冬修水利的重大意義;另一方面,組織技術人員加大了對水利基礎設施的排查力度,對有隱患的設施做到早發現、早維修、早處理。二是破“等、靠”思想,樹自主意識。堅持“誰出力、誰受益”。
對一些“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的村,鄉里安排水利建設資金堅決執行“先干后補、先配套后撥付”的原則;對一些外出勞動力較多的村,引導村里爭取在家勞動力投工投勞與外出勞動力捐款籌資相結合的辦法,齊心協力實施水利工種。這樣,全鄉的冬修水利從“要我干、不想干”,步入了“我要干、要大干”的良性軌道。在維修留觀村江堤時,留觀村在家的全部勞力都火熱的投工投勞,在外地務工的則紛紛積極為工程捐款,特別是有一位并不寬裕的老人,自已都71歲了不僅主動投工投勞,還從自已不多的儲集蓄中為工程捐出了200元,感動了全鄉的群眾。三是破“小農”思想,樹大局意識。針對冬修水利占地難的問題,教育群眾明白“唇齒相依”、“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等道理,同時引導村里制定合理的村規民約,使群眾從“小農”思想中走出來,文章版權歸文秘寫作網作者所有!
進入大經濟、大發展的大環境。目前,全鄉各村制定的“水利建設占地一畝以內不予補償,一畝以上的給予適當補償”等村規民約,得到了村民的積極擁護。
二、緊扣實情,完善機制。冬修水利既要不折不扣地執行上級要求,又要緊扣實情,因地制宜,硬化措施。為把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近年來,我們切實完善了“三項機制”,有力地推動了水利建設落到實處。
一是干部帶頭參與的機制。為了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我鄉鄉村干部既當好指揮員更當好了排頭兵,以身作則帶領群眾全力投入到冬修中去。在*年水利建設中鄉干部義務投工投勞達1500多個,捐款捐資9000多元,用一心為民的作風,促動了廣大群眾冬修水利積極性的高漲。去年六月份中洞水庫外引渠因年久失修,被水沖垮100多米,要想徹底修復必須一個多月緊急搶修,水庫如果在雨季蓄不到水,將嚴重危險全鄉6000多畝水稻的灌溉。為此,鄉黨委、政府立即組織全體鄉干部投工投勞果斷采取用木板渡槽的方法臨時維修,在維修的過程中很多群眾聞訊鄉干部在維修水庫外引渠都主動投入到維修工程,通過干部群眾三天三夜的連續奮戰,確保了外引渠的正常引水,保證了6000多畝的晚稻灌溉用水。
二是責任落實到位的機制。對駐村鄉干部和工程技術人員實行分片包干、分工合作、任務到人的工作制度,工資實行浮動;對工程設計科學、節約、高效的技術人員給予重獎,對工作不負責任的技術人員,除扣發工資外,還采取措施及時給予調換工種,或作待崗處理;對冬修水利完成好的村優先考慮評優評先并在經濟工作會上給以重獎;對群眾冬修積極性高的村在資金、物資上傾斜扶持。同時,嚴格了質量把關程序。將質量意識貫穿到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從設計、施工、驗收三個環節嚴把質量關,不搞不求質量的高速度、虛進度。要求技術人員以工地為家,嚴格按工程設計要求搞好技術指導,確保工程質量。認真與工程建設人員簽訂《工作任務目標責任書》,進一步明確責任。鄉領導親自到工地檢查工程質量和進度,及時發現和處理施工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確保工程安全生產和施工質量及進度,真正做到水利工程投入一件,建成一件。
三是市場投資運作的機制。對急需維修但鄉村集體和群眾暫時無力投入的水利項目,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注重引入市場機制,通過租賃、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明確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權和經營權,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進來。通過此舉我鄉重點抓好了新坡村至坪坑村將軍電站發電灌溉兩用渠道防滲3.5公里;新修郭家橋電站、蘭家電站發電引水和農業灌溉兩用渠道4.6公里,改善灌溉面積600多畝。老板出資新建渠道,利用灌溉余水發電,農戶與老板共同受益,實現了工業用水與農業灌溉的完美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水資源的效益。
三、整合資金,強化保障。興修水利需要大量的資金。錢從哪里來?我們從貧困鄉的實際出發,落實了“三管齊下”的舉措。一是群眾“籌”。按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的要求,開展“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在水源缺少的*,就通過組織動員農民捐款籌資10多萬元、投工投勞8萬多個,新建灌渠7公里,渠道三面防滲4公里,恢復解決灌溉面積150多畝,新開發耕地面積40畝。二是財政“擠”。*年我鄉在財政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在積極開辟財源的同時,本著再緊不緊水利建設的思想,全年招待費僅萬元,但鄉級擠出20多萬元作為冬修水利的資金,重點抓好了*的除險加固,抓好了中洞水庫外引渠、右灌溉的防滲工程;三是向上“爭”。我們以全鄉上下積極抓冬修的實際行動,用一個個生動的事實,一項項優良的工程,爭取了上級對我鄉水利建設的大力支持。去年以來,共爭取省、市、縣各級項目資金160余萬元,在不改變資金投向和使用范圍的前提下,統籌安排,整合使用,產生了極大的綜合效益。同時,我們還切實加強了水利資金監管。對水利資金的使用情況定期張榜公布,對挪用、貪污水利資金的堅決追究法律責任,確保水利建設每一分錢都用在工程上,讓上級放心,并促成投入一元資金帶動更多資金的引導效應。
盡管我鄉的水利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現實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在“7·15”洪災中,我鄉的一些老化的水利設施嚴重損毀,災后我鄉積極組織力量修復水毀水利設施,通過采取臨時應變措施暫時緩解了灌溉和飲用水問題,但今冬冬修水利的任務仍相當艱巨。目前我鄉已將水利興修的任務進行量化細化,并集中力量,突擊會戰,只爭朝夕,力爭在春節前基本完成今冬明春水利興修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