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突破發展瓶頸必須繼續解放思想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改革開放30年特別是近年來,河南不斷解放思想,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到2007年,全省生產總值突破1.5萬億元,穩居全國第5位,總體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糧食生產連續4年大豐收、連續2年超過1000億斤、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這些成就的取得,標志著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重大突破和跨越,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新興工業大省和有影響的文化大省。
當前,我省的發展雖然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戰略起點上,但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一些干部的思想觀念還不適應科學發展的要求;二是一些領域改革滯后,還面臨不少體制機制障礙;三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四是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依然尖銳;五是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現象比較突出;六是社會事業發展滯后于經濟增長的現象還未能從根本上扭轉。
當前我省正處于加快兩大跨越、推進兩大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新的起點,新的任務,要求我們必須深刻審視所處環境變化,深刻分析優勢與不足,深刻反思思想精神狀態,把繼續解放思想作為推進科學發展、深化改革開放、構建和諧社會的動力之源和必由之路,作為解決突出矛盾、克服困難與問題的法寶,以思想的新解放推動新一輪河南經濟社會的大發展。
第一,只有繼續解放思想,才能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徐光春書記在省委八屆八次全會上指出:“繼續解放思想是加快中原崛起的動力之源。”要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用科學發展觀提升思想認識,突破思維定式,轉變發展理念。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堅持協調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建設有機統一的發展觀念,形成又好又快的良好發展局面。
第二,只有繼續解放思想,才能深化改革,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建立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內容。要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等方面繼續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積極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統籌利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發展好省內產業與外向型經濟。要搶抓新一輪國際產業調整特別是服務業加速轉移的機遇,促進省內產業優化發展。
第三,只有繼續解放思想,才能推進經濟轉型,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在新的時期實現新的跨越,必須加速經濟轉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一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按照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原則,采取現代管理手段,改造提升商貿、交通等傳統第三產業,加快通信、物流、金融、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增強產業競爭力。二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企業的自主創新主體作用,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的引導與支持,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三是進一步擴大內需。增加居民收入,促進居民消費升級,促進經濟發展由投資拉動為主向投資與消費、出口拉動并重轉變。
第四,只有繼續解放思想,才能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保護資源與環境,是我省在科學發展中必須切實解決好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要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舉,立足于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逐步降低經濟發展對能源、礦物資源、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依賴程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力度,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要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強力推進電力、冶金、化工、食品、建材、煤炭、造紙等行業的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確保2010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任務的完成。
第五,只有繼續解放思想,才能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實現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科學發展,需要區域、城鄉間建立起優勢互補、分工協作、良性互動、一體推進的協調關系,形成各展所長、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一是積極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加快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深入推進鄭汴一體化,構筑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同時加快發展其他中小城市,突出特色地發展縣城和重點鎮。二是進一步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繼續加強分類指導,促進縣域綜合經濟實力全面提升。三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整優化農業與農村經濟結構,加快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步伐,特別要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搞好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大力培養新型農民,發揮好農村勞動力的比較優勢,推進勞務經濟和回歸經濟發展。
第六,只有繼續解放思想,才能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和諧中原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是解放思想的重要領域,是加快中原崛起的重要保障。要抓住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大力發展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關心群眾的生產生活,解決好群眾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等問題。進一步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努力構建祥和安定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