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開展留守兒童關愛的做法成效和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充分關注留守兒童扎實開展關愛行動
XX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XXX在全市“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風建設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充分關注留守兒童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全黨動員、全民參與,大力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工程,確保全市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為認真貫徹落實5.29電視電話會議和“講話”精神,我市在集中整治農村突出治安問題專項行動中,認真分析留守兒童現狀,大力營造留守兒童關注氛圍,積極探索留守兒童管理辦法,努力做好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基本實現了“保障留守兒童接受義務教育、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維護留守兒童合法權益”的目標。
一、現狀分析
據統計,我市中小學在校生中,“留守兒童”有22958人。縱觀全市“留守兒童”:從受監護的情況看,由祖父母監護的占74.1%,由親友監護的占22.6%,無人監護的占3.3%。從學習成績方面看,“留守兒童”中成績優秀的占12.6%,較好的占23%,較差的占64.4%,成績下降的占74%。從人格發展方面看,這些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斷裂或缺位,許多“留守兒童”出現了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與人交流、頑皮、任性、沖動易怒等諸多問題。調查發現,在“留守兒童”中,有19%的人從不與同學、父母、監護人談心,46%的人偶爾會與別人談談心,在受到別人欺負后,有27%的人表示“無所謂”,18%的人是要“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報復”。從道德層面上看,由于“留守兒童”大多是“隔代教育”,監護人一味追求從物質上滿足孩子,對于孩子在精神上的需求,道德習慣的養成上卻少有關注。調查發現,31%的“留守兒童”平時有說謊的習慣;15%的人有過偷人錢物、破壞公物、抽煙喝酒等不良行為;有20%的“留守兒童”經常遲到、曠課;22%的人沉迷于打游戲;30%的人有過打架斗毆的經歷。從身體素質方面看,由于生活無規律,學生回家基本不能按時吃飯,一天吃一餐或兩餐的大有人在,而穿著上沒有人管他們穿得是否干凈、整潔、冷暖,個人衛生極差。因此大多數“留守兒童”營養不良或不均衡,身體素質差,實在令人堪憂。
二、具體做法
(一)聚焦“留守”群體,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我市高度重視“留守學生”關愛工作,建立完善了關愛農村“留守學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團市委、市婦聯、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文化局、市勞務開發辦、市關工委等12個相關部門組成,團市委負責日常工作。各有關部門分工明確,密切配合,加強協作,形成合力,積極出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相關政策和規定,不斷優化農村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法制環境。充分發揮社會化協調機制、法律服務機構、共青團、婦聯的作用,幫助農村留守兒童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二)開展特色活動,不斷拓展工作內容
1月18日,團市委組織10個市級“青年文明號”負責人在XX鄉XXX村看望慰問留守學生,為他們送去現金1400元和生活學習用品,并建立了“一助一”幫扶機制。次日,團市委負責人和志愿者走訪慰問了XX鎮XXX村2名“留守學生”家庭,實際了解了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送去了慰問金和學習用品。3月12日,四川“留守學生愛心書屋”義賣活動在我市舉行,活動所得資金全部用于“留守學生之家”的建設。4月25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XXX率市教育局、團市委負責人看望慰問了條件艱苦的XX、XX、XX、XX、XX、XX、XX等鄉鎮100名困難留守學生,為他們每人送去400元慰問金。5月28日,萬源市委常委、副市長XXX率團市委、市婦聯、市教育局等部門負責人看望慰問了XX學校的10名礦難兒童,為他們送上了節日的禮物和慰問金。5月30日在萬源市官渡中心校舉行“XX市關愛留守學生活動啟動儀式”。6月1日,全市“關愛留守兒童,共建和諧XX”城鄉兒童手拉手活動在XX小學拉開帷幕,參會領導表達了對全市留守兒童的殷切希望。
此外,大力開展“萬名教師進家庭”活動,設立與家庭配合的學校教育熱線,便于學校、家長相互之間能及時詢問,增進親情和友情,形成共同育人的整體效應,提高對“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的效果。強力清理整頓網吧和電子游戲場所,對黃色、暴力、低俗的讀物和視聽品進行專項清理,開展了“青少年網絡文明行動”,戒除黃賭毒,清理整治農村非法網吧、游戲廳。開展“拒絕、珍愛生命”宣誓和萬人簽名活動,共收到74幅簽名布標,全市76400多名師生參與了此次活動。免費向留守兒童提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參觀門票,XX保衛戰戰史陳列館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目前已免費接待留守學生1.5萬人次。全市中小學針對“留守學生”急需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農村留守孩子不良行為對策研究,喚起全體教職工關注“留守學生”,把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變為自覺行動。
(三)發揮“五老”優勢,確立關注重點對象
我市充分發揮“五老”的時間、管理經驗和熱愛兒童等優勢,關愛、教育、幫助“留守兒童”,把學習成績差、行為不良、性情孤僻、心理不健全、經濟困難的“留守兒童”確定為幫助重點。2007年,我市聘請“五老”擔任家庭教師及時事報告員76人,科普宣傳員86人,校外輔導員93人,知識幫教員83人,法制副校長78人,故事演講員46人。這些老同志為教育事業嘔心瀝血,盡職盡責,為“留守兒童”事業奉獻著他們的光和熱。
