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生態旅游是憑借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來滿足人們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療養健身需求的一種高層次旅游活動。生態旅游作為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實踐形式,它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普遍重視和迅速發展,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前景最為廣闊的朝陽產業,也是關聯性強,外向度高的綜合性產業,并已成為21世紀國際旅游的主流。隨著西康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南水北調工程水源涵養區、退耕還林示范縣、鷹嘴峰自然保護區建設等一系列發展機遇的到來,*必將以其富集的生態資源,良好的生態品質和巨大的旅游開發價值,成為生態旅游開發的黃金寶地。抓住機遇、趁勢而上,做大做強生態旅游產業,努力實現生態旅游產業的率先突破,關聯和帶動其它產業的快速興起,是*經濟社會和諧快速突破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我縣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的優勢
1、豐富的旅游資源。*地處秦嶺南麓,總面積3487平方公里,屬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區,全縣林木蓄積量45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8%。境內森林植被茂盛,生長著種子植物1300余種,有紅豆杉、連香、水青、秦嶺冷杉等國家保護樹種30余種;有野生動物300余種,羚牛、金錢豹、黑熊、錦雞、大鯢、林麝等27種國家級和省級保護動物,也是大熊貓的潛在棲息地;天麻、二花、五味子、當歸等野生中藥材達480余種。全縣共有大小河流5800余條,水力資源極為豐富,急流飛瀑隨處可見;僅木王國家森林公園就有3河9溪18瀑36潭72峰108個主要景點,周邊又有塔云山、九龍鼎、月河風景區、乾佑河漂流、文家烈士陵園、云鎮老街等景區景點,即將建設的旬河水力資源梯級開發項目將把我縣主要的景區連為一體,屆時將建成陜西最大最美的山水一體化風景區。一年四季,春來草長鶯飛,夏來山花爛漫,秋來層林盡染,冬來松蒼柏翠,良好的生態資源稟賦,必然成為我縣生態旅游開發不可復制、不可更替的承載航母。
2、獨特的景觀資源。*木王國家森林公園濃縮了秦嶺景觀精華,融林、花、峰、石、水、洞景為一體,處處呈現出了北亞熱帶優美的森林景象,園內有秦嶺第一的千年冷杉帶,分布著位居西北第一的千山杜鵑花帶,還有華夏一絕的鷹嘴奇峰、世界罕見的千米石瀑地質奇觀。國家生態旅游專家認為,木王的生態旅游資源不僅景觀資源獨特,且質量等級為國家一級,具有很高的資源價值和開發價值。這些極具特色的景觀資源,使得我縣在生態旅游開發上具有很強的壟斷性。
3、明顯的區位優勢。我縣位于陜南旅游大市場的中心,處在西(安)渝(重慶)高速、210國道、西康高速、西康鐵路、西漢高速之間,其中有四條交通干線把我縣木王國家森林公園包圍在其中,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網絡。這些旅游干線將我縣與湖北省、四川省、重慶、西安、安康、商洛、咸陽、渭南、延安、榆林等省市緊緊相連,方便的交通直接連接著旅游客源市場。在我縣周邊還有柞水溶洞、金絲峽、南宮山森林公園等旅游景點,目前已經形成了陜西南部以西安市為主要客源地的旅游大市場和環型線路,為我縣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和打造旅游強縣提供了良好的區位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4、良好的發展機遇。近年來,我國旅游產業以每年13-15%的增長幅度高速發展,我縣在這種大背景下發展旅游產業是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符合國家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有著不可多得的良好發展機遇。據預測,到“十一五”末,我縣規劃年旅游人數將突破50萬人,門票收入將達到2500萬元,按照旅游綜合收入與門票收入5:1的比例測算,旅游綜合收入將達到1.25億元,按照同樣的增長幅度和比例計算,到“十二五”末我縣的旅游綜合收入將突破2.5億元。由此可見,旅游業對經濟社會實現突破發展將會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旅游產業也必將成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由于我縣基礎薄弱、財力有限,致使旅游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發育不夠健全,與旅游景點開發相配套的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仍需加大力度,有旅游無效益的現象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生態旅游的健康發展,縣上的幾個主要景點沒有上等級的旅游道路,大型車輛無法進入和通達,生態旅游的整體效益無法顯現出來。
2、景點開發缺乏投資主體。目前的景區景點及其設施大多數是由政府投資修建,由于資金有限,建設檔次低、規模小,目前還沒有大的企業或企業集團投資*生態旅游產業,投資主體嚴重缺乏。
3、旅游產品開發力度不夠。旅游產品缺乏,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目前,我縣的生態旅游基本上處于觀光旅游階段,沒有形成集觀光旅游、會議旅游、商務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產業。事實證明,這種僅靠景點吸引游客的單一觀光旅游模式不僅投入大、成本高,且回報期長、效益低,不能適應現代旅游業發展的需要。
4、旅游服務水平低。硬件方面主要表現在:旅游住宿設施數量少,檔次低,配套性差,全縣只有一家星級酒店,且規模較小,主要景區景點尚沒有上檔次的酒店和賓館,只有零散分布的農家樂;旅游餐飲設施檔次較低,類型較少,衛生條件需進一步改善;旅游配套設施不健全,旅游景點、景區廁所數量少、環境差。軟件方面主要表現在:服務不規范,隨意性大,服務質量不高,服務技能有待提升;服務內容簡單化,缺乏個性化、人性化服務,尤其是缺少旅游信息咨詢等動態服務。
