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長效機制提高培訓質量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縣是一個擁有150萬人口的大縣,干部基數大,現有各類干部20287人,其中,黨政干部2487人,專業技術干部18800人,縣管黨政領導干部794人。*年以來,我們緊緊圍繞“奮力打造中心城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對干部工作的新要求,按照縣委關于干部培訓的總體部署,扎實搞好大規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先后舉辦了科級領導干部培訓班、中層干部培訓班、一般干部培訓班、專業技術人員(政治理論)培訓班、公務員培訓班、全市鄉鎮黨委書記學習麻柳鄉“八步工作法”培訓班等84期,16000人次,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一、加強學員管理,確保培訓時間
1、健全《學員管理制度》。根據大規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需要,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學員管理制度》。調訓對象必須按時參加培訓,不得無故不參訓或遲到、早退、曠課,其出勤情況載入學員檔案,并通報學員所在單位。學員在培訓期間原則上不允許請假,個別學員確因有重要事情或生病需請假的,必須書面請假,經批準后方能離*培訓地點;因工作需要請假的,須出據單位加蓋公章的請假手續;因病請假的,應出據縣級以上醫院疾病診斷書。請假時間在一天以內的由黨校(行政學校)審批,兩天以上的的由黨校(行政學校)初審后報縣干教辦審批,并做到按時銷假。凡未經請假或請假未獲批準及超假者,一律以曠課對待。曠課達到培訓學時的1/5以上的,再參加下次調訓。學員上課時不得會客,不得受發電話,保證學員在培訓期間不受各種事務干擾。
2、建立《干部培訓檔案制度》。一是建立紙質檔案。把干部培訓情況分層次、分類別造冊建卡,把干部參訓的考評鑒定、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和學習成績情況填入《干部教育培訓考核登記表》,存入本人檔案,培訓結業后移交組織部門,作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二是實行微機管理。我校自行*發了一套學員培訓微機管理系統,將黨政類、事業類、專業技術人員類和其它類的培訓對象錄入計算機管理系統。通過該系統,可以隨時對每一位參訓人員的累計培訓時間、某一班次參訓人員數量、某年度參訓人員數量進行自動統計,可以隨時查詢每一位參訓人員累計參加培訓的時間、某單位選派學員參訓情況。有效地防止培訓單位和培訓對象脫空的現象。
二、嚴格考試考核,確保學習效果
1、實行全程管理制度。在組織人事部門的指導下,對每一個班次培訓,從辦學指導思想、課程設置、時間安排、教材選定、師資安排、參觀考察等各個教學環節加強管理,確保培訓質量。培訓期間,實行“定位座牌制度”、“雙向考勤制度”、“能力考察制度”。同時在《*縣黨建》和*縣黨校(行政學校)網上建立了干部教育培訓網頁,把干部的基本情況、參加培訓情況和在培訓期間的表現等記錄在冊并公*,使每一個干部自覺接受組織監督、群眾監督和社會監督。
2、實行統考聯評制度。對參訓干部進行統考聯評,理論科目由我校統一考試,結業論文由我校和組織人事部門聯合評審,采取*卷考試、閉卷考試和考查考核等方式,檢驗參訓干部的學習效果,調動和促進干部的學習積極性。
三、強化教學科研管理,確保教學質量
1、精選培訓內容。按照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的原則,集體“會診”,精選內容,著力突出“四性”:一是突出理論性。始終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市場經濟理論等理論知識擺在干部教育培訓內容的重要位置,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干部頭腦。二是突出針對性。針對培養對象和不同崗位,有針對性地選擇培訓內容。如在鄉鎮黨委書記培訓班*設《如何當好鄉鎮黨委書記》,在鄉鎮干部培訓班*設《鄉鎮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村工作》,在中青年干部培訓班*設《領導基礎科學入門》等。三是突出實用性。針對*縣農村和村干部實際,在進行傳統農作物生產技術培訓的基礎上,重點選擇了藥材、蔬菜、水產養殖、名優特水果栽培、禽類等新技術作為培訓內容。四是突出探索性。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建設渝東北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宏偉目標,聯系經濟政治形勢,*設了《*縣小城鎮建設問題研究》、《WTO與*縣經濟發展》等啟發性較強的課程,很好地*闊了學員的思路。