(四)依托學校管理,扎實開展關愛行動
一是建立健全檔案。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實行動態監測,及時掌握情況,把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管護工作列入本地鞏固提高義務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資金、設施、師資等方面對留守兒童較多的學校予以適當傾斜和支持。二是加強教育指導。針對留守兒童實際情況,加強自我保護、安全、法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導,幫助他們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自我調節。三是提高防范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小學生的法制觀念和安全意識,掌握安全防范常識,提高抵御不法侵害的能力,開展好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疏導和教育,降低他們因心理問題引發的各種事故。四是落實關愛行動。2007年春季我市有19458名“留守兒童”享受了國家免費提供的教科書,有8654名“留守兒童”享受了補助寄宿生活費,有21995名“留守兒童”享受了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
(五)營造關愛環境,建好“留守學生之家”
我市積極營造全社會關愛農村留守學生的社會環境,在留守學生較集中的鄉鎮,依托學校、社區和民間力量,設立“留守學生之家”,開辟出一條“綠色關愛通道”,溫暖缺少親情的留守孩子們,給予他們最真誠的關愛和幫助,使留守學生們有課余學習、游戲、活動的最佳場所,
能有效地減少家長無力管教的后顧之憂,引導留守學生們成為“生活自理,學習自主,行為自尊,健康自強”的小主人。全市目前在河口、草壩兩個學區建好“留守學生之家”,XX鄉中心校的“留守學生之家”也正在加緊建設之中。在留守學生之家中,大力推行家長行動,運用各種方式為留守兒童解決生活、學習和思想上的實際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僅XX、XX兩個學區,就聘請到121名“義務家長”。XX鎮中學為“留守兒童”落實一名家長的做法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我市目前正在全力推廣這一經驗。同時,我市在創建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學校模式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如X二中成立了“留守兒童協調委員會”,XX小學建立了“留守兒童接待站”等。
(六)整合社會資源,發動各界廣泛參與
抓好“留守學生”關愛行動,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各地各部門高度重視發揮宣傳輿論工具的重要作用,積極與市電視臺、XXX傳媒、教育網站等媒體緊密合作,廣泛宣傳報道了留守學生的生存現狀和開展留守學生關愛行動的情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在工作措施上,我們特別注重整合社會資源,通過社會化運作的方式,發動全社會廣泛參與,共爭取到社會資助41萬元。
三、特色與亮點
“十個一”活動是我市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亮點,曾受到省委集中整治農村突出治安問題督導組一行的高度評價。具體內容如下:
一是落實一批“留守學生”幫扶計劃。具體內容為:一名優秀學生幫扶一名“留守兒童”、一名教育系統干部幫扶一名后進學生、一名教師幫扶一名留守學生。為把活動落到實處,XX市XX中學校率先在全市推出了把幫助“留守兒童”作為全校師生“評優評先”的一個硬性指標,對幫扶“留守兒童”不到位的“優秀”師生實行一票否決,極大地調動了全校師生幫扶“留守兒童”的工作積極性。太平一小通過班主任的聯系動員,征得學生父母的同意支持,邀請一名同學在雙休日到自己家里做客,同吃同住同學習,讓“留守子女”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關愛,讓孩子學會感恩和關愛他人。截止目前,全市幫扶計劃讓9478名“留守兒童”受益。
二是招募一支“志愿者隊伍”。在“留守學生關愛行動”中,始終活躍著一支不辭辛勞、不計回報、無私奉獻的社會力量,他們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既有十幾歲的中學生,又有八十多歲的老人。志愿者承擔著關愛留守學生的具體工作,決定著關愛工作的成效,志愿者隊伍發揮了政府職能部門和社會團體所不具備的巨大作用。以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五老”志愿者和機關干部、教師、醫生、法律工作者為重點,團市委在全市招募了3000余名水平高、素質好、熱心公益事業的志愿者與留守學生開展“一助一”結對,為留守學生排憂解難,給予留守學生有效的情感補償。
三是建造一批“留守學生”活動陣地。為了讓“留守學生關愛行動”落到實處,由團市委牽頭,在留守學生較集中的鄉鎮、村或學校,廣泛開展了留守學生心理輔導站、留守學生希望書屋的試點及援建工作。全市建立了留守學生心理輔導站80余個,捐建書屋40余個,籌集書籍7萬多冊,近萬名留守學生從中獲益。
四是創立一項“留守學生”愛心基金。團市委牽頭設立了留守學生愛心基金,為建設活動陣地、資助貧困留守學生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萬源市第三中學校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通過組織發動全校師生捐款、向社會上有愛心的人募捐、尋求“三中”走出去的有識之士的幫助等手段,籌集到留守兒童愛心基金累計2.7萬元,其中已經發放1.8萬元,資金管理上完全實行陽光操作,公開接受捐贈人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在“三中”的帶領下,我市先后有十余所學校也在開始啟動這一方案,預計到年底每個學校都會設立可供支配的“留守兒童”愛心基金。
五是開通一個“留守兒童”愛心專線。在每所農村學校安裝一部“留守學生”專用親情電話,讓班主任提醒每位“留守兒童”按時給父母打一次電話,互通信息,傳遞親情。部分有條件的學校開通了“師長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與班主任聯系,了解孩子學習、生活情況。
六是設立一個“留守學生”專用信箱。學校動員“留守兒童”每月或每季度給在外面的父母寫一封信,匯報其學習、生活、思想等情況,用以加強與父母情感的聯系與溝通。一些學校出臺了“凡留守兒童給父母寫信,經審核后郵資一律由學校負責”的規定。有條件的農村學校還專門設立了電子信箱室,讓所有孩子能通過電子郵箱傳送信件。
七是開展一次“留守學生”家訪活動。要求班主任每月帶領班團干部每期到“留守兒童”的住處家訪一次,與監護人一起交流學生的情況,共同研究管理措施,指導監護人關心、照顧、教育好留守孩子。