三、對策和建議
1、必須理順旅游管理機制。縣上要組建強有力的組織協調領導機構,成立旅游開發公司,與縣上的旅游主管部門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對重點景區實行管委會管理,走公司化經營路子。建立健全旅游產業協會,充分發揮其自律、監督和服務作用;把旅游工作納入有關部門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逐步建立權責明確、獎罰分明的管理機制。加強全縣旅游從業人員隊伍建設,有計劃地組織旅游管理人員到先進地區學習和考察,加強對導游和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能培訓,使他們不僅熟悉景區景點的知識,而且熟悉*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了解民俗風情和景區景點的文化內涵,努力提高旅游服務水平。
2、必須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是制約我縣生態旅游快速發展之關鍵。一要建設旅游交通網絡。公路交通要按照旅游發展規劃,將重點景區道路納入全市公路交通網絡建設。特別要抓住云東油路建設的機會,進一步規劃好黃家灣至楊泗的道路建設,積極爭取資金,提高道路等級,加快完成道路改造,從根本上改變進入木王國家森林的道路狀況;同時要加強景點內部道路修復和維護,延長道路使用期限,降低旅游產業的投入成本。二要建設精品景區。要進一步加大重點景區景點建設力度,突出木王國家森林公園的建設,不斷提高景區景點檔次。對于農家樂建設,要在規范提高上下功夫,逐步向綠色家園方向發展。三要完善城市旅游服務體系和服務功能,要按照山水園林式旅游山城的目標規劃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區改造步伐,使每項工程、每條街道、每個建筑都以其高品位為城市添彩,為做大做強*生態旅游產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3、必須加強服務體系建設。要按照“吃、住、行、游、購、娛”的旅游產業要求,著力提高我縣生態旅游發展的產業服務體系。一要加快旅游商品的開發力度,把*大板栗、野生中藥材、象圓茶葉、木王臘肉、豆腐乳、無公害綠色食品等農副產品,進行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打造成*綠色品牌商品。二要加快旅游工藝品和紀念品的開發引進。要在家鄉的大山深溝里尋找發展致富的寶藏,開發獨一無二的奇石、根雕、花木等便于攜帶的原生態紀念品,滿足游客求新求異的需求;要通過自主研發與借助外地加工相結合,逐步開發推出質優、款新、價廉、富有創意的*旅游工藝品。三要積極招商引資建設高檔次的賓館飯店、渡假山莊、康體養生休閑中心,逐步提高接待水平和檔次。四要注意發展文化產業。*地處秦頭楚尾,秦楚文化交匯的底蘊豐厚,同時*還是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是鄂豫陜革命根據地中心區域之一。要充分利用豐厚的文化底蘊來提升和增強生態旅游品位,豐富生態旅游文化內涵,延長產業鏈,提高生態旅游產業化水平。
4、必須強化旅游宣傳促銷。旅游業的成熟與發展在于宣傳促銷。要通過各種傳播媒體,大力宣傳*的生態旅游資源,努力提高*旅游的知名度。一是精心策劃。*生態旅游宣傳促銷每年要突出一個主題,以塑造*整體形象為重點,策劃促銷方案。二是創新宣傳促銷方式。要主動走出去、請進來,借助名人效益宣傳促銷,組織畫家畫*、作家寫*、歌手唱*、攝影家攝*、名嘴說*的形式,宣傳推介*旅游資源。三是加強西安及周邊城市的宣傳促銷,逐步建立營銷網絡,利用現代化手段,搭建旅游信息電子商務平臺。
5、必須加大旅游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財政興旅,旅游旺財,這是一個辯證的發展規律。在目前我縣財政比較困難的情況下,要不斷拓寬籌資渠道,在穩定增加財政投入的同時,千方百計地引導全縣廣大干部群眾進行招商引資,逐步形成全社會辦旅游的局面。一是要通過財政預算,建立旅游發展基金,把旅游開發的資金納入正常的信貸計劃等多種途徑,確保生態旅游開發建設資金的來源。二是制定一系列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外來資金的投入,為大開發創造寬松的政策、發展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三是要積極穩妥推行股份制,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國家、集體、個人一起共同興辦生態旅游,走出一條旅游、經濟貿易一體化的發展路子。
6、必須堅持生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大力發展生態旅游,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必須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的原則。要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首先,要開展全民性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教育,在全社會樹立起環境保護意識。其次,旅游區開發必須同時規劃好景觀建設,要考慮旅游景點和生態環境對旅游發展速度、規模及檔次的承載能力,對旅游系統自身的各種要素進行分析研究,優化組合,使其在功能上匹配,區域上協調,時段上有序。第三,要重視對文物古跡的保護與修葺,以保護原貌為原則,防止失去“古”的特色。景區、景點的基礎設施建設要體現生態旅游發展與自然和社會系統之間的協調性。
總之,*豐富的旅游資源,是自然和歷史給予我們的恩賜。要真正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關鍵是要從戰略的角度對旅游開發的背景進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對于我縣生態旅游發展來說,最根本的還是要念好“山水經”,打好“生態牌”,唱好“文化戲”,努力使*成為陜南生態旅游的一顆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