2、創新教學方式。一是*展菜單式培訓。精心組織教師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根據正職與副職領導干部、黨務與經濟干部等不同崗位干部的學習需求,以提高政治素質、增強執政能力為重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板塊式組合,推出自選性菜單式課程。在各班次推出8門以上自選性菜單式課程,供干部個人“點菜”,切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展*放式培訓。按照干教辦提出的“三條戰線”并舉的要求和“多辦精品班,提高效率,注重實效”的思路,利用縣內外培訓優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沉下去”的方式,著力實現“六個一批”。在蘇州黨校舉辦了鄉鎮黨委書記培訓班,聘請中央黨史研究室、市委黨校的專家教授來我校講學,配合縣委組織部在麻柳鄉舉辦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培訓班。同時,推出“訓前調研、訓中研討、訓后實踐”的“三段式”培訓模式,采用案例教學、診斷式教學、研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等方法,促進教學互動。三是*展遠程教育。每月由我校向縣級領導和縣屬各部門預告每月遠程教育課程,組織縣級領導、培訓班學員、部門機關干部參加相關課程的學習。*年以來,組織縣級領導學習18次,部門機關干部學習21次,各類培訓班學員學習65次,提高培訓資源共享率。
3、加強科研管理。一是突出黨校科研特點。在研究對象上,重點研究基層黨建理論。“密切關注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和黨的建設重大現實問題,特別是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的研究”,突出體現黨校姓“黨”的要求。在研究目的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大局,回答學員在學習和工作中提出的新問題,發揮“四個服務”功能。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發揮“智囊團”作用。組織教師深入基層*展調研,不斷從理論上研究,從實踐上探索,形成有力度、有深度的調研報告,為縣委縣政府決策當好參謀。在研究力量的組織上,依靠教員和學員兩大資源*展科研,更好地發揮黨校科研的服務功能。三年來,先后*展了移民、扶貧、非公有制企業黨建、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民收入、小城鎮建設等專題調研,撰寫了有一定價值的調研報告或論文105篇,受到領導好評。二是認真搞好各類課題研究工作。根據縣委、縣政府確立的工作重點來制定科研計劃,確立科研目標和重點,做到科學選題。《*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研究》列入縣級科研課題,《貧困地區鄉鎮黨委執政規律初探》列入市級科研課題,填補了我校無市級課題的空白。參與了《*移民精神探源》(*出版社)中第五章《舍已為公的奉獻精神》的撰寫工作。組織教研人員集體攻關,編著了《鄉鎮黨委執政能力建設研究》(*出版社)、《農村工作研究》(遠方出版社)兩部專著,填補了近年來我校無專著的空白。《鄉鎮債務問題研究》榮獲重慶市科委專業學術委員會一等獎,填補了我縣參加全市科委系統優秀論文評選無一等獎的空白。三是深入*展調研活動。在調研工作中注意把握政策性、針對性、應用性、超前性、操作性和時效性等特點,圍繞一些重大現實和戰略問題,緊扣教學中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展*深入細致的調研,盡量掌握第一手資料,提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對策性的意見和建議。四是采取過硬措施,推行“獎、資、促”等措施促進科研上水平,上檔次。
4、嚴格教學質量評估。從*年起,實行教學質量評估制度。一是科學設置評估指標。按照干部教育培訓對授課教師的不同要求,進一步完善了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學員測評指標主要包括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4個一級指標和12個二級指標。教師互評主要包括教師素質、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特色7個一級指標和15個二級指標。評估實行百分制,得分在90分及以上者為優秀等次,得分在80--89分為良好等次,得分在60--79分為一般等次,得分在59分及以下者為較差等次。二是嚴格規范評估程序。在程序運作上,由授課教師對照評估方案進行綜合性自評,并向校評估辦公室寫出自評報告,校評估辦公室組織評估小組采取聽取自評報告,采集評估信息,整理評估資料,對照標準復查等方式逐項進行評估打分,得出評估意見,撰寫綜合評估報告并向授課教師反饋。三是綜合運用評估結果。對評為優秀等次的授課教師,在評先評優、工資晉級、專業技術職稱晉升等方面予以優先;對連續在評教中位居末位的授課教師,當年不得晉升工資,兩年內不得上講臺授課。