八是舉辦一次“留守學生”教育講座。要求各學校每期舉辦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并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好“留守學生”主題活動。
九是表彰一批“留守學生”關愛典型。由關工委牽頭,對關注留守兒童表現突出的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予以表彰,并建立長效機制。
十是形成一套“留守學生”工作機制。關愛留守學生工作只有制度體系“根深”,長效機制才能“葉茂”。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團市委等關愛農村“留守學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注重聯動協調、資源整合,先后制定了《“留守學生關愛行動”志愿者招募管理辦法》、《關愛農村“留守學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留守學生愛心基金管理辦法》、《“留守學生之家”建設標準》及《“留守學生之家”建設資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并及時公布,嚴格執行,使關愛工作有章可循,不會因人因時而變動。
四、今后的措施一)進一步加大對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的宣傳力度
要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傳媒優勢,利用宣傳櫥窗、標語畫冊、公益廣告等宣傳載體功能,精心組織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宣傳教育。緊緊圍繞關愛留守兒童的主題,積極宣傳“以人為本”,“兒童優先”,“尊重兒童、支持兒童”,“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觀念、新風尚,宣傳國家保護兒童權益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宣傳留守兒童及家長的先進典型事跡,宣傳各地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的好經驗、好做法。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形成關愛留守兒童、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
(二)進一步為關愛留守學生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各相關部門要根據關愛農村“留守學生”的工作要求,針對該項工作的特殊性,從政策、資金、師資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按照省、市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的要求,切實做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困難“留守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課本、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等工作。有關部門要加大對關愛農村“留守學生”工作的檢查、指導力度,努力將關愛工作落到實處。
(三)進一步建立留守學生監護和教育體系
要建立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確立完備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要積極創造條件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讓留守學生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以對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要加快解決流入地城市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的步伐,鼓勵、幫助農民工將其子女帶到務工地上學和生活,切實發揮家庭對留守學生難以取代的教育功能。
(四)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支持關愛留守學生工作
要緊緊圍繞團市委“活動項目化,項目社會化”的工作思路,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面向社會推出關愛農村留守學生項目,動員更多的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項目合作,攜手打造關愛農村留守學生這一涉及子孫后代的崇高的公益事業新品牌。項目化運作的推廣將使關愛農村留守學生工作能夠最大限度地整合社會各類資源,推動這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同時,要進一步加大社會資金募集力度,加大“留守學生之家”的建設力度,加大志愿者的招募力度,爭取讓更多的留守學生得以健康成長。
(五)進一步探索關愛農村留守學生工作長效機制
關愛農村留守學生工作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抓好這項工作需要建立長效的工作機制。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們初步建立了一些工作制度,各地各部門還結合自身實際創造了值得推廣的長效工作機制。如在大力做好社會募捐、資助工作的同時,認真分析全市留守兒童的現狀,有針對性地制定出管理措施,落實專人狠抓落實。在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基金的募集和使用、留守學生之家的建設和軟硬條件等方面,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對留守學生監護人職責的履行、對留守學生權益保護等日益突出的問題,還亟待在制度或法律的范圍內加以明確。
我市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僅在一些層面做了一些工作,還沒有充分形成“全方位啟動、全社會參與”的管理工作格局,離群眾期望還有很大差距,離上級要求也還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們將繼續探索創新、扎實工作,努力做好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促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